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2金穗奖赛后点评:奖励新进之外,能否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2-06-17 10:11:57
金穗奖赛后点评:奖励新进之外,能否予以多元类型作品肯定?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83/6392951 汉斯黄
鼓励新锐创作者的金穗奖历时多年,上至李安、蔡明亮等如今影坛殿堂级人物,下至《大
佛普拉斯》黄信尧、《红衣小女孩》程伟豪、《无声》柯贞年等近年新秀,都曾于该奖崭
露头角,可谓台湾电影人的重要摇篮。
金穗奖长年因制度导致的评审重复陋习,已因去年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接手主办后获
得改善。今年主办单位邀请林书宇、林柏宏、殷振豪、蔡珮玲等八位影视从业者作为评审
。然而,金穗奖独厚艺术、剧情电影,或“公视化”温情作品的迹象,似乎仍有迹可循,
更具商业性、技术挑战的类型片,或非剧情类作品仍易受忽视。作为电影人的重要摇篮的
金穗奖,如何让剧情、纪录、动画与实验类型获得等量评选,俨然是得奖名单公布后必须
省思的要点。
剧情片亲情、校园题材仍为大宗
今年得奖名单中,剧情类作品仍聚焦常见的年少成长、家庭亲情题材,包含获得不分类别
金穗大奖的《龚囝》,描绘舞龙队少年面对升学、同侪、自我认同的压力,由《母亲的呼
唤》、《念念菸城》学生导演林治文、具舞龙背景的刘澄雍共同执导,技术层面颇为熟成
,拍摄舞龙片段颇具架势,加上自导自演的刘澄雍、获演员奖肯定的胡智强双主演颇具火
花,虽结尾“国旗”作为大人威权的符号,批判略显粗暴,但本片仍为稳扎稳打、不容忽
视的佳U。
同为学生组的获奖作品,获得评审团特别奖的《好学生阿强》、夺下摄影及演员两大奖的
《软弱的梨》,亦皆属于锁定校园题材,两者还不约而同以“窃案”作为剧情推动,完整
度虽有但较为缺乏惊喜。
相较之下,《肠躁男孩》由《手事业》导演李宜珊监制、纪录片摄影师廖敬尧拍摄,借由
肠躁症幼童的观点,呈现出其成长传统市场的自然纯朴,对照他所暗恋女学生家开名车、
吃进口货的差异,独显出团队在剧本、勘景的细心;另部同为李宜珊监制的《那天,我妈
偷了老师的车》中,非典型少女与母亲藉荒腔走板的情节获得和解,不小心即可能“翻车
”,所幸片中人物刻划鲜明,加上金钟女配得主谢琼煖演出拉抬可看性,两部作品皆不容
小觑。
非学生类的剧情片得奖作也皆由家庭题材入手,获得最佳剧情片的《咏晴》描绘中年男子
面对与前妻同名的台风“咏晴”,犹如历经婚姻风暴般束手无策。电影以台风连结台湾人
集体记忆,片尾更采用“Over the Rainbow”名曲,显示导演张志腾别具进军国际的野心
。该片除已是去年金马最佳剧情短片得主,也顺利入选釜山影展超广角亚洲短片竞赛。
然而摄影与特效技术纯熟的《咏晴》,去除片中隐喻与符号之外,情节稍嫌平淡而薄弱。
相较之下,曾与它共同角逐金马失利的《姊姊》,本次在金穗夺下评审团特别奖、美术奖
、观众票选讲,成功刻画女高中生面对升学压力、身世秘辛与离乡求学的多重困境,归功
于导演潘客印调和素人、职业演员的功力。身为《肇事者逃逸》、《哈囉少女》剪接师的
他,亦于《姊姊》展露优异剪接能力,成功在半小时内片长收拢故事,并增添全片情感渲
染力。
另一部同获得评审团特别奖的《看海》,描绘年迈母亲与智能障碍儿子的生活境遇,由擅
长亲子题材的《少年阿尧》导演林柏瑜编导,借由黄迪扬、陆弈静一放一收的演绎,铺陈
走入身心障碍者家庭日常,直至荡气回肠的大海场景结尾,让弱势题材不沦为贩卖惨情,
而借由镜头赋予深度,也可见林柏瑜的成长。
然而,本次剧情片唯一非台湾创作者的香港学生导演罗乐文,以《夏雪将至》描绘逃至台
湾的反送中抗争者,归返至港面对年迈母亲、入狱弟弟的复杂心境,借由黑白摄影、落雪
