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求什么?学什么?修什么?成什么?

楼主: Aditya (企业家精神AE)   2017-06-30 16:52:36
这些话说了那么多,都是废话,很简单的说,我们学一贯道就是为了能够成仙
我们学一贯道就是为了能够成仙
我们学一贯道就是为了能够成仙
我们学一贯道就是为了能够成仙
我们学一贯道就是为了能够成仙
我们学一贯道就是为了能够成仙
除了能成仙,其他都是狗屁
※ 引述《DavisC (大言希声)》之铭言:
: 南海古佛慈训
:
: 夫天道自然,人性俱足圆满般若,从容而可到达波罗蜜也。
: 人生下凡,物欲所蔽,放失本心之作为,识神当权,不知还
: 乡之路,流浪他乡客地,认苦为乐,醉生梦死实可怜可怜。
:
: 孟子曰:山径之谿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
: 之矣。六万余年之山径谿间,而茅塞之矣,故要求道。人生
: 落后天迷眛本真已久了,道虽然各自俱有,大地众生皆有佛
: 性之俱足,久而不能显现,故须要求道,得明师之指点,显
: 露本来之面目也。
:
: 至于道者天命也,在天曰理,赋人曰性,人皆得天命而谓性
: ,故曰,天命之谓性。既然,道则是理,理则是性,此性是
: 天道之化名,所以性可谓佛也。
:
: 性既然是佛,故佛与性之名词虽异,而本一也。人之性,本
: 为道,为佛,还求什么道,学什么佛否,这都是自家之物,
: 何必向外觅道,向外觅佛,所谓以道觅道,以佛觅佛耳。因
: 为人有道方可以成道,人有佛方可以成佛,所谓成道与成佛
: 之名词,这都是未达彼岸之假名词,至于大地无众生之时,
: 哪有佛之名言耳。
:
: 其实求道二字是求知之意,为求知道耳,知有大道,知有天
: 道之性,而使其恢复本来之面目,与天地合其德之谓求道之
: 意义。故求道得道,并非真的求道,亦非真的得道,更非真
: 的成道,故不是重新得来之道。人之性虽曰天理,更有三能
: 也。因为理,理之动则是能,此能是人之生命力,万物亦然
: ,具有生命力,与天地之理同在,因有生命力,为欲维持生
: 命之本能,故有食,为欲延续生命之本能,故有色,为光大
: 生命之本能,故有道。
:
: 道为性之本,与宇宙之真理同在,这就是宇宙之同体之谓公
: ,故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求食与色,此则为私,从其
: 公则圣,从其私则凡,所谓求道之求知,乃欲明本识末也。
: 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放什么
: 心耳,放失本来之天心,此天心若放失,只是求食与色,故
: 道不现,为求到道之流露,当然就要求明师。
:
: 当今之世,人生不知自己有道,以为道是身外得来,犹似鱼
: 之在水,不知有水,人之在道,不知有道,沈迷在物欲妄想
: 之中,故以求道二字诱之于入道,再次第讲解成全,使人人
: 明其本体,至于全体之大用,在表里之精粗达到者,是为复
: 性之初也。
:
: 何谓求道拜佛?世尊如来,在未出家之前,游东门,体会到
: 人生之苦,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衣食住行之足,仍是假乐
: ,众生为了生存,强欺弱的争斗,真是不能平等。游南门,
: 体会人生之过程,由少壮而老之真理,事事之不如意。游西
: 门,体会人生之病苦,在世事无常的。游北门,体会到人死
: 了之后,要到什么地方去,到底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之真理
: ,在世之四苦而决心出家了。为了追求真理,遍访明师,七
: 十有二,这就是求道的过程。
:
: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道有道,故要求道。
: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道是何物,故要求道。
: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如何现道,故要求道。
: 人生本自有道,而不知悟道,故要求道。
: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离开道,故要求道。
: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不能见道,故要求道。
: 人生本自有道,而自己不能体道,故要求道。
:
: 未达道者,则必在妄境之中,一切思想惟识,一切思想惟色
: ,一切思想惟物,一切思想惟利,虽有义,而是识之物欲也
: 。故宜拜佛,是以佛做标竿,而学佛也,故求道需要拜佛。
: 求道为求知,知什么?莫过于知天,知命,知性也。孟子曰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
: 所以事天矣。殀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知天,
: 知天地之道,宇宙自然之无为实理。知命,之做人之道,人
