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认为,既然球团每年可以从业余球员群里挑出 50 人,签下不用经过选秀
程序的外国球员,或找之前被其他球队签下但现在没有合约的球员,球团内应该会
有更多。可是人数怎么加就是不对。
明尼苏达和奥克兰等球团确实经常比其他人表现更好,能从花在球员上的钱拿到更
多回报。但即使他们的纪录,相较于每年超过 50 个世界顶级才能的挑选机会,仍
然远不如一般人所预期的成就。
就像生命中的其他事物,外表是会骗人的。
当一位球员被选中,他通常会被分放到某个小联盟球团。在理想状况下,这个竞赛
水平会让球员能打出成绩,同时延伸他的能力。球员在场上的成绩成为动力,合适
的竞赛水平则培养更佳的技能,此概念可以具体表示成“刻意练习”这个名称。球
员在小联盟晋升的速度取决于他在各竞赛层级的成绩,一般平均要在小联盟待上四
到五年,才能上到大联盟。
MLB 球团喜欢引用选秀数据,以证实他们选秀时的正确决策。第一轮被选中球员进
入大联盟球员名单的机率,要比其他轮高上一截。根据 MLB 的数据,能否成为大联
盟球员,与你被选中的轮数直接相关。数据上的最大落差在第一与第二轮之间,之
后各轮被选上的球员登上大联盟的机率降低速度则相对固定。(“诊断数字、诊断
选秀”,Rany Jazayerli,Baseball Prospectus,2005 年五月 13 日。)
数据可以传达很多讯息,但也可能误导人。以选秀轮数观察升上大联盟的球员,有
著潜在的统计偏差。以下是原因:
刻意练习的理论指出,技术是时间与环境的函数。球员竞争的时间越长,他能发展
出大联盟所需能力与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选秀数据有潜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下
面几个变量:
1. 表现:球员持续有好成绩,并依预期晋升。
2. 在球员身上投资的金钱与时间。
3. 球员的身体条件–身材、运动能力等;亦即一般认为的“球员潜能”。
4. 球员是否在球团中有“干爹”(对球员个人投入资本,并拥有权威地位的人物)。
对人才投资的金钱越多,他就越可能在失败后继续拿到成功的机会。引用一位前大
联盟球员的话,“选秀新人在上到大联盟之前,根本不用获得成功”。这句话背后
的原理很明确,大联盟球队投资在高顺位选秀上,投资的钞票(和面子)都很厚。
发展出大联盟所需的高阶挥棒动作和投球技巧,需要经过不断地重复与精炼。最高
层次的练习型态即实战,若你能在更高等级有更多机会上场,发展出成功必须的技
巧可能性就更高。
在第一轮被选中至少还有另一个优势:这个头衔会在球场上永远跟着你。第一轮被
选中的球员若之后被母队释出,会有更大的机会被其他球队捡走,其中很大原因就
是他们被选中时的顺位。
的确有不少选秀轮数很后面的球员成为 MLB 球员。Mike Piazza 是这类球员中一个
很著名的例子。他在 1988 年被道奇在第 62 轮,也就是最后一轮被选中,当作给
他家庭的一个人情–他父亲是当时总教练 Tommy Lasorda 的好友。
对于所有想选择并养成球员的球团来说,我相信 Piazza 是所谓“天份”这个词使
用上的一个很重要障碍。所有球团的球探和球员养成部门都应该彻底弃用这个名词。
我和一个认识 Piazza 的人谈过。他告诉我 Piazza 会花好几个小时在击球笼里练
习挥棒,有时候练到手流血为止。这才叫做“刻意练习”。
Kenny Rogers、Andy Pettitte、Jorge Posada、Shane Spencer、Paul Lo
Duca、Wade Miller、Roy Oswalt、Mark Buehrle、Marcus Giles、Junior
Spivey。这串大联盟球员名单还不错吧。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当然,除了都是
大联盟球员以外)–都还待在当初在棒球年度选秀中,20 轮或更后面才选中他
们的球队里。
— http://tinyurl.com/3gj87f (2002 年的文章)
选秀的财政架构,即第一轮与之后各轮的价格差距,暗示选秀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天
份”断层。“深入钱球”所要表达的论点,便是砂砾中确实存在着珍珠,只要你懂得
怎么捞。反之,当然里头也有着一堆破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