Re: [问卦] 台湾人,你为什么不革命?

楼主: shrunty (爽ty)   2011-03-07 12:12:54
嘘 kuopohung:马克思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 他认为价值是生产的03/06 17:25
→ kuopohung:有多少劳动就有多少价值03/06 17:25
→ kuopohung:但现在的经济学,所谓的价值是"交换"而来的 03/06 17:26
嘘 kuopohung:有多少价值并不一定取决于劳动,而是交换时产生的 03/06 17:29
嘘 kuopohung:wayaba嘘的没错,共产主义的( 历史的终结) 也是共产国家 03/06 17:43
→ kuopohung:教条化的东西 03/06 17:43
非常好!你这段推文可以说是庸俗见解的范例。
价值到底是怎么来的?或者这样问其实并不正确,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你所谓“现在的经济学”,这个经济学的历史是什么呢?它是如何谈价值的呢?
当古典政治经济学在17世纪刚开始发展的时候,
何为“价值”和价值从何而来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
最一开始的重商主义就是持一种价值从流通中产生的观念,
而重农主义则认为农业才会创造价值,
到后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进一步研究劳动价值论,
其中虽然有些波折结果也不无缺陷,
但却奠定了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地位。
政治经济学这种科学,本身就是阶级对抗下的产物。
所以只有在无产阶级还没有在历史上扮演和资产阶级分庭抗礼的角色时,
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才能够扮发挥让科学进步的作用,
当欧洲的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了以后,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人为首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了全面的批判,
建立了真正合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也澎湃发展。
在资产阶级成为反动的阶级以后,
他们的政治经济学也抛弃了一切科学上的重大进步,
重新倒退回残破不堪的主观的﹑非科学的形式,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庸俗经济学。
而“现在的经济学”则是继承了大多数上述庸俗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是科学发展上的大倒退。
所以你这种庸俗的主流说法,即价值可以在交换(流通)中产生,
这种完全倒退回重商主义学说的命题,
已经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整的批判过了。
先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的价值是怎么来的,
以及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范畴做了什么批判。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上,
从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的细胞形式:商品出发开始分析,
商品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外在的对象。
而商品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有用物,他的物理或化学属性可以满足人的需求。
而马克思批判性的沿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术语,称这种有用物为“使用价值”。
但是商品除了是使用价值之外,他还有另一种“社会形式”,
即一定量的使用价值同一定量的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比例,
这个比例可以用来表示一种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
商品为什么可以交换呢?正是因为两种不同商品可以被化约另一个第三者。
而这个第三者是相等的,就是交换价值。
而为什么会发生商品交换,正是因为我身为商品A的所有者,
但商品A对我而言却不是使用价值(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因为我是为他人生产)。
而我需要的是他人所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于是我便用我的商品去交换另一个人的商品,这两个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相等的,
但是两造都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就是因为没有发现这个由马克思首先批判的证明了的“商品二重性”,
所以才会产生例如价值可以在交换中产生的误解,
交换中双方确实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但是交换之所以可以进行,正是因为两者的交换价值是相等的。
所以交换价值(进一步可以推出,即是价值实体,即价值)并不可能在流通中生产出来。
而为什么庸俗经济学会把使用价值的交换看做价值的增加呢?
这其实跟他们另一荒谬可笑的见解,即“主观效用”的增加有关。
凡是我们现在去打开庸俗经济学的教科书,比方说台大四人帮。
都可以看到劈头就价值来价值去,但绝对不会那怕只有一点点明确的告诉你那到底是啥?
他们如果停留在无知那就好了,但他们却继续为自己的敷衍苟且做进一步的解释,
开始说明他们口中所谓的“价值”即是主观欲望的满足,
而这种主观欲望的满足程度,及效用,是一切商品中可以共通的。
这是愚蠢到了极点,与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完全不同,
马克思为什么会在不同的商品中最后抽象出“劳动”这一范畴呢?
这是有他很稳固的科学基础的,
因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人的社会关系是被生产力所制约,
人是在集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生产实践,并对物质财富进行占有的过程中,
形成他们的社会关系,
而〈资本论〉最后要分析的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对立的阶级关系。
同时人类社会不论任何形式,只要停止了劳动,那就一定要灭亡。
是在这个意义下,马克思抽象出“劳动”这个范畴。
而且劳动本身是一个可被通约﹑可被衡量的对象(用劳动持续的时间做单位)。
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庸俗经济学的强迫抽象之幼稚可笑,
试问主观欲望的满足难道是可通约?难道是有某种单位可以衡量的吗?
更何况如果是抓取现象上形式上的共通点就可以抽象,
那大可以像哲学形上学一样,抽象出“存在”这一范畴不就得了?
这样头脑中的概念与现实中的商品都可以通约了,岂不更棒?
[清除]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1-03-07 12:55:00
(象征的交换与死亡)和(马克思的幽灵)看一下吧
作者: smartken   2011-03-07 13:26:00
问题是 当代市场经济的问题都是落在交换与媒介上...你的说法并没有办法与当代经济现象接轨 尤其是货币
作者: Ranch99   2011-03-07 13:43:00
身为一个经济系毕业生,我怎么觉得k大搞混了价值和价格?
作者: way0963 (卫斯理)   2011-03-07 21:01:00
K大有看过资本论第一章吗?....
作者: workerleader (苡)   2011-03-07 21:58:00
推这篇...但是如果没有最后一段会更好...
作者: way0963 (卫斯理)   2011-03-08 10:28:00
symbolic里面Baudrillard提出价值的革命的前题在于从reality=>simulation 这并不能代表资本论本身不科学看你是要在哪个前提下谈论资本论才能决定到底他科不科学不过如果再simulation下谈论根本没有科不科学的问题因为科学本身也只是个simulacra所以k大应该是想要谈在Simulation下使用价值是否成为幽灵?
作者: onase (自在)   2011-04-02 22:03:00
借转 谢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