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绍炜专栏:从花妈“运量增3.6倍”谈评估报告业障重:一切都是假的
高雄市长陈菊在立法院举办的前瞻建设公听会上说,若高雄捷运黄线通车可以增加日运量
3.6倍到67万人。
让运量增3.6倍,所以非作不可囉?
这个数字震撼全场、可歌可泣;因为所有与会争取建设者几乎都讲不出一个像样的数字,
花妈是唯一例外,堪称震撼全场;但一个计划能产生如此庞大效益、产生近乎戏剧性的改
变,让高雄捷运运量一口气增3.6倍,确实是“可歌可泣”。
陈菊不会无中生有捏造数据,这个数据一定有人作出来,大概就是为了推动黄线作出的评
估报告,为了提高强化其效益,算出黄线如果完成通车,可让现在高雄捷运运量,从每日
18万人增加到67万人,如此高的效益当然非作不可。
不过,事实上政府对重大建设计划的规划与评估─即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撇开长期预测原
本就容易出现的失准、错误不谈,其中时常会有不少因政治考量与人为因素影响产生的“
门道与巧妙”─高雄捷运就一直是一个典范案例。
高雄捷运膨风史,估97万人实际18万人
高雄捷运计划其实在25年前就提出,比照今日情况,明显就是蓄意高估效益、低估成本的
评估。当时其评估未来高雄市每天的通勤量有500万人次,其中有10%是属于捷运乘客─也
就是说高雄捷运每天有50万人次的运量,因此需要兴建高运量捷运。而且,牛皮越吹越大
:1999年高捷公布BOT申请须知时,其中的运量预测是到2020年,红橘两线每日运量可达
97万人次;之后委外作的报告下修,但也达 75.6万。
结果呢?今年2017年,高雄捷运平均每天运量约18万人次,相差近N倍。3年后,不知市府
要去那里生出那短缺的80万人次?
如果要细看,当年的评估其实是蓄意离谱的膨胀运量与效益。依照当年的预估,高雄都会
到2020年的都会人口约300万人,每天产生500万人次的通勤量,代表的是包括小孩、老人
、行动不便者在内的所有人,每天至少要发生1次以上的通勤量,可能吗?此外,捷运最
重要的客源是来自原本搭公共汽车的公共汽车族,但当时高雄每天的公共汽车人口只有20万人次,与台
北当时每天百万人次的公共汽车族群差距甚远,这个评估膨风得有点过头。
当时另外一家欧洲专业厂商对高雄捷运需求的评估,大概只有市府估计的一半不到,其预
测是2020年,高雄每日大众运输需求为234万人次,以1成为捷运乘客估,高雄捷运每天运
量是23万,因此,高雄兴建中运量即足矣,而中、高运量兴建成本的差距是以倍数计。事
后来看,这家欧商的预估较实在─即使如此,还是高估实际运量。
类似高估运量与效益也发生在高铁上;依照政府原预估高铁通车后每天就能达23.3万人次
,结果只有8.3万;经过10年努力加上差点破产的折腾,现在终于到每天17万左右的运量
,但与原预估通车即可有的运量还是短少了近3成。
低估造价,先上车后补票的概念
再以造价而言,民国79年高雄捷运提出初步规划计划时,全部80公里路网的经费合计约
1500亿;看起来挺便宜的,所以行政院核准继续推动,待计划正式成形后,变成盖第1期
42公里就要2800亿,增加快一倍,最后中央火大硬是把核定经费砍到2000亿元左右。
不过,高雄捷运的低估成本也不算是“特别坏”,当年的12条东西向快速道路计划通过时
,总经费是1985亿,2年后连第一个工程都尚未动工,经费已增为2800亿;牡丹水库编出
36亿元的预算,动工后几年就追加到74亿;台北捷运也有同样情况。
其实这是一种“先上车后补票”、或是说“先骗上床”再说的概念;一旦核准计划甚至动
工后,再争取增加经费,是比原先就提出一个庞大的数字吓跑一堆人,来得容易让计划过
关。这次前瞻计划中轨道建设初列的经费,有多少是低估了?
