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21-07-16 10:42:10标题: 拜登会见梅克尔 德美誓言重建跨大西洋关系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p.dw.com/p/3wYJS
美国总统拜登15日会见即将卸任的德国总理梅克尔,双方誓言抵御俄罗斯侵略与中国的反
民主运动,并针对“北溪二号”管线、新冠旅游禁令与疫苗智慧财产权豁免等有歧见的议
题交换意见。
(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总统拜登和即将离任的德国总理梅克尔15日在白宫会面,双方发誓要共同努力,抵御
俄罗斯的侵略并抵制中国的反民主行动。拜登说,他对正在修建的“蹵_溪2号”天然气
管线表达关切,但他和梅克尔一致认为,俄罗斯不应利用能源作为武器。
两位领袖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将继续站在一起,保卫我们在北约东侧的盟友免
受俄罗斯的侵略。”拜登表示,当两国看到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正在努力破坏一个自由和
开放的社会时,它们将站出来维护民主原则和普遍权利。
虽然德国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但柏林也一直批评中国的人权记录。梅克尔非常希
望避免出现德国或欧盟可能被迫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的情况。梅克尔一直坚持认为,
有必要在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等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即使是在美国前总统川普指责北京是
造成全球新冠疫情元凶之时。
梅克尔15日在记者会中强调,她希望德国和欧盟跟华盛顿能协调对华政策,包括在劳工权
利丶贸易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上。她说:“我认为,我们与中国打交道的基础应该建立在美
国和德国的共同价值观之上。”
美国和德国是北约的重要盟友,但在美国前总统川普的领导下,两国关系受到影响。拜登
和梅克尔相互认识且并合作多年。两人都发誓要在未来加强两国的关系。
德美之间的歧见
华盛顿担心“北溪二号”天然气管线将伤害乌克兰并增加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美
国希望德国设法确保俄罗斯不能利用该管道伤害乌克兰或东欧的其他盟友。这个耗资110
亿美元的项目预计在9月完成,预计管线将绕过美国的盟友乌克兰,有可能使其失去宝贵
的过境费。
美联社报导,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北溪二号”天然气管线将增加欧洲对俄罗斯天然
气的依赖,并允许俄罗斯对脆弱的东欧和中欧国家,特别是乌克兰施加政治压力,从而威
胁到欧洲的能源安全。但拜登最近放弃了对参与该项目的德国进行实体制裁,此举激怒了
美国国会的许多人。
梅克尔则试图淡化这些分歧,强调该管线是补足乌克兰的管线,而不是为了取代乌克兰的
天然气管线。她补充说,如果俄罗斯不尊重乌克兰作为过境国该享有的权利的话,德国随
时准备对莫斯科作出反应。梅克尔说:“我们的想法是,乌克兰仍然是天然气的过境国,
乌克兰就像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一样,拥有领土主权。”
梅克尔在对谈中也对美国向欧洲实施的新冠旅行限制表示关切。拜登说,他已经与新冠疫
情工作组的负责人讨论这个问题,预计能在未来七天内 就何时可能放宽限制提供一个更
明确的答案。
另一方面,双方也针对加快全球新冠疫苗生产的临时专利豁免交换意见。人道主义组织无
国界医生敦促拜登向梅克尔施加压力,让德国政府放弃反对暂停疫苗专利的提案。梅克尔
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她认为取消专利不会有效,反而可能损害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开
发。
一群民主党国会议员呼吁德国放弃封锁与新冠相关的智慧财产权豁免的 "封锁"。他们认
为,这种豁免将有助于在全球扩大有效疫苗的生产规模。拜登政府对世界贸易组织正在讨
论智慧财产权的豁免权表示支持,但白宫官员预计梅克尔访问期间,双方不会解决相关分
歧。
加强跨大西洋关系
尽管如此,拜登和梅克尔仍在一连串的广泛问题上表达一致的意见。两人都希望加强跨大
西洋关系,这个关系在川普任内对美国盟友频繁的批评下受到影响。拜登周四表示:“美
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是强有力的,我们希望继续这种合作,我相信我们会这样做。”
