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文湖线应该改地下化重轨

楼主: Metro123Star (MtSt)   2018-04-26 21:05:00
上个月没想到要做文湖线的救星路线,不过画了直达内科的南北线,详细板上a我
※ 引述 《TuringTest》 之铭言:
: 文湖线车厢小 人又挤
: 和地下化的板南 松山 信义线不太方便
: 建议在营运中的文湖线下方进行地下化工程
: 新文湖线通车 旧线也能够拆除
: 南展继续南延中研院 打隧道到动物园
: 新文湖线能够成为不间断运转的环状线
: 我觉得这个主义很棒
主意
我觉得可以参考银座线和半藏门线的关系,两条路线在乘客最多的路段完全平行,兴建一条
沿复兴南北路不经由松山机场到大直再到内科的路线,还可以延伸去汐止一带
: 说句老实话 台北捷运不怕没工程
: 等远期路网盖完就能够更新旧路网
一般来讲都是这样,只不过会以改良既有设备为主,鲜少有砍掉重练的案例
: 同理 将淡水线全地下化也不错啊

→ Xkang: 至少要采LRRT 西环和中捷采LRRT 文湖的运量会比这两条少吗? 04/26 15:28
→ Xkang: LRRT的车厢不是卡大卡爽 算了现在讲这个也没什么用 04/26 15:28
文湖线的运量最高峰路段以高运量营运也不为过,只是其他路段就没必要了,要砍掉重练就
用西环系统但最长8节,可自动增解联的4+4设计
LRRT……是什么
北捷环状线和台中绿线被视为LRRT,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绿线的车厢比台铁还大,只看运
能说它是LRRT?我大概只说是编组短或车厢小的铁路捷运
我认为的LRRT是用轻轨列车(不一定要低地板)跑捷运路线,MUNI Metro之类的
听说是个只有台湾在用的分类……
中国则是依据车厢大小分A B C三种,我觉得这清楚多了
推 Austronesian: 我是认为当初文湖线时还没内科和信义区发展 所以预 04/26 15:30
→ Austronesian: 估运量偏低04/26 15:30
的确,规划当时根本没有内科相关计画
亦有一说,若当时内湖线走了现内科一带,会因地价上涨而没有内科
→ Austronesian: 延伸内湖线时曾有采用新系统的意见 但会增加转乘次04/26 15:31
→ Austronesian: 数04/26 15:31
中山国中站外挂平行转乘…
推 XDDDpupu5566: 支持重盖,这次走敦化南北直贯松机(个人觉得不会迁)04/26 15:31
也可以盖敦化新线啦,不过敦化有林荫大道,个人认为不好盖
推 kenro: 看环状线建好后有无机会大改 但应机会不大就是04/26 15:56
→ preisner: 现在连加到6节车厢都不行了..打掉重练更不可能04/26 15:57
顶多停驶数月软硬件全面更新
然后请注意文湖线的市区转乘替代方案是中和新芦线而不是环状线
→ akchen: 不知为何敦化南北路都没有考虑捷运,从内湖往南,走敦化南04/26 15:59
→ akchen: 北路,再去接新店线。04/26 15:59
前述林荫大道
嘘 gigihh: 淡水线全部地下化就失去台北的一大观光亮点了, 因为前身04/26 16:01
→ gigihh: 是台铁路线留下的路廊,所以有很好的条件设置高架甚至平04/26 16:01
→ gigihh: 面,在台湾搭捷运要体验地面段,也只有北投到红树林而已。04/26 16:01
第三轨系统不利地面设置,若设平交道还要设置隔离门,不然要纯立体交叉
话说铁丝网很妨碍视野
→ gigihh: 说真的能够不要地下化市最好,那利台风的经验证明了地下 04/26 16:07
→ gigihh: 化先天的缺点,万一发生强降雨防水设施又出问题的时候就惨 04/26 16:07
→ gigihh: 了,而且地下化的耗电亮也很惊人,除了车站空调,还有沿线04/26 16:07
→ gigihh: 的通风井都要耗电。04/26 16:07
各有优缺,在防水完备的情形下,地上段反而有风速限制,地下段仍继续营运,只是地下段
受到灾害容易成毁灭性,复原难度比地上段高很多,需要完善预防措施
话说之前纳莉捷运河一个原因其实是台铁河…
推 JCC: 改六车就好了04/26 16:12
→ Xkang: 增加车厢也不会增加搭乘时的舒适度04/26 16:27
先不论可上线车厢数,假设班次数量一样每班列车运能增加,其实对于搭乘舒适度也能改善
一些
但文湖线很难改六车,与停车位置以车头对齐有关,要先改停车位置,然后4改6期间又会有
不同编组形式造成月台候车混乱
→ Xkang: 文湖车厢一进去就会给人很拥挤的感觉 即便人不多04/26 16:28
→ Xkang: 讲难听一点 行武者号都还比较舒服哩04/26 16:28
车厢设计本身就有瑕疵,内部厚度要缩减
楼下咖啡牛奶大帮您解惑
→ chicagoboy: 文湖线地下化高运量是要多花钱,但也不至于要挖到石油04/26 16:40
→ chicagoboy: 钻石才行,咱门还没那么穷.. 04/26 16:41
那是一个比喻,挖到石油后会变富有,而不用到处省钱连不该省的也省掉了
→ Rinehot: 沿用老路线 选了中运量 又开放一般公司进驻 路也没拓宽04/26 17:28
→ Rinehot: 塞车根本不意外04/26 17:28
→ you1111: 旧宗路跟成美桥都很有必要拓宽 连成功桥都要拓宽了04/26 17:43
我会希望开车的人去转乘停车场再搭乘接驳车前往内科,前提是要有上述设施配套
推 sj4: 文湖线目前有达到最大运能吗?班次有没有可能更密一点04/26 18:41
已达系统最高负荷,晨峰班距约70~80秒
推 coffeemilk: 舒适度只要改造车厢或换车时买新的胶轮列车即可,况且04/26 19:00
→ coffeemilk: 你觉得不舒适不代表大家都不舒适啊!04/26 19:00
我觉得直接换车厢比较好,要换成车厢连通且外壳轻薄的类型,并且塞满界限
