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红:竭力调和美伊,日本何求?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表示,要尽力促成伊朗总统鲁哈尼访日,举行首脑会谈。并称要通过对话,竭尽外交努力,充当美伊和解桥梁。这堪称今年6月安倍访伊调停后的再尝试。安倍如此上心,只为留下“政治遗产”,还是另有所求?
首先,在日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中,伊朗历来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伊朗为对抗英国石油资本,搞石油国有化。英方则动用军舰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搞禁运。日本私人石油公司的“日章丸”号油轮在伊朗伙伴的配合下,装满伊朗原油暗闯封锁线,第一次用自己的船将原油运回日本。而且还经过诉讼,摆脱国际石油资本控制,获得自由采购运输原油的权利。此后,伊朗一直是日本在中东的重要石油伙伴,双方保持长期良好关系。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后,伊朗成为日本长期采购和开发原油的伙伴国。从1995年到2008年,伊朗保持日本第三大原油采购国地位,仅次于沙特和阿联酋,其原油进口占比一度达到日本总进口的15.6%(2003年),金额到2008年也达峰值18178亿日元。此后,虽然卡塔尔、科威特追了上来,但伊朗仍能持续保持第四、第五地位。
美对伊朗搞经济和金融制裁后,日本的伊朗原油采购量急剧下降,2018年进口金额降至3710亿日元,占比仅4.2%。而从沙特和阿联酋进口的占比则分别达38.7%和25.6%,足见美制裁对伊朗原油出口的打击之重。
其次,随着日本的日元国际化战略推进,伊朗成为日本原油进口“去美元化”的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双方一度尝试使用日元结算进口原油,并以此作为规避美国对伊朗经济制裁的手段。但美国发现后,增加了金融制裁手段,将日元结算作为重点制裁项目。美国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的主要项目就是查封伊朗油款的“去美元化”。至此,日本无法继续利用日元账户规避美国制裁。美国对伊经济制裁及金融制裁,事实上已对日本与伊朗的原油交易体制构成伤筋动骨的影响,尽早恢复原油贸易和投资,关乎日本的能源安全。从这一点上,安倍也愿意尽早通过对话,实现美伊和解。
第三,从战略上看,伊朗地处印度洋北部,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咽喉要道,占据重要的地缘政治位置。日本进口石油的约90%来源于中东,从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曼海成为日本原油运输生命线的源头。2016年,安倍政府不惜代价砸钱投资印度主导的伊朗恰哈巴尔港,搞第三方合作,其意图就是要建立可维护阿曼海域安全的战略据点。
眼下,大国都在印度洋实施战略投入,特朗普更是高调打出“印太战略”牌,安倍以“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相应,直接将中东和东部非洲纳入战略视域。伊朗在印度洋沿岸举足轻重。眼下,日本国会在讨论是否向中东派出“自卫队”,而若能促成美伊和谈和解,安倍自然可省不少心。
实际上,伊朗之于日本不仅关乎石油安全问题,也是潜在的不可或缺的大市场。日本对中东出口的58.8%为汽车,而伊朗拥有8236万人口,在中东首屈一指,拥有164.8万平方公里疆土,仅次于沙特。尽管伊朗自身年产160万辆汽车,但未来仍是最有前景的汽车销售地。而更关键的是,日本对中东的进出口货物都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而眼下霍尔木兹海峡爆炸、扣押等威胁时有发生、险象环生,其根在美伊对立。若能和解,自然于日本有利。
一直被安倍引以自豪的是,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的伊朗,却与日本长期保持“良好关系”,而日本又是美国的盟友。安倍自诩是最了解特朗普心思的发达国家领导人,这为他主动扮演美伊桥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近期,美伊互相释放扣押的“百姓”,反映双方都有试探和解的意愿。而美伊在对立的条件下能做到在第三方实现“交换”,说明水面下仍有“管道”。
特朗普表示,乐见安倍与鲁哈尼举行首脑会谈,并期待“共享结果”,折射的是特朗普需要安倍出来做个“媒人”牵线搭桥,以互相留有余地。想必,安倍是深思熟虑的,而特朗普也早有心理准备。如果日本能本着尊重、公平谈判的原则,以第三方的方式进行沟通、协调,不失为一个解决美伊对峙的方法。(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og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