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法国世界报:欧洲再不会被北京迷惑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9-06 09:30:28
标题: 法国世界报:欧洲再不会被北京迷惑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is.gd/BSGML9
作者:安德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4日将与欧盟领袖举行视频峰会,根据‘中国日报’,中欧关系
在王毅杨洁篪访欧后得到进一步强化,习近平会相信党媒的宣传吗?如果信,9月14日,
他将冒着从高处摔落的危险!这是9月5日法国‘世界报’对中国两员外交大将前后脚访欧
结束的分析。
为什么?法国‘世界报’在分析中国外长王毅及更高级别的中共政治局主持外交的杨洁篪
的欧洲之行时毫不保留地评价:中国针对欧盟发动的魅力外交以失败告终!
该报指出,为使欧盟更加远离美国,为9月14日习近平与欧盟领袖视频对话做好准备,北
京派出王毅和杨洁篪前后脚访问老欧洲。王毅先于杨洁篪访问了意大利、荷兰、挪威、法
国、德国,随后,中共政治局主管外交的杨洁篪访问了西班牙和希腊。
两人的访问表上没有北京这些年下了大功夫的任何一个中欧国家,更奇怪的是,他们也没
有在布鲁塞尔停步。世界报分析,这一方面大约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港版
国安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事实上什么也没有发生,北京看清了,欧盟的真正的权力
掌握在各成员国手中,而不是在布鲁塞尔。
最后的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在意大利,王毅之前要求会晤总理孔德,最后接待他的是意大
利外长,这位外长明确揭露香港的恶劣现状。在荷兰,荷兰外长向王毅提到人权问题,香
港组织选举的必要性,以及新疆和西藏的人权问题。
世界报指出,在挪威,从外交角度看,王毅出了两个差错,其实这正是中国挑衅姿态的表
征。一,王毅否认新冠病毒源自中国;二,他奉劝不要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起身反抗北京
的香港人。
在杨洁篪这边,他的访问行程也不顺利。在西班牙,西班牙外长虽然表示对是否允许华为
参与5G建设持开放态度,但明确提到香港及新疆的处境,并强调南中国海自由航行何其重
要。在希腊,希腊总理佐塔基斯希望中方与希腊站在一边反对“土耳其的挑衅”。这位总
理说,“希腊希望在不受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在国际法基础上商量界定爱琴海的区域”。世
界报评论,假如在这里把爱琴海替换为南中国海,上述声明出自菲律宾或越南政府首脑之
口,针对的是根本不理会国际仲裁法庭有关南中国海裁决的北京,会如何呢?
德国是王毅此行最失败的一站。下车伊始,王毅威胁访问台湾的捷克议长将“付出沉重代
价”,德国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立即形容这是“对民主和外交的侮辱”。
王毅和德国外长马斯就在这一紧张背景下见面,这场见面变成了当面对抗。马斯会谈时表
示,我们在欧盟以外同样坚持我们的价值,不管指向任何方向。与此同时,数百人在德国
议会门前抗议王毅来访,包括流亡伦敦的香港青年领袖罗冠聪。在马斯有意延至五十分钟
的记者会上,马斯还敦促中国在香港举行选举,要求中国不要阻拦联合国独立调查团前往
新疆实地考察人权状况。
唯一的例外是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笑容满面地接待王毅。不过,与此同时,法国正在为
其九十年代出售给台湾的拉法叶战舰升级,另外,法国甚至批准台湾继巴黎之后,在普罗
旺斯开设第二个官方代表机构。
世界报注意到,尽管如此,英文版的‘中国日报’9月3日如此标题:“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得到更加强化”,如果习近平真相信自己手下的宣传,9月14日,他会冒着从高处跌落的
风险。
新冠疫情让欧洲睁开了眼睛
王毅、杨洁篪先后出行,显然是为9月14日习近平出席的中欧视讯峰会铺路,在中美关系
持续败坏的情况下,与欧盟靠近对中国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中欧关系今非昔比,欧美
关系也非北京一厢情愿。法国世界报6月17日一篇分析指出:
