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tt9999 (ptt999)
2024-01-21 01:12:10文湖线:干线,高架化,因第一条没经验
淡水信义线:干线,仅民权西到淡水为高架化/平面化,第2条经验不足
松山新店线:干线,小碧潭为高架化/平面化?
中和新芦线:干线,全线地下化
板南线:干线,全线地下化
猫缆:非干线,全线高架化
环状线第一阶段:除大坪林外高架化
万大中和树林线:施工中,土城之前是地下化,土城树林高架化
三莺线:施工中,感觉全线高架化
淡海轻轨:全线高架/平面化
安坑轻轨:全线高架/平面化
从上面列表来看淡信、板南、松新、中芦等4线为高运量,当之无愧的干线
几乎等于台北捷运的4条大动脉
文湖线要不是当年第一条盖没经验,感觉应该也是要盖高运量才够
近年通车的环状、不久有望通车的三莺、还在盖的万大都属于中运量
这是不是等于在台北捷运规划时,会倾向于将中运量盖高架化为原则呢?
或是他们如何判断应该高架化还是地下化?
而万大中和这一段是地下化,树林这段是高架化
是否代表捷运局(还是公司说了算?)认为万大中和可能是运量较高,未来可能成为第5条大动脉的路线
树林就青菜了
各线兴建背景不同,所以你要用同一个标准看他为什么要地下他为何高架会不准确,好比说环状线西环其实运量比南环高,但西环用高架是因为原本很早时期的一些道路高架桥已经留好了预留的桥墩空间,县民大道本身也有台高铁隧道,若是硬要地下也可以,但早期预留的空间等于就是浪费了,然后穿越台高铁费用一定会飙高,工期也会拉长,这就要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意愿
作者:
gigihh 2024-01-21 02:15:00路廊宽度还有成本都是考虑因素,环状线后续路段全面地下
作者: s1an (vul3m4) 2024-01-21 04:46:00
西环高架 不就当时的北县没钱
环状线该高架的地方不高架 我是说北环经过新北产业园区内部 其实可以高架到国道一号附近再钻地甚至也曾出现在报告中
跟运量没直接关系 万大线土城段地下化段是当时立委卢嘉辰争取的 他本来希望土城段全线地下化 后来就折衷地下化到明德路二段出土爬升为高架
不一定,民生汐止线的台北市路段要盖地下化,东永和线也是地下台湾的中运量捷运通常是一半地下一半高架为主,高运量才会考虑全线地下。但中运量也有例外,有些也是几乎全线高架,也有几乎全线地下的轻轨地下化在台湾还没出现过国外也有全线高架的高运量系统,例如迈阿密的捷运神户地铁海岸线则是全线地下的中运量系统
作者:
temu2015 (TEMU2015)
2024-01-21 09:02:00有地下化的缆车吗?
作者: timmyhsu2 (提米) 2024-01-21 09:21:00
淡水又不是经验不足,是因为本来就有台铁淡水线的right-of-way跟高雄轻轨一样
作者: tp610108 2024-01-21 10:14:00
1楼,西环高架那些高架道路的预留应该是因为西环预计要采高架才有预留高架,而不是人家先预留你才做高架。当然是自己先预计要这么做,人家才根据你的计画进行设计上的预留啊
没错啊!我意思不是高架道路故意还是计画先留才导致,没有这个意思唷!我整段下面有说,要地下也是可以,但就是要多花很多钱和时间,要看地方政府和中央允许与否,也就是主要是在经济考量和主政单位中央单位意愿,高架桥在兴建的同时预留那些位置也是当时主政者和中央主管机关意愿,工程计画书都要这些单位允许才能兴建,这句话就是涵盖当时也是计画就是高架走法
文湖线哪是第一条没经验,当年是五线齐发好吗当年五线是 木栅 淡水 中和 新店 南港 这五线
作者: sweizhe 2024-01-21 11:43:00
没有这个原则,完全视当地的实际状况不同而定。万大线原本地下化仅止中和高中,之后考虑金城路交通因素又将地下段延伸至土城。汐东线未来延伸民生东西路是地下化。
作者:
h120968 (h120968)
2024-01-23 03:42:00工业区变成办公区 通勤量就变大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