拜登指出,梅克尔曾多次造访白宫,并称她是“一位伟大的朋友,一位私人朋友,也是美
国的朋友”。梅克尔也表示,自己珍视与拜登的友谊。
两位领导人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共同加强世界最大和第四大经济体之间的联系。自2005年起
担任总理的梅克尔计划在9月的全国大选后退位,这意味着她在执政的最后几个月可能会
被视为影响力有限。
路透社报导目前民调显示,梅克尔所属的基民盟准备在选举后带头组建政府,但目前仍不
清楚哪些政党将被纳入联盟。除了基民盟外,绿党和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也在争夺组建
下一任德国政府的领导权。虽然这三个政党在许多政策中存在分歧,但它们都致力于建立
强有力的跨大西洋关系。
曾在美国前总统欧巴马任内担任美国驻德国大使的艾默生 (John Emerson) 说,有鉴于德
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北约盟友,以及其作为与俄罗斯丶中东和北非打交道桥梁的重
要性,这种关系对华盛顿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星期四晚上,梅克尔和她的丈夫出席由拜登夫妇在白宫举办的晚宴。白宫表示,出席者还
将包括美国议员丶前国务卿鲍威尔 (Colin Powell)、希拉蕊-克林顿 (Hillary Clinton)
以及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共和党领导人。
艾默生认为,梅克尔的出访表明美国正在努力与一个在川普时期经常受到攻击的盟友进行
和解。他告诉路透社:“邀请她来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但这也是一个让两国关系回到正
确轨道的机会,这件事显然正在发生。”
(路透社、美联社)
───────────────────────────────────────
梅克尔会拜登 德美走到十字路口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604980
联合报 编译庄蕙嘉/综合报导
德国总理梅克尔十五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这应是梅克尔任内最后一次正式
访美,此行意在修补美国前总统川普任内低迷的两国关系,也是梅克尔和拜登在国际政局
十字路口的交会。在俄国和中国议题和美国的不同调,可能让梅克尔交棒后的德国继续和
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但是走自己的路”。
尽管梅克尔的任期剩下不到三个月,仍然成为拜登邀到白宫的首位欧洲领导人,而非号称
两国间有“特殊关系”的英国首相强生,可见拜登对他的敬重。
此行梅克尔和拜登讨论的议题,包括盟军撤离阿富汗、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启伊朗核谈判等
,不过最重要的是“北溪二号”天然管线及抗中的西方阵线问题。
美国政府担心俄国借机扩大影响力,一度对北溪二号工程案实施制裁,但拜登今年五月撤
销关键制裁,释出善意,也取消自德撤军,毕竟身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德国,仍是美国在
欧洲最重要的盟友,拜登评估不值得为此赔上双边关系。
德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和美国不同调。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梅克尔始终主张与中国往
来而非敌对,也极力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和抗中的美国不同。投资协定今年五月
遭欧洲议会以中国人权问题衍生的互相制裁,冻结批准程序。
“外交政策”期刊分析,梅克尔对北京态度反映德国乃至于欧盟对美国深层悲观态度,认
为川普当选总统恐非偶然,“当美国不再是可靠盟邦,脆弱的欧洲其实没有跟北京对抗的
本钱”。
川普对欧洲不友善,拜登的地缘政治重点也转移到印太,现在当红的是美、日、澳、印合
组,意在抗中“四方安全对话”。“外交政策”指出,新现实让德国和欧盟领悟到必须擘
划比较没那么依赖美国的外交政策。
一名德国高级官员说:“双方气氛再度回复正常,可以像伙伴般重新讨论各种重要议题。
不过就实务上而言,美国在一些关键政策上不会改变。其实川普的立场也是如此,只是他
表现得比较激进。”
在双方各有坚持的状况下,华府在中国问题上目前恐难整合西方国家组成抗中阵线,或许
得等到九月德国大选、梅克尔卸任后,拜登和德国新总理才有再商量的机会。
───────────────────────────────────────
美德智库联合报告 倡7大方向合作应对中国