: 生在世,以何为宗旨。知性,知性与道通,通达人性,理气
: 象,一贯达道,知斯三者方可以辨本末,一切无碍也。
:
: 求道者,当求人生所行之一条大道,此道欲通往何处,若不
: 能求得明了,欲往无定向,犹如在苦海之中,失去了方针也
: 。世间之人,认苦为乐,离开了天,离开了地,甚至离开了
: 自己,都不知道。
:
: 佛与天地合德,垂下金线,导众生离苦得乐,世尊红阳承运
: ,弥勒白阳当任,都是为众生之宝伐。三教本是一家,佛以
: 慈悲为本,儒以忠恕为本,道以感应为本,这都是让众生脱
: 离苦海之宝伐。
:
: 天地之真理,动而世,五行之生克,化育与克制,是用于人
: 间报应,水之涧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从革,土之
: 稼穑,由此五行之动静,造成了世间之所数变化,人可不知
: 乎,知五行知万物之性,知天地之性也。
:
: 因果之造成,因果之会遇,五行之相会遇也。求知之道,甚
: 为重要,不知无以行,不知无以成,世间哪有不知而可成耳
: 。欲知事,则以事格其鬼谓坤,父精母血交感,纯干失之中
: 爻,变为离中虚,纯坤失之中爻,变为坎中满。在母腹之中
: 十月之造化,四十周期而呱呱落地,后天阴阳二气从口鼻而
: 入,乾坤颠倒,炉在上,鼎在下,天地失去定位,而入轮回
: 矣。
:
: 人之初乃是父精母血初感而受胎之始,是人之最初也,此乃
: 纯善而无恶,故曰,人之初,性本善。此浑然之天理本性,
: 就是佛性,此性与天地同德,故曰天命。是天之明命,有此
: 明命,佛曰,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此佛性就是如来之性。此
: 性在刚受胎之时,凝聚于玄关之中,虽不可见头尾,周身之
: 发肤手足五脏等等,皆在其中耳。
:
: 求道之指点玄关妙窍,乃是求知了解,在自性之中,有与太
: 虚同自在之真如性,此性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说佛又
: 不是佛,说道又不是道,说性又不是性,不出于言语之戏论
: ,是色非色,是空非空,只可以无欲而以观其妙,有欲而可
: 以观其窍也。
:
: 古之学道者,研之悟之,至于一旦豁然贯通之时,明师以证
: 道,朝此方向,默默的耕耘,将此玄关窍之真理,使其发扬
: 光大起来,谓之得道者,但又不敢泄漏天机。佛传此道,为
: 传正法眼藏,这自古均以心印心之契机方可得之,未达心心
: 相印之境界,佛不传,恐不识而毁谤佛法耳。
:
: 世尊在灵山会中,捻花示众摩诃迦叶破颜微笑,在师徒之间
: , 已经相印着微妙深厚的 菩提真理了,故世尊就以指点而
: 使迦叶证道。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微妙法门,不
: 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迦叶得了真传,而成了
: 佛教的第一代祖师。五祖弘忍祖师,授法于六祖,令六祖三
: 鼓入五祖室,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谓金刚经之应无所住
: ,而生其心,就是这样的了。
:
: 六祖得法,启五祖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来清
: 净,何其自性本来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俱足,何其自性本
: 来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故求道是求知道,本来面目
: 示人之自性,纯清纯净,一点儿污染都没有,妄想心起,才
: 遮住人之如来自性,故使人认识自己也。
:
: 所以从上以来,均是默默吩咐,其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
: 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
: 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孔夫子传道给于曾子
: 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子出门人问之曰:何谓也。曾子曰
: :忠恕而已矣。
:
: 玄关之真理,虽然是一个窍妙,却是忠恕真理之止处,无思
: 无虑之天,静而菩提之体,动而忠恕之德,不偏不易之至善
: 地也。诸佛菩萨,由此法门而达其铨,观音菩萨,以紫竹林
: 中观自在白莲座上现如来,而示人悟之。耶稣以十字架而证
: 之。儒以一贯,菉竹猗猗,有斐君子,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 而证之。佛之正法眼藏,皆与诸佛菩萨之传道,皆有相应之
: 机也。故求道拜佛,求索尔为求知,道的止处,拜佛乃是之
: 恩报本也。
:
: http://cf3333.tian.yam.com/posts/12202067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