如果说大西洋两岸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作为美国同盟的欧盟,也绝不会与中国结盟。与
新冠疫情关联的危机让欧盟睁开了眼睛,在27个成员国中,有的直到这之前还相信中国的
某种善意,尽管一年来欧盟已确定中国为制度性对手。中国当局拒绝在新冠病毒来源上采
取透明态度,在世界卫生组织采取手段延迟宣布全球进入卫生紧急状态,随后又发动挑衅
性十足的“口罩外交”,伴之以“战狼”策略,这一切都制造了损伤。就这样,中欧关系
,新冠病毒前与后新冠病毒时期已截然不同。
───────────────────────────────────────
十字架报:欧中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https://is.gd/k7Mru1
作者:杨眉
就在中国外交部长与国务委员接力出访欧洲之际,法国天主教的《十字架报》刊登长篇分
析与评论文章,探究中欧关系是否正在发生变化。
文章指出,最近一年半以来,布鲁塞尔对北京的语气日益强硬,北京因此接二连三的派遣
外交官前往欧洲斡旋,试图就其对新冠疫情,香港,新疆以及台湾问题的处理方式向欧洲
作解释。
文章引述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彭达滋(Antoine Bondaz)先生指出,欧盟过
于轻视自己的力量,而对中国则是过于重视。他认为欧盟是从2018年中国试图收购德国的
KUKA机器人制造企业时开始对中国产生警惕的。欧盟特别因此成立了对外投资监控机制,
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严格的监控。之后,欧盟也调整了对中欧关系的定位,将中国定性
为是谈判合作伙伴,经济对手,以及系统性的竞争对手。欧盟对中国的语调也开始逐渐强
硬,2020年年初开始,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欧洲国家对中国的立场。欧盟官方公告明确对
中国官方颠倒黑白的宣传提出警告,各国官方与舆论对卫生行业对中国的严重依赖表示担
忧,欧盟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各国国会的议员们在香港以及华为等议题上的措辞与立场日益
强硬。不过,彭达滋先生指出,欧盟目前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华盛顿不断施压
要求布鲁塞尔与他一致对抗北京,而另一方面,北京使用种种手段加强欧盟成员国在中国
问题上的立场分歧。欧盟因此必须寻找一条不偏不倚,捍卫自己利益的道路。
作者强调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欧盟面对中国必须充满自信,与其反复
不断地哀求中国承诺给于贸易对等原则,而且中国的承诺往往并不可靠,欧盟完全可以将
对等原则强加于中国,指出,倘若中国不对欧盟开放市场,那么,欧洲市场的大门也同样
会关闭。他说,长期以来,北京成功地使布鲁塞尔自认为自己处于劣势,今天是改变这一
切的时候了。正如法国新任的欧盟事务国务委员Clement Beaune所言,欧盟应该不仅仅是
一个“和平的欧盟”,而也应该是一个“强大的欧盟”。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的另一位科技领域的研究专家 Jean Pierre Darnis 指出,最近五年
来,法国与德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警惕日益增加,他认为五年前的斯诺顿事件最早拉响
了警报,产生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斯诺顿事件反而使德国开始与北京保持距离
而与华盛顿靠近。与中国拥有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的德国从此对北京存有戒心。而法国则
在数据领域一向小心谨慎。过去法国曾经与美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今天面对中国也同样
如此。欧盟对中国在无视人权的前提下将科技成果运用于日常生活倍感担忧。在欧盟成员
国中,意大利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紧密,这同意大利与亚洲的悠久贸易关系有关,也同意大
利新政府的民族主义膨胀相关联。意大利今天是欧盟最早成员国中对北京最温和的国家。
