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1-10-27 07:35:03标题: 减排“噩耗”频传 气候大会吹淡风 富国捐款滞后 疫下温室气体回弹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reurl.cc/DZOenR
https://i.imgur.com/VdUR7OZ.jpg
英国巴斯一件名为“沉没中的房子”的装置艺术品周二半淹水中,希望在第26届联合国气
候大会举行前唤起公众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路透社)
【明报专讯】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下周日(31日)将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展开,周一却
接连传出坏消息。富国承诺在2020年起的5年间,每年向穷国提供1000亿美元(约7800亿
港元)应对气候变化,但最新计划评估,富国要延迟3年才能达到目标,未履行承诺已损
害各国互信。两份联合国报告亦分别显示,按照各国现有减排承诺,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
排放水平恐不跌反升,封城期间碳排放虽短暂下降,但去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升幅仍高
于10年平均水平。即将主持大会的英国首相约翰逊淡化期望,称“非常担心”大会可能无
法达成目标。
富国曾在2009年承诺,2020年起的5年间会每年向穷国提供1000亿美元,以助穷国应对及
适应气候变化,加拿大和德国负责在今届大会前制定实施计划。计划没交代富国去年实际
的捐款,但相信未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料明年可取得重大进展,有信心在2023年实现目
标,此后每年的资金更可能超出目标。气候融资是今届大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有环保组织
和穷国本来就质疑承诺的资金不足,今次富国未能履行承诺,恐令大会更难就气候援助谈
判。
本世纪末全球恐升温2.7℃
大会另一目标是推动各国制定更进取的2030年减排目标,以确保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
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高2℃内,更理想是1.5℃内。
科学界指若要达到2℃的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2030年应减少25%,要达到1.5℃
目标更需减少45%,以避免热浪和风暴等严重后果。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周一指出,按照各国目前的承诺,2030年的全球排放水平将较2010年高16%,远远未达
标,若不提出更进取的承诺,本世纪末的全球气温更可能较工业化前水平高2.7℃。
世界气象组织(WMO)同日指出,受疫情下的封城措施影响,碳排放量曾短暂下跌,但去
年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仍飚升至413.2百万分点浓度(ppm),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
氮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幅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秘书长塔拉斯(Petteri Taalas)警
告,现时的情况正偏离正轨,促各方重新审视工业、能源及运输系统以至整个生活方式。
澳洲保守净零排放目标出炉
截至本月12日,《巴黎协定》近200个缔约方当中,约143个已向UNFCCC提交新承诺,但最
近数周的承诺大多来自占全球排放比例不高的小国。作为燃煤和天然气主要输出国,澳洲
昨日终加入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行列,未来20年将投资逾200亿澳元(约1168亿港元)
在低排放科技,包括碳捕获技术和降低太阳能成本,但被批未有计划限制使用化石燃料,
亦没制定更进取的2030年减排承诺,仅维持较2005年水平减少26%的目标。
欧盟和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和第三大排放源,今年已分别制定新承诺,欧盟将