奇幻设定,捕捉香港当今落寞孤寂的政治景况,虽制作上仍有生涩痕迹,但剧本完熟与演
员区嘉雯、李敏的精湛演出,未能获得奖项肯定则颇为可惜。
类型电影有所突围,整体仍受忽视
同时,本次名单令人惊喜的则是最佳学生剧情片《神明在看》,跳脱前述年少成长、家庭
亲情题材,灵感发想于网络接龙小说“SCP基金会”,描绘两名特工看守“神秘目标物”
时闪神,致使悲剧发生。全片以低成本完成类型片拍摄,摄影机全程固定一镜到底的伪纪
录片形式,既成功掩饰制作成本不足,同时为观众营造未知恐惧感,片中翻玩《MIB星际
战警》等警匪片梗颇具喜感,亦直指警政学长学弟制、官僚环环关照的陋习,成为本届金
穗亮点。
另外获得肯定的类型片,则是获得评审团特别奖的《失去》。编导丁启文巧妙翻玩爱情科
幻经典《王牌冤家》元素,描绘协议离婚的夫妻,为彻底遗忘对方进行删除记忆手术前,
展开两人相识、相恋至分离的回顾。短片延续其前作《高清有码》的低成本制作,连锡箔
纸都能制成头盔颇具B级恶趣味,然而过度倚赖对白推动剧情成为全片弱点,令故事节奏
略显拖延。
本届金穗亦有多部类型片未获肯定而成为遗珠,包含:姚淳耀与钟瑶主演、《返校》影集
导演庄翔安执导的《关系暴力》,以惊悚片框架呈现女性面对亲密关系暴力的恐惧,更直
击阳刚气概如何于当代媒体、社群文化下加以形塑;同为姚淳耀演出的《小天使》,则犹
如《黑镜》综合《惊声尖叫》,借由家中AI人工智能的“发言”,翻玩约会男女之间的关
系,制造出多重剧情转折,虽至结尾处理暧昧不明,但仍颇具娱乐性。
学生剧情片《爬出棺财板》则描绘两名殡葬业者遇上命中带财的复活僵尸,竟异想天开收
留对方“报名牌”发大财,镜头美学明显向《活人甡吃》艾德格莱特致意,又大力调侃台
湾殡葬、命理文化,成就别具台味的僵尸喜剧;奇幻色彩浓厚的《神奇瓦斯桶》反映青年
面对大人权威的无力感,从而吸瓦斯桶“爽气”出手复仇,由演员王自强、《红衣小女孩
》剪接师高鸣盛、金马动作指导黄泰维加持,让成品自成一格而爽度破表,同《爬出棺财
板》不应被忽视。
以得奖名单来看,一众传统剧情片仍较受青睐,上述类型片并非本届评审之心头好。然而
,即便类型电影制作门槛较高,本届入选作品虽未必完熟,但如上述提及许多短片便于有
限成本下发挥创意,许多题材更别具商业性,尤其当《红衣小女孩》系列、《返校》、《
咒》等类型长片近年屡屡票房大卖,能否对此类别的新锐创作者予以肯认,该是往后金穗
奖必须思考的要点。
纪录、动画、实验片各有亮点
去年,金穗奖把最大奖授予纪录片《度日》,片中瞄准云林青年的日常劳动与生活,镜头
审思创作者与被摄者间的关系,令非电影本科或业界出身的新闻摄影师林佑恩获得肯定;
今年同样锁定劳工题材的《永顺永和》,呈现两代物流货车司机的生活片刻,片中长时间
捕捉车内镜头平视受访者,更藉剪接技法重叠这对叔姪的命运,以及背后共同的家族伤痛
,最终收束人物故事的情感力道,直指货车司机长年过劳的职灾伤害,作品成熟且颇具高
度。
两部分别获得学生纪录片及评审团特别奖的《海与岸》、《未泯》,前者聚焦三位酒店公
关与经纪人起身组成工会、办理艺文活动自主发声的过程,以流畅剪辑、鲜明字卡用色以
及抢耳选曲,增加作品可看性,更以明快叙事直面迎击对酒店文化的污名;《未泯》则相
对纪录同志诗人罗义皇私领域的日常,作品明显生涩而结构松散,但亦能感受至导演叶家
辰与受访对象间互动的真诚,凸显出影像的写实。
本次动画作品亦有精彩表现,《岛影》以定格动画呈现拟人化树苗于自然界的万千经历,
更以暗黑与疗愈兼具的独眼鸟、肚蛙仔情节,暗喻人类遇上同侪压力、亲情勒索时该如何
面对阴影顺利长大,配乐以卡祖笛、长笛、单簧管、扬琴等器乐呈现相异故事段落也颇为
亮点,成功拿下最佳动作片与音乐两大奖。
学生组的《水中的女孩》以手绘动画以幽微呈现女性创伤,精良分镜与意识流般的叙事,
温柔妥贴呈现女性的私密经历,早早入围国际知名的安锡动画影展,本次也获得学生动画
片奖;同样颇具手绘感的《你谁》,以咖啡成瘾上班族对照酗酒成性的少女,表述资本主
义包装下,人如商品而有所分类,实则未有异同皆可能被社会抛下,寓意颇为深刻,成为