https://is.gd/WKCK75
【明报专讯】
https://i.imgur.com/jUW02y3.jpg
美国和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存在分歧。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
金会驻柏林学者斯佩克(Ulrich Speck)便向《外交政策》直言,默克尔这次访美之行携
同两项信息,一是“不想要新冷战”,二是“不想要脱钩(decoupling)”,如果美国坚
持要将德国(以至欧洲)带上敌对中国的道路,“我们不会加入”。但这不代表美德在对
华政策上全无合作空间,两国智库在默克尔访美前夕联合发表报告,建议华府与欧洲未来
6至18个月专注在7大方向合作,寻求“快速胜利”,一来有助加强美欧对华的影响力,二
来促使美欧建立合作信心。
中国是德国过去5年以货物量计的最大贸易伙伴,德国企业实际上还加大在电动车创投、
塑胶、化学等行业的投资。这被认为是默克尔为何坚持相对友好的对华政策,一名专责美
欧关系的拜登政府官员也承认,美欧在对华政策合作上“仍有更多工作要做”,但以新成
立的跨大西洋“贸易与科技委员会”为例,强调双方“在中国(问题)上有增加中的趋同
”。
报告称对华合作先求“快速胜利”
在默克尔访美前夕,美国智库阿斯彭研究所辖下政策研究组织“阿斯彭战略集团”跟德国
知名外交智库“慕尼黑安全会议”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发表政策建议报告,
一方面承认美欧在对华立场的不同调,另一方面在对华合作上先求“快速胜利”。该报告
称获德国外交部资助,但强调不代表该部门的官方立场。
上述智库提出的七大优先合作方向如下:一、推动公平经济竞争环境;二、加强经济安全
;三、竞争科技领导地位;四、提供基建与联系通讯的其他选项;五、在国际机构设定议
程;六、维护自由社会和推动人权;七、维持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区之力量平衡。
(综合报道)
───────────────────────────────────────
24小时内降下1个多月的雨量!百年暴洪侵袭德意志,至少58死千余人失联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19002
张盛媄 2021-07-16 17:40
连日暴雨在欧洲西部多处造成毁灭性大洪水,尤其德国莱茵河流域14日起的24小时降雨量
就超过平日的月降雨总量,让德国至少造成58死、数十人失踪、超过1300人失联的惨剧,
德国政府也展开大规模救援行动。德国气象局16日表示,这么大的降雨量在这些灾区百年
未见,也为梅克尔的执政末期带来严酷挑战。
百年大洪侵袭德国
这场洪水目前已造成德国至少58人死亡,在灾情最惨烈的莱茵兰-普法兹邦(Rhineland-
Palatinate state)就有18人罹难,阿尔河(Ahr River)冲破堤防后更造成70多人失踪
,多栋房屋倒塌。当地政府15日表示,由于手机没有讯号,与受灾最严重区域的1300多人
已经失联。欧洲极端天气数据库(European Severe Weather Database)的数据显示,德
国受灾地区14日起的24小时降雨量超过150毫米,远超过平常7月份的降雨总量(约90毫米
)。
受灾地区损失惨重、政府紧急救援
异常暴雨让德国的受灾地区建筑物倒塌、河流决提、数十万家庭断电,房子被淹没的居民
只能绝望地爬到自家屋顶等待直升机救援。65岁的灾民吉勒森(Edgar Gillessen)告诉
路透社(Reuters):“所有住在这里的人,我都认识。我为他们感到难过,他们失去了
一切。”
莱茵兰-普法兹邦等多个受灾区域,政府已派出千余名救难人员前往协助;欧盟执委会(
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承诺支援救灾;教宗
方济各(Pope Francis)对此事表达哀悼,也为伤亡者、受难家属与失踪人口们祈祷。
梅克尔“人在美国,心在德国”
领导德国近16年、卸任在即的德国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15日在她任内大概最
后一次访问华府时招开记者会,对这场“灾难性”洪灾表示德国政府绝不会让人民独自受
苦,将尽全力协助救援:“我人在华盛顿,但我的心一直与德国人民同在。”,同时也对
同样遭受这场洪灾波及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邻国表达遗憾。
梅克尔的发言人赛伯特(Steffen Seibert)也在Twitter上对受难者与家属表示哀悼:“
洪水造成那麽多人受难我感到十分震惊。我对死者和失踪者的家人表示同情。”美国总统
乔拜登也称这场洪水是一场悲剧:“过去24小时内洪水造成德国和其邻国损伤惨重,我想
向所有人表达诚挚的哀悼。”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