2030年减排目标由40%升至55%,美国则是50%至52%。惟一些主要排放国仍未提交新承诺,
包括中国和印度,而巴西的新承诺比原先版本还要弱。负责主持大会的英国首相约翰逊上
月曾在联合国大会称“迈向绿色很容易”,但他周一改变口风,承认这次大会将非常艰难
,“我非常担心,因为大会可能出乱子,亦可能无法达成我们需要的协议”,但强调大会
仍可能达成目标。
(路透社、金融时报、BBC、独立报)
空前“大气河流”压境 美西极端雨雪
美国西岸近日遭受被形容为“历史性”的“大气河流”强烈雨带袭击,多处降下暴雨和大
雪,导致山泥倾泻和洪水,造成最少两人死亡,令人关注到全球暖化对这些极端天气的影
响。
美国国家气象局周日(24日)发布警告称:“未来24至36小时加州北部将面对前所未有的
极端天气,可能是历史性的大气河流将横扫此区”。所谓“大气河流”(atmospheric
river)现象,是指来自广阔海洋狭长的水蒸气极密集气流,当气流抵达海岸和山脉时,
会造成大量降雨和降雪,这种现象在美国西岸时有发生,但近日袭击加州的“大气河流”
特别严重,每1米切面平均每秒有近1.5吨水蒸气经过,属于5级分类中的最高等级。
加州发山洪警报 影响逾700万人
加州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都已发出山洪警报,涉及超过700万人。今年遇上极端干旱天
气的首府萨克拉门托,预计降雨达到150毫米。三藩市和奥克兰出现时速近100公里的阵风
,降雨量70至100毫米;三藩市北面马林县降雨更超过300毫米。国家气象局对北加州部分
地区罕有发出降雨高风险警告。在内华达山脉,部分地区录得时速超过160公里的阵风,
预计降雪将达1.2米。
受山泥倾泻影响,第70号公路封闭。西北部华盛顿州西雅图附近有大树因强风大雨倒塌,
压死车内两人。加州和华盛顿州有数以万计民居停电。当局预计,破纪录大雨将会持续到
周二。
加州目前有近94%土地被列作严重干旱,今次暴雨将有助纾缓旱情,但专家称要持续降雨
几星期,才有望达至有意义的改善,而今次雨带无助加州西南部地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
中心科学家法索洛(John Fasullo)称,气候变化令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现,造成更
大破坏。
(华盛顿邮报、全国广播公司、卫报)
───────────────────────────────────────
向气候灭绝讨价还价?UN:人类仍朝“世纪增温2.7°C”冲刺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846463
【2021.10.27 世界/联合国】
“各国都只会‘嘴上减碳’,却不愿对已出现的‘体感威胁’作出诚实回应?”2021年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31日就将于英国格拉斯哥,展开为期两周的密集会议。
但在关键开幕之前,联合国环境署(UNEP)周二却公布了一份重大焦虑的《全球减碳落差
报告》,内容直接批评各大工业国的减碳转型政策皆过于拖沓而鸵鸟。联合国强调:人类
若要抵抗暖化,全球总碳排减量的幅度就必须在2030年达到-45%,但就目前趋势来看,
2030年减碳结果却只有-7.5%——就现有成果来看,人类不仅完全无法达到“控制气候增
温1.5°C以内”的理想目标,照目前趋势更将直冲“世纪末增温2.7°C”的灾难结局。
联合国的减碳落差检讨报告,最主要的暗示对象其实是即将于罗马召开年度元首高峰会的
“G20二十大工业国会议”。因为在原定承诺中,G20各国都必须在COP26开幕之前,提出
更进一步的“加强版2030年减碳修正方案”,但由于疫情后的全球通膨与油电价格飙涨,
无论是作为最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与美国,还是生产端的澳洲与沙特阿拉伯,在长期减
碳承诺上都显得避重就轻,甚至为了格拉斯哥的谈判,故意设下极大的讨价还价空间。
因为疫情而延后一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即将于10月31日~11月12日,在英国苏格兰
的格拉斯哥举行。但在此之前,重新实体聚首的G20年度领袖高峰会,则将在10月30~31日
,于意大利罗马开张——根据G20领袖们于今年7月所提出的共识承诺,为了追上大幅落后
的“全球控温目标”,G20各个成员国都必须在格拉斯哥大会之前,提出“修正加强版的
2030减碳升级承诺”。
然而在两大重要会议的开幕前夕,联合国环境署26日却公布了一份大声警告的《全球减碳
落差报告》,内容不仅强力检讨各国减碳进度的“口惠而不实”,并以研究数据强调世人
脚步现仍持续往“气候灭绝”的方向坠崖式冲刺。
