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解深密经》云何修奢摩他毘钵舍那所缘境事?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13 09:19:10
.CBETA T16 No. 676
《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四种所缘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
者、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事。于此
四中,几是奢摩他(止)所缘境事?几是毘钵舍那(观)所缘境事?几是俱(止、观
)所缘境事?’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止)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像;一是
毘钵舍那(观)所缘境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止、观)所缘境事,谓事边际、
所作成办。”
───────────────────────────────────────
■ 《解深密经》中,菩萨问佛,修奢摩他(安止)时其所缘境有多少?佛回答说有一种
,即无分别影像(不论是世俗谛或胜义谛,凡是专注而不分别的,这样的所缘境,即
是奢摩他安止的所缘)。菩萨又问佛,修毘钵舍那(胜观)时其所缘有多少?佛回答
说有一种,即有分别影像(不论是世俗谛或胜义谛,凡是以善分别而观察思择的,这
样的所缘境,即是毘钵舍那胜观的所缘)。菩萨再问佛,修奢摩他(安止)、毘钵舍
那(胜观)共同的所缘有多少?佛回答说有二种,即事边际与所作成办(事边际是指
二谛:世俗谛尽所有性、胜义谛如所有性。所作成办是指修奢摩他安止、毘钵舍那胜
观,修习止观所得轻安乐的果报,得到止观的功德称为所作成办)。
1.《瑜伽师地论》:“云何无分别影像?谓修观行者,受取如是影像相已,不复观察简
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然即于此所缘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静其心,即是九种
行相(九住心)令心安住,(九住心次第)谓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伏、
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彼于尔时成无分别影像所缘,即于如是所缘影像,一
向一趣,安住其念,不复观察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是名无分别影像。”
2.《瑜伽师地论》:“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
或见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钵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
择、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
那波那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麤
性上地静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
法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知事而起胜解。
彼于尔时,于所知事,如现领受胜解而转,虽彼所知事非现领受和合现前,亦非所余
彼种类物,然由三摩呬多地胜解领受相似作意领受,彼所知事相似显现,由此道理名
所知事同分影像。修观行者,推求此故,于彼本性所知事中,观察审定功德过失,是
名有分别影像。”
3.《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事边际所缘者,谓一切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无著
菩萨于《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中说,所谓的事边际,开合而宣说,是指尽所有性的世
俗谛与如所有性的胜义谛,二谛为事物的边际即一切所知品。不论是修止或修观,都
可缘如所有性或尽所有性,修习止、观,皆可以世俗谛或胜义谛,二谛随一为所缘。
4.此处破除:1)有说胜观一定就是了悟空性,只有了悟空性才是胜观;2)有说凡是安止
一定没有了悟空性,与空性无关,空性不是安止的对境。这样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显
明正义,此处说明:1)胜观本身是胜慧的一种类型,安止本身是等持的一种类型;2)
止的对境和观的对境,皆能缘取二谛(世俗谛与胜义谛),二谛皆能作为止或观的所
缘对境。“奢摩他(止)的对境有二谛”,“毘钵舍那(观)的对境有二谛”。
5.“通达空性的止”与“入道智”,二者是三句关系:(一)是通达空性的止,也是入
道智,事例─大乘上品资粮道的缘空性的止;(二)是入道智,而不是通达空性的止
,事例─大悲心。(三)不是通达空性的止,也不是入道智,事例─我的瞋心。
6.“通达空性的观”与“通达空性的慧”,二者是三句关系:(一)是通达空性的观,
也是通达空性的慧,事例─大乘加行道通达空性的观;(二)是通达空性的慧,而不
是通达空性的观,事例─大乘下品资粮道证空性的心;(三)不是通达空性的观,也
不是通达空性的慧,事例─如石头。
7.修习奢摩他、毘钵舍那的四种所缘境事,又称为“周遍所缘”。周遍所缘中:1)有分
别影像(奢摩他所缘境事)、2)无分别影像(毘钵舍那所缘境事)(有分别影像与无
分别影像,是“有境”心的两种显现),3)事边际性(奢摩他和毘钵舍那的共同所缘
境事,事边际性是“对境”所知,对境所知有世俗谛尽所有性和胜义谛如所有性的两
种事边际性),4) 所作成办(修习奢摩他毘钵舍那所得的果)。
8.就能缘心(有境)立二影像,一是奢摩他所缘,一是毘钵舍那所缘。言影像者,谓非
实所缘自相(非根识所缘),唯是内心所现彼相(内心第六意识的相分)。由缘彼相
正思择时,有思择分别故,名有分别影像(毘钵舍那);若心缘彼不思择住,无思择
分别故,名无分别影像(奢摩他)。又此影像为何所缘(有境)之影像耶?谓是:1)
五种净行所缘(不净、慈愍、缘起、界别、阿那波那),2)五种善巧所缘(蕴、界、
处、缘起、处非处),3)二种净惑所缘(四禅八定粗静相道、四谛十六行相。观察下
地粗重过患上地静妙殊胜的粗静相道,能够暂时压伏俱生烦恼;止观双运观修四圣谛
于见道位现量现证四圣谛能根断烦恼种子,见道位断除遍计烦恼种子)。
9.就所缘境(对境)立事边际,此有二种:a)如云唯尔更无余事(唯除名言安立),是
尽所有事边际性(世俗谛);b)如云实尔非住余性(唯除实相),是如所有事边际性
(胜义谛)(“所知”的分类:世俗谛与胜义谛)。其尽所有性者,谓如于五蕴摄诸
有为(无常法),于十八界及十二处摄一切法(无常法与常法),四谛(苦集之染污
与灭道之清净,所应舍与所应取)尽摄所应知事,过此无余。如所有性者,谓彼所缘
实性真如(空性),理所成义(思惟空性的内涵所成-比量)。境与所知(法)同义
,有几种分类:1)常与无常,2)一与异,3)自相与共相,4)世俗谛与胜义谛,5)显现
法与隐蔽法,6)相违与相属,7)成立法与遮遣法。
10.就果(果位)安立所作成办(依八断行对治五过失,九住心等而修),谓于如是所缘
影像,由奢摩他毘钵舍那,作意所缘,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远离粗重而得转依。
11.《深密解脱经》:“尔时圣者弥勒菩萨摩诃萨,依奢摩他毘婆舍那所摄法相,白佛言
:‘世尊!世尊菩萨依止何法、住持何法,于大乘中修行奢摩他、毘婆舍那?’。佛
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依说诸法差别之相,及能住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弥勒
!如我所说四种观法,菩萨依彼四种观法,修行大乘奢摩他、毘婆舍那。何等为四?
一者、分别观,二者、无分别观,三者、事别,四者、所作成就。弥勒菩萨问佛言:
‘世尊!有几种奢摩他观?’佛言:‘弥勒!惟有一种奢摩他观,所谓无分别观。’
弥勒菩萨复言:‘世尊!可有几种毘婆舍那观?’佛言:‘弥勒!惟有一种,所谓差
别观。’弥勒菩萨复言:‘世尊!有几数名向二观?’佛言:‘弥勒!有于二种,一
者、事别,二者、事成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