八部评审团特别奖中唯二的非剧情作品。
此外,令人惊艳的CRUSH ON融合视效、实拍、动画等媒材,以捷运出轨的“冲撞”事故,
趣味表现少年一见钟情“晕船”的春心荡漾,内容繁复目不暇给而稍嫌破碎,但主轴清晰
而创意十足,由学生导演曲书毓一人包办特效、美术、剪辑、动态等制作,仅获颁最佳视
觉效果奖也令人惋惜。
今年甫在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大放异彩的《事件现场制造》,以3D建模“还原”1984年江
南案,再以主事者吴敦而后踏入影坛、成为武制片经历,揉和访谈内容、电影史料、武侠
片重现,审视江南案于台湾历史的多重意涵,以技术与艺术审视“真实”何以被构筑,成
为今年金穗奖最佳实验片得主;另外,获得最佳学生实验片的Fear of Flying,呈现义大
利导演Luca Bonaccorsi于台湾就学的生命经历,以黑白影相残影重构两地空间、文化以
及自身记忆。
兼顾各类作品、奖励新锐,是金穗日后持续努力目标
今年入选作品共计有32部剧情片、十部纪录片、十部动画片、九部实验片,可谓剧情、非
剧情类比例各半;授予奖项上,剧情类获得14座、非剧情类获得11座也接近平衡。然而,
金穗奖中本就属较少关注的实验片,本次除固定颁发的最佳实验片、最佳学生实验片两奖
之外,并未授奖给其他作品,恐可归结于原定评审属实验领域的创作者黄邦铨、苏汇宇双
双因故退出,致使实验片的内容与技术无得获得更多讨论。
回头审视本届评审团组成,作为纪录及动画领域专业的评审相对为少数,恐也是今年剧
情片《龚囝》获得大奖认可,而非获得影评人推荐奖的纪录片《永顺永和》、或纪录片影
展获台湾竞赛优等的《事件现场制造》得奖的因素之一。私自也认为肩负关怀精神与批判
力道的《永顺永和》,或者以多重媒材重构台湾历史的《事件现场制造》,应比相对安全
牌的《龚囝》更具可看性。
评审团成员的背景与喜好,俨然也反映在前述年少成长、家庭亲情题材较被看重,类型片
则较较受冷落的状况上。笔者无意质疑评审团组成是否有失公允,毕竟绝非不具某领域背
景的评审就没有评判该作品的资格,也可感受金马执委会在名单上,努力平衡各方领域、
甚至性别、资历的用心。然而作为一个综合类型的影展与奖项,能否让各领域作品获得等
量专业的评选,俨然是金穗奖日后仍需思考的要点之一。
同时,金穗在个人单项表现奖上,包含三位得奖演员郑逸轩、黄稚玲、胡智强皆为新面孔
,并未选择颁奖给也有入围资格的姚淳耀、吴慷仁、柯震东、陆弈静、夏于乔等职业演员
(去年曾授奖给《手事业》主演杨丽音);技术奖项也多肯定学生或新锐、而非业界人士
,回归金穗“奖励新进”的初衷。
多元类型作品未获金穗奖青睐?
金马执委会执行长闻天祥曾于去年谈金穗奖变革时,提及该奖项不变的定位即是这是属于
“新锐”的影展,如今连续两年来也可以见主办方的努力,包含:两年主要竞赛项目的评
审皆为业界中坚,更有影评人推荐奖、社群名人推荐奖、观众票选奖等会外奖,提供新进
电影人多重观点;更会于影展期间放映国内外名导、金穗学长姐的短片旧作,促进新旧世
代之间的连结,也增进影迷对金穗的关注度。
同时,国内影视产业也尚处蓬勃发展阶段,新进电影人欲取得资源并非容易,包含本届众
多入选作品也多有公部门补助才得以完成,却也因此为获公部门青睐,作品缩限为特定反
映社会议题、关怀弱势或本土印象的题材,如同本届获奖的《龚囝》、《咏晴》、《看海
》、《姊姊》等,皆是出自文化部短片辅导金的作品。然而,本次亦有出自公视学生剧展
的《爬出棺财板》、《神奇瓦斯桶》于限制内以类型片突围的作品,却未能顺利摘奖。
金穗何以在“关注新锐”框架下予以多元作品肯定,能如金穗奖大学长、扬名国际的台湾
之光李安所言:“我也希望一代一代的电影人能够摸到金穗,再实现更大的梦想,其他
......个人的造化,挡都挡不住。”仍有待日后持续观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