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中彰投运输网能怎么盖? (4)

楼主: XX9 (米鲁国王)   2017-05-23 16:27:58
承接前几篇,从经济面的角度去看
(1) https://www.ptt.cc/bbs/MRT/M.1495346341.A.9BB.html
(2) https://www.ptt.cc/bbs/MRT/M.1495305449.A.D10.html
(3) https://www.ptt.cc/bbs/MRT/M.1495513850.A.7EA.html
我想所写的, 是以一个在地人出发去聊这些问题, 去连接世界.
世界并不远, 只是要有人能先看见, 才能告诉其他还没看见的朋友.
这里我们谈一下手上有的些什么, 打算从什么方式开始比较好
首先大家应该都知道BRT/捷运化的快速公共汽车, 像是先前台中的BRT系统
图为雅加达的BRT车道:http://imgur.com/Zl20O83
但这并不是它的全貌
事实上, 世界上许多城市的捷运运输系统并不是完全都是轨道的
而是借由设计优良的转乘系统与制度, 把公共汽车/捷运/铁道/自行车都无缝接轨
那中彰投应该选用什么才好
在这个时间点
而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的趋势也来临了
届时轨道运输的必要性就会被削弱, 而共用载具与转乘体系则会越来越重要
有不少人担心轨道会因此而泡沫化
无人车,比如我们可以参考这几篇所叙述的:
http://technews.tw/2016/05/28/driverless-car-future/
https://www.inside.com.tw/2016/07/24/what-is-a-driverless-car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与自己无关, 日子也还很久
但事实上没有想像得久, 而也会更快到来
在这块跨界竞争抢蓝海的领域, 所有的传统车厂, 以及软硬件大厂都各自兼并竞争
商业界企业界是非常现实的, 一般要有确定的利可图才愿意动作, 俗称短视.
但当全球的大小公司都竞相投入这个领域的时候
身为一个局外人的我们, 至少可以确定的事情是, "它要发生了"
没错, 它发生的是没那么快, 不会是下个月就蔓延
但它就像十年前的当初的触控智慧型手机革命一样, 默默地进入你的生活
等到你意会到的时候,你又没赶上车, 依旧盼望着苹果的大单
然后轮到下一波的产业变迁
可参考:http://mrjamie.cc/2017/04/05/ai-disruption/
事实上, 台湾是拥有两千多万人的中等规模经济体的市场
举国之力会是可怕的, 只要政府抓对方向
而要政府抓对方向, 得要全民都有所体认才能加速
当然, 老话一句, 害怕改变因此什么都不做, 当然没有冲击与伤害了
因为他的伤害是缓慢长期而深沈的...
让你感到巨大而无力的无法改变的失望消沉, 而不只是可承受的疼痛而已
事实上按照合理预测, 无人车的普及应该是十年后成为一个平民选项
这是一个发展进程的规划 https://i2.kknews.cc/large/1b860000ca0ad3b8c313
目前主要是由高价车款开始, 辅助接手驾驶, 慢慢地进入全自动化
逐步实现商用化与平价化
完全成熟的情况下预测届时95%的私家车需求都将消失, 共享共乘化
也就是说届时将借由软件去调度, 轨道的兴建需求也没那么大了
假如十年后, 我们预算丢下去, 捷运盖好了, 然后大家都使用无人车
那不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小巴士公共汽车吗?
这对台湾应该是一个契机才对
虽然台湾是一个汽车零件改车大国, 但也却是汽车进口大国
尤其近年来, 进口汽车量更是越来越大
(数据可以从关税总局网站上看到,年年攀升,各位可以自行查询)
参考新闻: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70514
节录:"...进口车领牌数达15万4685辆,市占率飙高至近4成,达36.8%,
创下逾10年来新高。..."
反过来想, 未来私家车需求大幅降低了, 虽然台湾车市外汇流出减少
但台湾本土汽车强势品牌并不会因此诞生, 反而会更糟糕.
在核心技术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情况下, 数据也是, 更不用说其衍伸的相关产业了.
而且不掌握数据与算法, 也会危急国安, 试想外国业者却能掌握国内的物流状况.
