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拆椅子的始祖,
我认为这就是经营规划能力的差异性,
北捷蛮好笑的就是想要干嘛,
就只会觉得日本怎么样,就怎么跟
问题是台湾就不是日本,
认为一个画格子在台湾可以就能解决问题
那个叫做梦
这个东西线新版列车
https://i.imgur.com/5g7DlMW.jpg
沙中线韩制列车
https://i.imgur.com/WJVBs5b.jpg
现在港铁的新款列车
基本上都是没有中央扶手
但是会有1开2的扶手
吸引更多人往旁边站
另外也有增加手环的数量
降低手环的高度,
这个小小改变,其实蛮有用
他不会影响跟本人的习惯
但是会大大改变大家站的位置
在尖峰时间根本也不需要叫人家让就可以下车,
因为你站在门中央根本没有东西可以抓,
我认为这就是符合人性的规划
但是不会完全剥夺掉原本习惯
无论如何撤掉门前扶手
动线就是变得比较好
https://i.imgur.com/WQjuojq.jpg
其中东西线新款列车车的改变
减少一个位子内缩
让门口旁边变得真的可以站一个人
https://i.imgur.com/3ebE4wh.jpg
实际上拆掉一个位子
让两边都有一个可以站得舒服的地方
这不就很好吗?
站在这个位置也不会影响门口进出
https://i.imgur.com/9q2ESlV.jpg
我自己觉得台湾盲目学习日本是不对,
第一就是文化不一样,
第二就是整体的人文水准也不到
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个绿色人行道
除了台北勉强还有点用,
来到中南部就是变成停车格,
根本就不可能用简单的标线
就可以控制人民自由的灵魂XD
文化部分就是很在地
香港搭公共汽车的人会排队
反而搭地铁比较不像台湾排这么好
台北就是反过来,
搭公共汽车没秩序可言 ,捷运大家反而不敢插队
画下车区就智障,
官根本就没在尖峰时间搭过车,
到时候只是被一些魔人拿来变成吵架的理由,
台湾从小这种教育环境被学校一直压榨
其实跟香港就是一样就是骂不得,
只是台湾人忍耐度多3秒而已,
这种规划根本就是人为制造人民对立
解决问题时需要动脑花钱,
以前香港地铁没有先下后上的观念
那是花了非常多钱请了一堆工读生,
站在月台每一个车门前面一直讲一直讲,
讲了非常多年才有的改变
解决问题不可能不需要规划研究参考花钱
就像捷运手扶梯不能走 ,
要解决问题就是每站
手扶梯前面尖峰时间站一个人一直广播,
然后叫排队的人过来左边站
然后只要有人走路就直接叫他站着,
这问题两年一定可以解决,
但是台北捷运选择一直广播噪音 ,不用花钱,
但咬我播了20年的废话,
有导向他们想要的结果吗?
※ 引述《NTKingsman (宇智波草屯人)》之铭言:
: 公共电视台
: 捷运车厢立柱消失? 北捷试办拆除予动线较顺
: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59451
: 薛宜家 林志坚 / 台北报导 发布时间:2023-09-29 19:15 更新时间:2023-09-29 19:
37
: 台北捷运参考韩国、新加坡等国外地铁作法,八月起开始起试办“改装列车”,移除中
和
: 新芦线部份车厢的“中央立柱”,希望让搭乘动线更顺畅,不过乘客的看法两极。(这
条
: 新闻标题、前言是台语文。)
: 走进台北捷运“中和新芦线”的这辆列车,发现除了“头尾车厢”还有中央立柱外,其
他
: 车厢都拆除了,若在此站立的旅客得改拉吊环。
: 乘客
: 不用拆掉比较好 不会造成
: 不会造成阻碍
: 所以不要拆掉比较好
: 比较能够人多的时候 比较能够抓着
: 乘客
: 拆掉可以增加就是
: 大家比较不会集中在中间这个位置
: 但是旧式还是会需要考虑到
: 某些老人可能如果需要扶的话
: 可能会比较有困难这样子
: 台北捷运表示,因持续办理电联车“空间优化”,参考国外地铁相关措施,像是新加坡
,
: 首尔地铁,以及纽约地铁,车厢内都没有立柱,可让携带大型行李、使用婴儿车、或是
轮
: 椅的旅客,进出更便利。目前,仅改装中和新芦线的两列车来试办,也呼吁年长者、孩
童
: 或是有需求的旅客,可多加利用座位、车门两侧的立柱或扶手。
: 台北捷运客服中心主任 凌启尧
: 先行试办改装两部列车
: 移除第二到第五节车厢
: 车门前的中央立柱
: 车厢上方的环型扶杆手拉环都保留
: 至于第1、6节车厢,考量“平日离峰”及“假日全天”开放自行车上捷运,且规范自行
车
: 得停放“中央立柱两侧”,因此没有拆除,未来,也将持续蒐集旅客意见,做为优化车
厢
: 空间的参考。
: 洪家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