效益高?吹牛皮?高雄轻轨运量较公共汽车增20倍
如果以为那是早年“腐败的国民党”执政时期,才会如此恶搞,那就搞错了;多看几眼国
内外不同党派的执政者,其实是可以发现执政者“长得都很类似”,我们可看看高雄轻轨
捷运的精采评估与结果。
2013年动工的高雄轻轨是陈菊执政后的“重大成绩”,数年前规划案提出时,预估每天运
量可达8万人次,这是以同样路线公共汽车运量乘上20得到的数字。当时外界质疑会重蹈高雄
捷运高估运量,最后亏损累累的覆辙;捷运局回答说,当年的确错估高雄捷运的运量,不
过这次轻轨运量、估计是公共汽车20倍,“还是可以期待”。
期待的结果是:去年轻轨通车,运量……..嗯,每天不到3000人左右,而这个轻轨应该是
每小时运量就有5000人吧,是浪费还是有效益?依照这种运量,实在看不出这条路线的需
求在那、存在的意义何在?未来即使其它轻轨也完成,要达到每日8万人次运量,大概就
是“阿婆生子”了。
20个月零旅客的机场,当年评估说各方面考量“均属可行”
另外一个经典案例是屏东的2个机场:屏东机场与恒春机场。这个阿扁当年为了争取连任
开出的政治支票,官方的评估是:“未来旅游观光需求及衡量屏东地区发展情形,于既有
屏东机场设施完整情形下,设民用航空站仍具有其正面之效益。由于屏东机场距 高雄机
场近,于天候不佳或紧急状况时,更可作为其国内航机 B型以下航机之备降场使用。交通
部认为该计画于政府政策、经济效益、社会需求及各实质条件下均属可行。”而每年恒春
半岛近800-1000万的旅游人口,也被视为是潜在需求,因此恒春机场有其效益,扁政府为
大家勾勒出“1.5小时从台北到垦丁海景”的美丽远景。
听起来是不是都好棒棒?结果呢?
屏东机场在2010年时,全年旅客是3552人─不要怀疑,没看错也没写错,是1年只有3552
名旅客出入此机场;到2011年8月11日终于停飞,9月1日裁撤。现在还死撑著的恒春机场
,2014年全年台北恒春线载量768人次(再次声明,没错,是全年),还创下连续20个月
“零旅客”─即一个旅客都没有的纪录;机场每年要亏损5000多万,工作人员比旅客多、
每天抓蚊子…..,至今仍不知该如何处理。
“业主要求”一语道尽其中巧妙与问题
从政府到民间确实都不乏真正的专业人才,只是重大建设计划多有政治考量,除非主其事
者愿意放弃以主观的政治需求影响评估结果,否则,政府单位自己作出的评估报告结果,
肯定要符合长官的政治需求;即使委外者,也会受委托单位影响;“六年国建”中就有桃
园捷运计划,而且委外的工程顾问公司的规划是地下化的捷运。但当主其事者被询及“桃
园捷运有必要地下化吗? ”时,只能一声长叹、无奈的说“业主要求!”一语道尽其间
巧妙与问题。
国发会估未来人口减少,全面盖捷运之理由成谎言
其实,宏观来看,各地方争取捷运的理由,纵然未必每个都是“谎言”,但合起来却可确
定是一个“大谎言”。支持兴建捷运的理由一定是人口增加、交通需求上扬、地方发展等
因素。不过,如果你相信国发会的人口推估报告,大概就不会接受这些结论与理由。
根据国发会对105年至150年的台湾人口推估指出,未来“总人口成长由正转负为不可避免
之趋势”;“105年人口成长率预估为2.3‰左右。未来,人口成长将持续趋缓,高、中、
低推估之人口零成长,分别出现在114年、113年及110年,人口最高峰将分别达2,381万人
、2,374万人及2,366万人,较105年分别增加26万人、19万人及12万人。”
这个意思是说:乐观的话是民国114年,悲观的话是民国110年,在此之后台湾就过了人口
最高峰,人口就要减少;预估150年人口数将降为17.1-19.5百万人,约为105年之7-8成。
很可能这些捷运一条都尚未盖好,台湾就进入人口衰退期。因为人口流动与集中的趋势,
有可能某些都市人口持续成长,但却不可能台湾北中南各所有都市人口都持续增加─即使
考虑乡村人口移入的都市化因素,也很难;更何况,台湾海外就业人数不断增长。以此来
看,那些捷运的评估大概都难逃膨风之嫌,或是他们在作运量评估时,“忘了”加上未来
人口与社会变化因素。
看到评估报告,记得法师语“一切都是假的”
回头看看那些“该计画于政府政策、经济效益、社会需求及各实质条件下均属可行”的评
估结论,是该笑?还是要哭?下次再看到那些效益超高、非作不可的建设评估报告时,记
得法师告诉大家的:“假的,一切都是假的,我眼睛业障重啊”多多怀疑、专业检验。当
然,前瞻计划最悲哀的是,许多计划连一个基本像样的评估报告都尚未看到!
http://www.storm.mg/article/25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