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故事时一直注意到文章中充满绚烂色彩(我也不解为何自己会把焦点摆在这?)
,但随着故事黯然结束,篇幅里的五颜六色反而衬著结尾更加沧桑悲凉,有种美丽泡泡幻
灭后的孤寂感。(喔 这是读后心情分享^_____^)
基本上我站在一个同情的角度看待Miss Brill的fantasy。Miss Brill如同她的皮草
不适合外面天气般不适合外面世界,但她试图走出小房间、试图接触人群,就连偷听别人
讲话的行为,不也是Miss Brill积极地想融入周遭世界所做的努力吗?她让自己产生与别人
拥有某种亲密连结的假象、产生世界一片美好的幻想,虽然看来是安慰自己、欺骗自己的
消极手段,但当不能期待从别人身上获得温暖、力量时,也许藉著fantasy才能使我们努力
活着。小六时习惯性迟到,人家说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有一天匆匆忙忙的出门后,
悲剧就发生了-我穿了左右两只不一样的鞋,还是很悲伤的一红一白;在学校可以把脚藏在
桌子下,但放学后就得边走边接受同学莫名的大呼小叫和众人挟著窃笑的注视,原本我很
窘迫很难过,但走了一段路后我开始想像大家在欣羡、仰慕我特殊穿搭风格,慢慢地我
不再低着头而是直视前方走回家。这是个很怪的例子,但我想人生有很多事情不是想改变
就能改变(例如Miss Brill与人群间的距离感和我无可奈何的鞋子),很本能地我们会想
办法让自己产生走下去的勇气,像Gone with the Wind里的Scarlett常说"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幻想或许夸张、甚至美化了事物本质,但它不过是一种较为
极端的寄托手段罢了。
课堂上讨论Miss Brill幻想被戳破、被逼着面对最真实的现实后,是否能再次
鼓起勇气走入人群,而我悲观地认为不会。之所以会有fantasy、会需要包装真实的一面
,不正是因为处境的不堪和自己的脆弱?既此,在如此沉重打击后的Miss Brill要恢复
已属不易,遑论再次走入人群。
最后,故事描写Miss Brill拿下自己最喜欢的皮草,并藏入小盒子时,我想是不是
某部分代表着:若要符合大众模式、融入群体生活时,有时必须放弃自己的喜好?再者,
如果皮草象征Miss Brill的话,是不是为了迎合社会印象观感,连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有时都得隐藏起来?如果真的有这意思的话,那么那声啜泣也令人心有戚戚然了。
B981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