根据世界各国在2015《巴黎气候协议》所达成的大方向共识,人类若要阻止全球暖化所带
来的气候灭绝与末日后果,就必须想尽办法控制碳排,以在2099的世纪末前把全球的平均
升温控制在1.5~2°C内(以工业化时代以前的全球均温为标准,1.5°C是理想设定,2°C
是低标门槛)。
为了达成世纪末升温控制2°C的目标,全球的减碳总量幅度,本该在2030年前达到45%以
上;若要追求1.5°C的理想值,同期减碳比率则必须超过55%,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超
级碳排国家,也则必须在2050年之前就达成“碳中和”的结果——但根据26日公布的《全
球碳排落差报告》,人类对抗暖化的脚步不仅严重落后,过往所有的世纪末承诺目标也出
现“大幅出轨”的失败警告。
联合国环境署表示,在分析过去两年的全球趋势,并比对各国所提出的2030自主减碳承诺
后,报告骇人地发现全球的减碳承诺比例,在2030年只能达到-7.5%,这不仅大幅落后
原本设定的-45%目标,离-55%的1.5°C控温理想值更是遥遥无期。
除此之外,若按照目前的已知承诺效率,到了2099年的世纪末全球暖化,也将达到增温
2.7°C的灾难状态,届时各种不可逆的气候灭绝与极端环境灾难,也将让未来的人类付出
更昂贵与沉重的经济与生存代价。
全球暖化的世纪末冲击,在过去几年内已有各种不同的末日估算。包括北极圈的“夏季无
冰”将成为常态、全球海平面将以每增温0.5°C上升10公分、全球99%的珊瑚都将灭绝死
尽、从昆虫与植物开始的大规模物种灭绝将严重摧毁我们已知的自然生态系——但之中最
可怕的是,升温的幅度与减碳脚步若无法在2050年之前,展示出足够的“减碳控温成果”
,从21世纪下半叶开始所有的人类救世努力都将徒劳无功,恶性循环的暖化过程自此也将
进入不可逆转的灭世进程。
然而针对这些已知的骇人种种,世界各国政府的警觉态度却没有相应提升。虽然联合国环
境署不断高喊“留给人类的时间快要不够了”,但截至格拉斯哥大会开幕为止,国际彼此
的承诺与合作却仍显得虚应故事而明显不足。
以今年的会前气氛而论,在美国总统拜登的全力要求下,今年7月G20的各国领袖勉强答应
“将考虑在COP26前重新修正‘2030减碳目标’”——在理想状态之下,G20各国应该要扩
大自己的减碳规画,以求能共同追上2030全球减碳45%的中期目标。但各大碳排重点国陆
续公布的2030规画,却都明显低于期待,且纷纷逃避具体承诺。
带头喊话的美国,目前碳排总量是全球第二名,但根据拜登政府所提出2030修正计画,美
国经济的碳排总量将在2030年降低50~52%以上。同时与欧盟目前的规画相同,美国也承诺
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经济“碳中和”的结果。
但代表开发中经济与美国等西方已开发国家占在对立面的全球第一大碳排国——中国——
在26日公布的COP26会前承诺书中,却拒绝针对2030年减碳修正提出任何调整:中国政府
虽然表示将透过投资电动车、绿建筑与碳捕捉技术等方式,追求在2060年前成为“碳中和
经济”。但北京主张自己仍是开发中国家而不应立即承担“西方发展业力”,因此直到
2030年之前,北京都不会约束自家经济提出减碳目标。
换句话说,在2030年之前,中国仍将以“全力发展拼经济”为目标,不会也不愿就减碳政
策提出2030具体目标。而虽然习近平本人也不断强调绿能经济,但中国仍将持续以火力煤
电作为能源主力,“投资绿能”与“利用石化能源”将同步并进。
中国对于2030减碳目标的回避态度,仍反映出分裂全球减碳合作的结构性与公平性问题。
但类似态度也不只是现在中国、或开发中经济体而已,像是G20里的美国两大盟友——全
球第一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与极度倚重煤矿出口的澳洲——就也对2030扩大减碳与中
程“碳中和”目标,提出了模棱两可且颇具争议的罗马会前承诺。
以澳洲为例,虽然澳洲总理莫里森“勉强承诺”将在2050年前让澳洲成为碳中和经济,但
此一方针只是政府“努力的期待方向”,坎培拉并不打算作出相应立法约束,也不打算扩
大2030年“-26~28%”的既定减碳目标。
但更重要的是,莫里森政府所提出的“澳洲碳中和计划”,主打的策略仍是投资碳捕捉与
碳交易机制,澳洲当局非常明确地强调“澳洲不会为了减碳而限制本国煤矿的开采与出口
经济”。换句话说,就算数据上要追求零碳排的平衡目标,但澳洲还是会持续维持甚至扩
大本国的煤矿经济。
类似的状况也出现在沙乌地,作为全球第一的石油超大国,沙特阿拉伯虽然本周提出了
“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但仍是设定在“不约束本国石油-化石燃料经济”的全力开采
前提下——尽管在当前的计算制度下,沙乌地出口国际的石油与天然气,已经没算在国家
总碳排值里——除此之外,沙乌地为了交差G20的2030承诺成更为有限,沙国没有提出统
