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甲烷减排2030年前降3成 百国签署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1-11-04 09:06:19
标题: 甲烷减排2030年前降3成 百国签署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udn.com/news/story/122538/5865168
联合报 国际组、特派记者林奂成、记者吴姿贤、侯俐安/综合报导
一百多个国家响应美国与欧盟的倡议,在二○三○年前把甲烷排放量,减少到比二○二○
年水准低百分之卅,以解决导致气候变迁的主要问题之一。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
大温室气体,但吸收热能的能力比二氧化碳高,在大气中分解的速度也更快,代表着降低
甲烷排放可对控制全球暖化产生快速影响。
全球应减少对天然气依赖
代表我国前往参加气候峰会的行政院能源及减碳办公室副执行长林子伦表示,该倡议“对
台湾的直接影响有限,因为主要规范是天然气生产国家,台湾是进口国,还是要注意间接
影响”。但林子伦也提及,甲烷确实是重要议题,甲烷泄漏造成的暖化可能是二氧化碳的
廿倍。他同意,包括台湾在内,全球应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
但为了要达成二○二五非核家园目标,执政当局规画的能源配比是百分之五十要靠天然气
发电,也因而要增建三接、四接,引发破坏藻礁、珊瑚礁等争议。珍爱藻礁公投领衔人潘
忠政说,台湾应思考是否调整天然气发电政策。行政院表示,为呼应国际气候倡议,未来
能源部门将强化运输管线定期更新维护,并建置即时逸散监控设备。
签署国排放量 占全球近半
路透报导,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全球甲烷承诺”最初于九月宣布后,二日在苏格兰格拉
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廿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启动,目前签署国甲
烷排放占全球近一半,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毛额(GDP)占全球百分之七十。
拜登说:“今天,我们承诺在二○三○年底前共同将甲烷排放量减少百分之卅。我想我们
可能会超过这个目标。这将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替公司节省支出,减少甲烷外泄,捕捉
甲烷转换为新的收入来源,并为我们劳工创造薪资优渥的工作”。
新签署国包括最大甲烷排放国之一巴西。全球甲烷承诺现在包含全球十大甲烷排放国的其
中六国,分别为美国、巴西、印尼、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与墨西哥;但中国大陆、俄罗斯
、印度与伊朗虽名列十大甲烷排放国,但尚未签署这项倡议,澳洲也不愿加入。
美新规 十二年减排四千万吨
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说:“甲烷是我们可以最快削减的温室气体之一。减少甲烷可以
立即减缓气候变迁”。
美国环保署表示,他们已提出全面性环保新规定,以大幅降低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造成的甲
烷污染。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在制造和运输时,很容易外泄甲烷,只要适当侦测维修相关设
备,就可有效降低外泄量。
这项新规目标于二○二三年至二○三五年期间减少四千一百万吨的甲烷排放量,相当于减
少九点二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已高于美国所有客车和商用飞机在二○一九年的碳排总量
。削减甲烷排放量这些规定,不仅适用于现存石油与天然气排放源,也适用于相关产业未
来建设。新规也要求美国各州“研拟计画以限制境内数以十万计现存甲烷排放源”。
https://i.imgur.com/GzgH5Ac.jpg
───────────────────────────────────────
中俄缺席气候峰会 拜登点名狂轰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482651
编译张沛元/综合报导
批习不出席“犯下大错”
美国总统拜登二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廿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指控
,中国号称要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却“犯下大错”,缺席这场
重要的气候变迁高峰会。中方反呛,对付气候变迁的行动胜于语言,并翻老帐亏美国曾退
出遏止全球暖化的“巴黎协定”。
中反亏美曾退出巴黎协定
拜登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高峰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企图以世界领导者之姿在世
界上扮演新角色,“但(中方)却不出席COP26高峰会?拜托噢。”此外,拜登也批评同
样缺席的俄罗斯总统普廷,指称气候变迁是如此重大议题,但习近平与普廷却“一走了之
”,哪有人能一边对重要议题置若罔闻,一边又宣称要扮演世界领导者?“老实说,中国
不出席(COP26高峰会)是个大错误,全世界都看着中国并说‘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三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切实行
动,而非空洞语言。汪文斌还反批美国在川普政府时期曾退出巴黎协定,损及该协定的全
面有效实施。拜登在COP26高峰会已就美国曾退出巴黎协定致歉,汪文斌便逮著机会酸说
,美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累积排放国,应当正视自身历史责任与保持政策连贯性。
习近平自去年初武肺疫情爆发后便不曾外访,以致美方原本期盼趁稍早的廿国集团(G20
)高峰会或COP26高峰会举行首场拜习会的希望落空,只好改安排年底前视讯会。拜登并