只不过台湾的列车年限不是13年
→ dannyzzz: 这样作大概会变世界上第一个拆捷运的 04/26 19:39
→ dannyzzz: 问题从来都不是文湖线而是内科 04/26 19:39
其实拆捷运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啦…不过都是营运不善或经营困难造成
……按发文才发现被删ww
不过既然都打了只好发啦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终生台大人)   2017-04-26 15:28:00
至少要采LRRT 西环和中捷采LRRT 文湖的运量会比这两条少吗?LRRT的车厢不是卡大卡爽 算了现在讲这个也没什么用
作者: Austronesian (南洋群岛)   2017-04-26 15:30:00
我是认为当初文湖线时还没内科和信义区发展 所以预估运量偏低延伸内湖线时曾有采用新系统的意见 但会增加转乘次数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17-04-26 15:31:00
支持重盖,这次走敦化南北直贯松机(个人觉得不会迁)
作者: kenro   2017-04-26 15:56:00
看环状线建好后有无机会大改 但应机会不大就是
作者: preisner (ppp)   2017-04-26 15:57:00
现在连加到6节车厢都不行了..打掉重练更不可能
作者: akchen (ak-chen)   2017-04-26 15:59:00
不知为何敦化南北路都没有考虑捷运,从内湖往南,走敦化南北路,再去接新店线。
作者: gigihh   2017-04-26 16:01:00
淡水线全部地下化就失去台北的一大观光亮点了, 因为前身是台铁路线留下的路廊,所以有很好的条件设置高架甚至平面,在台湾搭捷运要体验地面段,也只有北投到红树林而已。说真的能够不要地下化市最好,那利台风的经验证明了地下化先天的缺点,万一发生强降雨防水设施又出问题的时候就惨了,而且地下化的耗电亮也很惊人,除了车站空调,还有沿线的通风井都要耗电。
作者: JCC (JCC )   2017-04-26 16:12:00
改六车就好了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终生台大人)   2017-04-26 16:27:00
增加车厢也不会增加搭乘时的舒适度文湖车厢一进去就会给人很拥挤的感觉 即便人不多讲难听一点 行武者号都还比较舒服哩
作者: chicagoboy (芝加哥)   2017-04-26 16:40:00
文湖线地下化高运量是要多花钱,但也不至于要挖到石油钻石才行,咱门还没那么穷..
作者: Rinehot   2017-04-26 17:28:00
沿用老路线 选了中运量 又开放一般公司进驻 路也没拓宽塞车根本不意外
作者: you1111 ( ̄▽ ̄)   2017-04-26 17:43:00
旧宗路跟成美桥都很有必要拓宽 连成功桥都要拓宽了
作者: sj4 (sj4)   2017-04-26 18:41:00
文湖线目前有达到最大运能吗?班次有没有可能更密一点
作者: coffeemilk (雷克)   2017-04-26 19:00:00
舒适度只要改造车厢或换车时买新的胶轮列车即可,况且你觉得不舒适不代表大家都不舒适啊!
作者: dannyzzz (dannyzzz)   2017-04-26 19:39:00
这样作大概会变世界上第一个拆捷运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文湖线而是内科
作者: china2025 (china2025)   2018-04-26 21:18:00
其实应该先思考迁松机 并且可以在原址增设一站
作者: omkizo (陈武爱带你笑掌)   2018-04-26 21:28:00
笑惹 MRT也不忍他的废文了
作者: PHb787 (Patrick)   2018-04-26 22:12:00
民汐线拉来这里好像不错 之后分叉 一条跟文湖线平行走复兴南北路然后拉去永和 一条走回民生路到大稻埕 感觉可行(幻想中*拉来内科
作者: tim7323 (tim)   2018-04-26 23:13:00
松山新店线若能延伸内科到剑南路站会更好
作者: loveyoucheng (晴榜)   2018-04-26 23:17:00
下面那篇没朝圣到,难过
作者: Rinehot   2018-04-27 12:00:00
你时序搞错 内湖捷运最初的规划是跟木栅线一起的 内科进驻厂商项目开放是2002的事 第二次路线规划包含决定用中运量是2003年的事 只要开放办公大楼 就必然会带来人潮 问题症结在于 开发计划变更 为什么捷运没跟着变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8-04-27 12:02:00
有想要改过 但发现规画期程更久+其实路线.站点更受限...所以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原来的中运量系统延伸
作者: Rinehot   2018-04-27 12:04:00
要盖中运量 也不是问题 内科限制只能制造业进驻 容积率不放宽 就没问题了内科从07年就开始塞车 捷运开通加上金融风暴时 有改善一阵子 但是随着大楼越盖越多 又逐渐失控当年捷运局有张表格 详列各种方案 中运量的运量评价是 可以满足内湖地区未来需求 呵呵呵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8-04-28 02:29:00
那表格应该包括添购新车的前提
作者: Rinehot   2018-04-28 06:50:00
然后费用不包括升级六车的费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