这里就不讲了, 我想强调的是, 至少我们应从这波趋势中有自己的主导权
而不是被逼着走
先前的uber是一个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创新案例
它所取得的经验和数据, 可以进一步使用在无人车上
https://goo.gl/j2q6JR
每一个经验都会取得下一个产业的踏脚石
而在这个不可避免的大潮之下, 消极地去接触开展工作
这等同于是逃避了
事实上, 台湾的主政世代并没能扭转自己传统对世界的认识
所认知的先进, 事实上在同为经济发达经济体中, 早已并不够先进
而是整整落后一步
赚不到创新红利, 会非常辛苦甚至自我动摇自我否定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切入点
并没有说一定得怎么开始进入比较好
重要的是取得经验并迈开这一步
自然会进入可以竞争的格局中
这时BRT在此所扮演的过渡角色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在中彰投 是个捷运系统不发达的地方
而碍于经费 我们也很难争取更多经费去达成我们的都市一体化的目标
在这里引用HSR大大的图:http://pic.pimg.tw/sss89229/1418317441-938702002_n.png
但BRT/捷运化公共汽车 会带出更多数据, 带出更多管理与分析议题
进而去重新设计, 把这个经验应用到其他领域去
另一部份, 这些管理上的问题修正, 会催生出法规
我们总不能连与当地交通特色紧密有关的法律都要去'借鉴"其他国家吧
捷运化公共汽车或BRT是一个提早可以切入自动化的一个领域
而且调整车道的使用优先权, 更可以让车辆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去学习
(比如 高速公路 快速道路)
在这里不但可以接触到人流与车流
甚至与基础建设的车道沿线的机电设备系统都有直接关系
甚至也能与都市规划产生互动
而开始往这个方向去尝试, 则是赋予整个供应炼产业炼的源头活水
回到中彰投的公共运输上
而在前两篇也提到了彰化的公众运输问题
中部人很难摆脱私家车 中部的汽机车数量拥车率也更为庞大
这可以参考主计处/或交通部的数据
https://mobile.stat.gov.tw/public/Data/5529164419ECWG0XEJ.pdf
也因此过去所投入的资源 集中在高架化道路 快速道路 的建设当中
比如台61线 台74 76
沿线都拥有四到六个高架化车道, 甚至还有人行道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高架化道路去试试看
http://imgur.com/3R4hn7N
利用高优先权甚至专用车道, 就可以保证中彰投之间的中程运输够快, 一小时抵达
能够替代轨道
比如:厦门 http://imgur.com/HH5D5Iz
我们修改原本快速道路的设计, 补上站体
比如:http://imgur.com/ghTmegR
http://imgur.com/eQrDZ5r
http://imgur.com/7vQzJeo
这些站体可以与底下跑乡镇的一般接驳公共汽车站共构
形成了 http://imgur.com/qojDxo5
可能会额外拉出线道出去再接回去
进入市区的话,就变成了
如这样:成都 http://imgur.com/ANOecnf
宜昌 http://imgur.com/JnhviLh
厦门 http://imgur.com/WISRchc
这些快速道路甚至延伸到了台中市内部份, 台中市修改加入站体后
可以直接直接作为brt捷运站
或者与其他铁道站连结, 甚至串起高速公路, 未来推广用在高速公路上
也就是去作为Hub功能
根据经验, 从高速公路或快速到中彰投大约就是一个小时内的时间
在省预算又要做都市一体化的情况下这也许是比较可行的一个方法
而且也是在一个选举任期较有可能实现的
而兴建汽车用的道路 目前用路人的需求本就比较大
因此阻力也许比起大预算捷运小点
下一篇我们再来研究彰化各镇与的路线部份
当然争议也会越来越大, 毕竟太具体的事情各种私心就纷至沓来了
待续
作者: watameki (犹罕)   2017-05-23 16:54:00
走76的公共汽车路线现在已经有了吧?总达6333南投人很常使用。但61丶74丶76要做BRT有困难,沿途几乎都是郊区,连在台中市区内除了朝马,沿线也不热闹。
作者: luckdot (ccj)   2017-05-23 23:28:00
彰化整个不能做BRT 因为道路路宽不足整个彰化除了几条彰滨连络道 还剩多少双向各三线道以上?几乎找不到吧 彰化的县道就好像台南的乡道一样更不用想跟高雄比顶多是学台南干线公共汽车的方式 重新规画客运网不过目前主管机关公总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作者: tgyhum (vinc)   2017-05-24 09:00:00
高架brt只是贪污的产物 超级没有效益的 又拿出来讲....可以做专用桥 但是专用高架会比快速道路运送人次还少高架要比快速道路有效益至少要跑三节车 只跑一节车就是标准的蚊子建设
楼主: XX9 (米鲁国王)   2017-05-28 10:15:00
高架可以先利用现有的建设去逐步扩张不需要一开始就全面兴建专用道路也可以从高优先权开始出发 重点是速度与班次转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