整性的减碳数字,只表示会努力调整石油开采技术,在2030年前“减少甲烷排放30%”。
事实上,沙乌地、挪威、澳洲...等几个石油煤矿能源大国,皆主张不应对传统石化能源
的出口端“过度压制”,因为无论是疫情后的全球通膨能源荒,还是绿能转型的阵痛过渡
期里,维持“传统能源的成本稳定”,都是平抚各国减碳转型的重要因素。假设国际持续
对生产端施加政策性成本,导致的国际能源价格暴涨与稀缺,反而才会阻碍各国一致走向
碳中和的“转型效率”。
不过在联合国的《减碳落差报告》公布之后,G20各国的减碳落后与敷衍塞责,却也显得
更为严重而无力。特别是在2021年的世界,各国其实都经历了程度不等但十分明显的“极
端气候灾难”,各种天地水火无情的残酷考验,还能留给人类多少懊悔的时间?
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过后,世界各国都更把“复苏经济”视为最高政策优先的现在,比
起过往的合作气氛,COP26的格拉斯哥谈判恐怕只会比过往更为激烈、分歧与困难。
───────────────────────────────────────
为气候峰会迁就陆?美高层内哄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845630
联合报 编译李京伦/综合报导
华盛顿邮报报导,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廿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本月卅一日
登场之前,美国拜登政府的高层官员就“保护气候是否要先跟中国改善关系”出现歧见。
气候特使柯瑞主张先改善美中关系,才能使COP26取得更好的成果;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
则不愿为了在气候方面取得进展而迁就中国大陆。
今年初夏,距离COP26不到五个月,柯瑞告诉拜登,除非美中关系改善,否则拜登将无法
达成遏制气候变迁这个优先要务。柯瑞力主拜登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电话沟通,好
在COP26前找到气候问题的共识,柯瑞认为,若不改善美中关系,COP26很可能缺乏成果。
不过,拜登政府高级官员说,苏利文不同意柯瑞的说法,认为这样的电话为时尚早。苏利
文等白宫幕僚认为,美国无法独力说服大陆减碳,因为美国自己对遭到外国劝说改变能源
政策都很反感,大陆想必也如此。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说,“中国将根据国家利益做出
决定”。
拜登政府推动气候倡议之际,还要求大陆停止威胁台湾,停止镇压香港自由,结束对新疆
少数民族的大规模拘留和绝育运动,并解决美中在贸易和网络安全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处
理这些优先事项的就是苏利文,他已排除了为在气候方面取得进展而迁就大陆。
苏利文在今年春天阿斯本安全论坛线上研讨会说:“我们并没有把中国在气候变迁方面的
合作看成中国在帮美国的忙。我们认为,对气候变迁采取行动是世界上每个大国的基本责
任。”本月稍早,他在瑞士苏黎世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会晤时,
重申这个说法。
苏利文对大陆采取的强硬路线让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东亚部门及国会对中鹰派感到高兴
,他们对拜登延续前总统川普政策继续对大陆征收关税、实施新制裁以及用“种族灭绝”
一词描述北京在新疆的行动表示认可。
但中美紧张关系让自由派议员和气候活动人士感到担忧。他们担心,世界两大污染国之间
的糟糕关系,会使COP26没有成果。
───────────────────────────────────────
气候融资承诺未达标 恐增添气候峰会失败风险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15216
新闻引据:采访、路透社
撰稿编辑:张子清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即将于10月31日到11月12日在苏格兰
格拉斯哥(Glasgow)登场,先前承诺提供脆弱国家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应对气候问题的
已开发富有国家,近日承认要到2023年资金才能确实达标,气候专家警告,缺乏资金帮助
较穷国家对抗气候变迁,可能增添气候峰会的失败风险。
助穷国对抗气候变迁 富国资金迟迟未达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0月31日于格拉斯哥登场,先前承诺为脆
