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高捷当初有着四线齐发的梦想
然而现实是
当时中央优先建设首都台北市
于是高雄在有限的经费下
选择先建设两条高运量捷运
红橘线
至于当年评估自偿率较低的蓝、棕线
则是先在红、橘线上的四个车站(凹仔底、三多、信义国小、卫武营)
预留转乘的空间与连通道
后续则是因为红橘线路网不足
造成运量起不来
使得中央不愿补助蓝、棕线
兴建
因此当初预留给蓝、棕线的
四处转乘车站就成了浪费
多年过去
事过境迁
目前棕线已经以黄线形式复活
因此橘线信义国小、卫武营
两站预留的空间
在未来很有可能有机会使用
然而蓝线
在前市长的妥协下
虽然得以大顺路平面轻轨形式复活
但由于系统不同
原本在凹仔底站预留给蓝线
的地下转乘站体、连通道
如今看起来是要浪费掉了
凹仔底站预留给蓝线的空间
如果能改成地下连通道
并在大顺路旁增设一个出口
这样是否也方便民众出闸门后
不需离开捷运站体
就能简单步行出站转乘轻轨
少了平面的风吹日晒雨淋
也许能提升民众从红线转乘轻轨的意愿?
不晓得这样可行吗?
还是说市府觉得
未来地下重轨的蓝线有机会复活
于是打算继续保留该转乘空间?
各位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