也是 唯一与北京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欧盟国家。
此外,中国是否是世界第一大海上军事强国?美国国防部本月初的一份调查报告盘点了中
国的军事武装设备,指出,中国拥有的战舰总数达到350艘,已经超过了美国的293艘。不
过,尽管如此,法国财经网站“资本”(Capital)的评论文章指出,尽管从数量上来看
,美国或许已经不再是海上第一大强国,但是,从军事实力以及设备的优势来看,美国依
然是天下第一。
首先,美国拥有11艘航空母舰,而中国仅仅拥有两艘,美国的航母不仅设备先进,而且可
以在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随时出击,而中国的航母技术落后,中国在海外的军事基
地则寥寥无几。不过,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也强调说,中美海军在技术以及后备方面的距离
正在日益消减,北京正在将民用高科技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加紧制造可以装备核弹头的
弹道导弹。因此,倘若美国期待在2050年继续保持军事强国的地位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出
回应。
最后,法国《解放报》介绍了旅居英国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记录武汉封城故事的新作《加
冕》,文章介绍了影片的来源及其标题的选择,作者感叹说,最令人惊讶的是一些令人难
以置信的画面对我们来说也似乎并不陌生。
───────────────────────────────────────
安徒行传:小国的使命 vs 多边大国主义
https://is.gd/Hea7oP
【明报专讯】
中美对抗情势日益紧张,双方为了争取盟友,两国外长最近频频出访。王毅的欧洲之行,
紧随蓬佩奥之后。从外交战线而言,中国争取与欧洲友好,拉拢他们拒绝加入美国试图营
造的“新冷战”,本是重要的战略反击。然而料想不到的是,王毅此行四处碰壁,颇受冷
遇。香港问题与维吾尔问题随伴全程,挥之不去。他在挪威警告诺贝尔和平奖不能颁予香
港人,更在最后一程的德国,扬言不顾反对而容许议长访问台湾的捷克,要为此“付出沉
重代价”。
王毅如此不顾外交礼貌的胁迫言论,尽显中国“战狼外交”的本色,惹来捷克国内强烈反
弹。布拉格市长发表措辞强硬的公开信“限时”要求中国道歉,份属捷克“兄弟邦”的斯
洛伐克也起而抗议,而一向对华取态比较温和的两个欧盟龙头大国法国与德国,也迅速表
态力撑捷克。看来,王毅此行分化欧盟各国的愿望不但落空,更亲自坐实欧盟外交与安全
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尔(Josep Borrell)把中国称为“新帝国”的指控。
其实自中美对抗爆发以来,世界焦点集中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角力,小国好像只有选边
靠拢,或者袖手旁观的被动角色。中国是拥14亿人口的亚洲大国,捷克是只有1000万人口
的中欧小国,如果要比对两国的实力,自是悬殊至极。中美对抗是两个巨人互斗,从“强
国主义”的眼光看,捷克跟本无法影响大局。况且,中国近年在欧洲所经营的政治与经济
工作,可谓无孔不入。欧洲大国如法国、德国尚且对冒起的中国必恭必敬,不少欧洲小国
,也不能不为着经济利益,愈来愈依赖中国。
捷克反抗依附的历史回忆
事实上,捷克近年由亲华派执政,在任总统泽曼(Zeman)更曾向习近平宣示,要将捷克
变成“中国通往欧洲的大门”,也积极参与“唱好”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可以说,
捷克正是欧洲小国因利益而亲中国的表表者。
可是,小国并不只有依附强权这一项选择。恰好相反,正因为小国常常要选择“依附”而
要变成受大国玩弄的牺牲品,所以,小国内部也往往充满着对“依附”的不齿和批判,这
些小国也满载着“反抗依附”的历史回忆。一部捷克的历史,就是摆荡在“依附”和“反
抗依附”两端的历史。
为了抵抗天主教势力的专横,现代捷克的前身波希米亚王国卷入了改变欧洲命运的“三十
年战争”。后来,捷克被吸收成为了奥匈帝国一部分,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获
得独立国家的地位。然而,弱小的捷克根本无法抵抗强邻纳粹德国的崛起,“依附德国”
以求存的心态把捷克撕裂,亲德派冀求以外交绥靖,结果沦为英国和法国最后出卖了的棋
子,成为纳粹德国第一个吞并的对象。