弱国家提供气候融资(climate finance)的富有国家于25日坦承,原定于2020年开始,每
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目标,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然而富有国家提供较穷国家
对抗气候变迁的资金,至今未有一年达标。
根据联合国先前援助穷国的捐助计划,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COP15气候变迁会议,已开发
富国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资金至2020年,以帮助开发中国家应
对气候变迁挑战。然而,2019年的年度捐款却仅达到796亿美元,至于2020年受到
COVID-19(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引发的经济困境冲击,似乎也无法达到这项目
标。
富国未信守承诺 脆弱国家缺乏气候融资
不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分析,虽然已开发国家至今仍无法实现1,000亿
美元的年度气候融资目标,但是在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签约时,富国承认将融资目标延续
至2025年,因此经合组织指出,富国提供气候融资“将在2022年取得重大进展”,并可望
在2023年实现目标,然后在2024年和2025年扩大并超过设定目标。
然而即使富有国家一再作出承诺目标,多个绿色组织认为,联合国的气候融资计划是失败
的,并指富有国家未信守承诺,给予从非洲到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急需的援助,让这些
国家采用洁净能源,并在地球逐渐变暖之际,适应变得更加恶劣的天气与不断上升的海平
面。
援助组织“国际关怀”(CARE International)高级气候顾问诺德博(John Nordbo)表示:
“可耻的是,富有国家到了COP26气候会议召开的前一周,才试图解释他们打算如何努力
兑现已经知道12年的承诺。”
全球共抗气候冲击 需提升富国穷国互信
另一方面,将主持COP26气候峰会的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长夏玛(Alok Sharma)表
示,已交由德国和加拿大共同研拟一项资助气候方案,尽力“恢复富国和穷国政府之间,
共同对抗气候问题的互信”。
对于联合国气候峰会致力挽回全球共抗气候变迁的努力,总部设于巴黎的智库“永续发展
暨国际关系研究所”(Iddri)副研究员列维(David Levai)指出:“在发展中国家面临来自
公共卫生、气候与债务等综合危机冲击的一年,发展中国家取得富有国家的支持,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才能支撑较穷国家渡过转型危机。”
不过,列维认为,发展中国家担忧缺乏资源以应对日益恶化的气候影响,富有国家的融资
计划至今仍无法让发展中国家放心。
融资饼画大 资金确实达标平均分配更重要
此外,英国和德国等富有的已开发国家近日指出,预计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将提供总
计超过5,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超过平均每年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年度数字将
增至近1,200亿美元。
环境智库E3G首席执行官执行长马贝(Nick Mabey)表示,已开发国家提出了一个“几乎可
信的计划”,希望“在COP26召开的最后一刻”兑现长期的气候融资承诺。
然而马贝认为,“格拉斯哥需要的是,如何更加明确公平的分配资金,用于帮助最脆弱的
国家和社区,以应对日益加剧的气候影响”。
援助慈善组织乐施会(Oxfam)高级气候政策顾问科瓦尔齐格(Jan Kowalzig)则是忿忿不平
地指出:“几乎未做出任何行动造成全球气候危机的较贫穷国家,在干旱和暴风等气候灾
害激增下,却被迫向富有国家贷款以保护自己,这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
因此富国必须为自己种下的气候变迁恶果,确实地提供脆弱国家气候融资,兑现承诺,共
同携手对抗气候问题,将是COP26气候峰会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