未透露线上拜习会的确切日期,但说希望这场会谈能为因在诸多面向上的争议、包括人权
与台湾等而恶化的美中关系,带来更多可预测性。
“美方希望习照规矩来”
拜登说,他会在拜习会时表明“美中可以竞争,但不必冲突,也没有理由需要冲突”;他
也已向习近平表达,“美方希望他照规矩来”,同时美国在国际空域、国际海运通道问题
上的态度不会改变。拜登接着指出他对美中可能因意外爆发冲突的担忧,他说,“我不期
待有发生武力冲突的必要”,但是“比有意冲突更糟糕的是意外冲突”。
───────────────────────────────────────
抗暖化议题 美指中俄未展世界领袖风范 拜登批习缺席气候峰会 华斥诿饰
https://is.gd/7qVPz1
https://i.imgur.com/g4HHJg5.jpg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召开期间,有气候活动人士周二(2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
的传媒活动中装扮成各国领袖,要求他们有具体行动“勿再玩气候游戏”。(路透社)
【明报专讯】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引发中美双方针锋相对。美国总统拜登周二(2日)
在离开格拉斯哥前的记者会,指控中俄没有在对抗气候变化议题上展现领袖风范,批评两
国领袖没有出席COP26,直指中国缺席是“重大错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周三不
点名指摘美方“转移视线、诿过于人”。
拜登周二向记者表示,中国试图宣示其世界领袖的新角色,这可以理解,但领导人缺席
COP26峰会,“这是一个庞大的议题,而他们却一走了之,试问如何做并宣称能拥有任何
领导角色?”拜登续称:“这是重大错误,坦白说,中国没有现身。全球其他国家看着中
国,会说‘他们做出了什么贡献?’”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未有离开过中国。习近平周一在COP26
峰会发表书面致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二在北京例行记者会被路透社记者问到,
中方领导人为何只在COP26发表书面讲话,而不是以视像连线的方式出席会议。汪文斌反
驳说,会议主办方没提供视像与会方式,强调习近平发表书面致辞,“体现了中方积极推
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呵护地球共同家园的坚定立场和大国担当”。
解振华为中国用煤辩护
另外,在格拉斯哥出席COP26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为中国用煤辩护。他周二表
示中国处于特殊发展阶段,所以才成为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但强调中国已用最大力度对
抗气候变化,也用实质行动实现减排承诺,“中美共同努力造就了《巴黎协定》,这来之
不易,不能就这样放弃,但美国放弃了……5年时间被浪费了,但现在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迎头赶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周三在网上贴文表示,中国从未退出过《巴黎协
定》,反观美国的气候政策不断反复和倒退,美国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责任,拿出具体的减
排政策措施,而不是试图转移视线、诿过于人。
拜登与习近平9月曾通话,对于中美关系走向,拜登在COP26记者会表示,希望与习近平的
会谈能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大可预测性,称已向习近平表明,中美之间存在竞争,但不一定
也无必要是冲突。
拜登亦批评俄罗斯总统普京。俄国是全球第四大碳排放国,拜登表示俄罗斯的冻土(tun-
dra)正在燃烧,“普京面临很严重的气候问题,而他完全没有意愿做任何事情”。
(卫报、路透社、法新社)
金融联盟允供780万亿推动净零
为期两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领袖峰会周二(2日)结束,周三举行其他界别
会议。由全球45国逾450金融机构组成的联合国“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周三(3日)宣布,将提供多达100万亿美元(约780
万亿港元),在未来30年协助经济转变为净零排放。
金融业的COP26倡议由英伦银行行长卡尼(Mark Carney)牵头,“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
”的成员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者以及证券交易所等,他们承诺制定“基于科学”的
目标,到2030年大幅减排、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每年报告进展情况。“联盟”周三
在峰会上作出重大承诺,将提供多达100万亿美元,以资助新技术所需的投资。
相关资金可能是银行贷款的形式,也可能来自风投、私募、共同基金、捐赠基金等投资,
这些融资渠道将被用来把资金转向有助于降低碳排放的投资,并可赚取利润。
资助新技术 金融决策考量环保
卡尼表示,现在已具备必要渠道,以便每项金融决策都会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考量。
(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
───────────────────────────────────────
COP26:全球气候谈判必须面对的五大障碍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9117699
各国领袖开始抵达苏格兰格拉斯哥出席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讨论如何
实现十分具挑战性的减排温室气体目标,防止全球进一步升温。
这次会议为期两星期,各方都需要讨论不同议题,达成妥协和共识,但以下五个不利因素
是各方需要克服的。
各国欠缺互相信任