二战虽言胜利,瓦解了纳粹德国的外来统治,可是前来解放捷克的是苏联红军,“依附俄
国”于是成为捷克宿命交响乐的另一部曲。直至1968年“布拉格之春”,“命运自主”的
诉求方重新出现,可是“华沙公约”集团的社会主义“兄弟友邦”却悍然出兵干预,“带
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无情梦碎。
当时苏军占领,但捷克人民一如1939年面对德军入侵一样依小国的“生存智慧”而行,没
有大规模的拿起武器抵抗,而是沉着地以团结的态度,发起种种“不合作”行动。捷克“
改革”进程被喝停,可是捷克人的和平抵抗却换来一段喘息的空间,未有立时遭遇大镇压
和大清洗。当时作家昆德拉写下〈捷克的命运〉(Czech Destiny)一文,回顾捷克民族
多灾多难的近代史。他把小国常见的困难,视为一种命运的召命和考验,因为小国和大国
有着不同的自我感觉,也有不同的价值。
小国每日自省存在价值 敢实验新模式
对昆德拉来说,大国毋须为自己的存在意义而苦恼,他们自豪于自己的博大和悠久,懒得
再去追问这些大而久远的存在究竟又有何意义。因此,大国往往沉迷于他们巨大的体积,
又自以为这“巨大”本身就内含着拯救世界的使命。这种大国思想会把自我无限放大,以
为世界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又以为自己的文化可以取代世界多元多样的文化,让这些大国
以轻慢的态度看待弱小。
相反地,小国每一日都面临对他们存在价值的质疑。这种质疑和自省催使他们日复一日地
更新自己的视野,否则他们无法证明他们值得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正因如此,小国往往
更具有创造力,他们力图在日趋单一与合模的世界中奋力抵抗,保护珍贵而独特的传统与
文化,实验别树一帜的生活方式。
昆德拉认为,饱受挫折的捷克“带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实验,正是这种“小国使命”的
体现。它本来就不是一个自以为可以向外输出的“新模式”,然而它对大国习以为常的观
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改革虽然喝停了,但改革运动所留下的精神却未有消散。
昆德拉小国使命论 呼应多边主义
昆德拉的“小国使命”论,与今天弱小国家反对大国霸权的思想若合符节,与今日中共挂
在嘴边的反对“单边主义”、主张“多边主义”的措辞也遥相呼应。可是,正如上面提到
的欧盟官员博雷尔所讲,中国所主张的其实是“有选择性的多边主义”。这里可以补充的
是,中共心里只是惦念着把天下分拆为几个大国,各有势力范围的“多边大国主义”,而
非真的拥抱让多元、弱势的存在,让他们可以挑战“大国模式”地位的“小国价值”。
事实上,虽然在美苏冷战期间,中共一度同时挑战美苏两大霸权,以弱小新独立国家所组
成的第三世界领袖自诩,然而这套毛式世界观,仍然是以天下如何瓜分成大国所主导的不
同集团为蓝本。具体的例子就是,当苏联1968年悍然入侵捷克,中共虽然也出言谴责,但
他们把这件事看成是“苏修叛徒集团”和“捷修叛徒集团”的内部矛盾,是“苏修叛徒集
团为了勾结美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世界引起的结果”,是他们为了“挽救整个现代修正主义
集团分崩离析、面临灭亡的危机而进行的垂死挣扎”。在这种“大国眼光”底下,昆德拉
为“人性化社会主义”所作的解说,在中共眼中自然只不过是“修正主义者”的梦呓。
小国精神揭破多边大国主义的虚伪
不过,苏联入侵捷克的事件对中共的确有深远影响,因为毛泽东确认了苏联的威胁是有真
凭实据。然而,比那些中共眼中“修正主义者”走得更远的是,1972年起中共就更主动地
“勾结美帝国主义”,与美国恢复来往,“联美”以“反苏”。直至今日一边要抵制美国
“单边主义”,一边又要维持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便“分享天下”。然而,
无论是“瓜分”还是“共享”,都是彻头彻尾的“大国主义”。
昆德拉的“小国使命”观,或者未必是今天捷克当政亲华派所要承继的思想,然而,捷克
人“反抗依附”的“小国价值”与“小国精神”仍然穿透半个世纪的历史,发挥作用,为
我们揭破“多边大国主义”的虚伪。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ctw01 (0000)   2020-09-07 16:06:00
不期待,但希望中欧贸易协议欧可保持立场继续争取两方公平贸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