在开始讨论气候变化之前,各国领袖都必先解决互相信任不足的问题。上一次主要的气候
峰会,是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大会,但国际关系至今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和美国当年达成了协议,但经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四年任期后,两国竞争白热化,它
们互相抱有怀疑的态度。另外,当年多个岛国、发展中国家和欧盟组成了“高目标联盟”
,在2015年的峰会推动了多项计划,这个联盟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除了这些,金钱也是一个问题,国际社会曾经承诺会提供约1000亿美元,协助贫穷国家应
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但至今仍然未成现实。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在关键时刻破坏了信
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往格拉斯哥前点出了各国互相信任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要达到
真正的成功,而不是海市蜃楼,就需要更大的野心和更多的行动。 “这需要很大的政治
动员,否则不可能,而这也需要关键角色互相信任。”
“现在信任度不足,诚信也有严重问题。”
主办国诚信问题
格拉斯哥峰会要成功,主办国的诚信必不可缺。法国在2015年主办巴黎气候峰会,外界普
遍视它为一个成功的东道主。
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面临一点挑战,但并非完全没有建树。气候变化谈论员、美国智库气
候与能源解决中心(Centre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副主席桂兰(Kaveh
Guilanpour)形容,英国多年来都是位于领导角色。
他说,英国政府一直都有承诺,在2050年或之前达到碳中和,这让英国政府有一定诚信。
但同一时间,英国政府计划在坎布里亚郡开挖一个新的煤矿,上星期又宣布调低向飞机旅
客收取的旅客税率,这都令英国政府惹上一点麻烦。外界也留意到英国政府削减了向其他
国家援助的金额,从占全国收入的0.7%降到0.5%。
英国智库能源与气候能源与气候信息小组(The 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主席布莱克(Richard Black)形容,英国首相约翰逊和他的内阁的做法,无疑是“给
自己添麻烦”。
工作量太多
这次峰会原定去年举行,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进迟,这是造成峰会期间各国代表工作量庞
大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另一个原因是代表都不愿意透过视像会议达成任何共识,宁可等到
亲身碰面时才作决定。
因此格拉斯哥会议的议程十分紧密,尤其是如何为各个国家提供资金应对气候变化。
除此以外,如何实行巴黎气候峰会一些复杂的细节也未有定案,这包括提高透明度、碳交
易市场、协调各国减排的时间表,经过过去六年的谈判后都仍然未有定案。
桂兰说,两个星期的谈判后,得出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各国因为一个相对很小的问题谈判破
裂。“累积了的工作,也代表有很多很具争议性的议程,可能造成延误。”
谈判方式不合时宜
许多参加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外交人员都慢慢觉得,这种透过联合国框架谈判的方式已经
变得不合时宜。因为这种机制讲求要联合国全体197名成员取得共识,加上谈判讲求法律
和技术讨论,令实际上可以讨价还价的空间并不多。
在今年的峰会上,英国决意要引用一些真实的成功例子,证明对抗气候变化对环境和营商
环境都有好处。它也希望在森林破坏、甲烷、煤炭和保护环境等议题上达成协作。它认为
气候变化峰会不应该被视为只是纸上谈兵的场合,也应该被视为是采取行动的机会。
一些与会者认为,气候危机已经严重到需要改革气候峰会,加入一些奖励和惩罚的机制。
大西洋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and Barbuda)的气候变化顾问布鲁斯南(Deborah
Brosnan)形容,气候峰会需要引入一个问责的元素,如果没有,国家就什么都可以承诺
,什么都可以答应。
政治宣传
数个月来,政客、谈判代表和记者都不断讨论,这个会议要达成什么才可以算是一次成功
的会议。
这与2015年巴黎气候会议和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不同,当时外界认为达成协议就是成功、
没有协议就是失败。
英国提出的建议是,保障把气温上升控制在摄氏1.5度的承诺,也就是指气候变化造成的
全球温化时,各国要采取措施,不让年均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超过1.5度。而具体
上,英国提出了时间表,让各国改变现时每五年检视碳排放目标的做法,改为订立短期目
标。
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个有雄心壮志但欠缺实质内容的政治宣言。这个宣言可能还包括
一些承诺减低甲烷排放、减低航海业排放等的东西,但都不会有实质机制说明如何达成。
分析认为,这轮谈判结束后,英国等国就会发出一连串令人头昏脑胀的讯息,尝试说服外
界这次谈判达成了一些事情。
英国智库能源与气候能源与气候信息小组主席布莱克解释,政要通常会给记者直接发新闻
稿,但这些记者大多没有采访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过程的经验。“新闻报道通常只会聚焦
政治的炒作,甚少提及背后真正的议题。”
但现在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把气温上升控制在摄氏1.5度的前景是否更加乐观?
布莱克说,要解读背后的真正意义有一条黄金法规:“尝试了解议题,也要留意政界做了
什么,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