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经济学人:全球暖化无庸置疑,但人类还有

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09-25 08:26:11
标题: 气候变迁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经济学人:全球暖化无庸置疑,但人类还有这些路
可走!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s://www.storm.mg/article/1750336
钟巧庭 2019-09-25 08: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nacTdpdgE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23日在纽约登场,使全球气候变迁议题再度置于镁光灯下,最新
一期的英国重量级期刊《经济学人》策画气候变迁专题,用整本杂志的篇幅深度剖析当前
的气候危机,并搬出科学数据全面驳斥气候变迁怀疑论,强调全球暖化危机是“现在进行
式”,且人类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正是让地球升温的元凶。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21日刊出题为〈气候变迁的过去、现在与未来〉(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limate change)的专文,首先回顾自19世纪以来,科学
家逐渐发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CO2)等气体就像是温室的玻璃罩,将红外线辐射释放
的热能保留在地表附近,使地球的温度适宜人居。20世纪初,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化
学家阿瑞尼斯(Svante Arrhenius)更推测,地球过往出现过的冰河时期,可能就是因空
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所造成的现象。
半世纪前科学家想用“乒乓球”解决暖化危机?
阿瑞尼斯当时曾预言,燃烧煤炭可能会使地球变暖,但科学家始料未及的是,20世纪同时
也是化石燃料使用呈现爆炸性成长的时代:汽车取代人畜动力、化肥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
,塑胶原料的大量应用,更让人类生活彻底改头换面。
https://i.imgur.com/I2kf2zt.jpg
纽约民众自制地球标语、响应“全球气候游行”。(美联社)
1900年,燃烧化石燃料约产生20亿吨二氧化碳,伴随着全球人口、GDP的倍数成长;到了
1950年,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是20世纪初的3倍;如今,全球每年燃
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量较百余年前暴增近20倍。
在20世纪上半叶,科学家多半认为大海会吸收所有工业活动产生的CO2排放,但早在距今
50多年前,美国海洋学家雷维尔(Roger Revelle)就曾警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正持
续增加,若不采取任何行动,将导致地表气温与海平面高度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不过
,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President's Science Advisory Committee)1965年对此提供的
解方可说是相当“猎奇”──科学家建议在海面上放置数兆个乒乓球反射阳光,借此达到
为地球降温的效果。
大气CO2浓度突破410 ppm 预测已成为血淋淋现实
但《经济学人》指出,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在1965年为320 ppm(百万分之一
),比200年前多出40 ppm,当时已是让科学家忧虑不已的历史新高,但在接下来50年,
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快速增加了80 ppm,初步数据显示,全球CO2浓度到了2019年底恐
怕将突破410 ppm,并以每年2 ppm的幅度持续增加,科学家当年的“预测”已成为今日无
可回避的现实。
《经济学人》也说,南极冰芯留下的纪录证实阿瑞尼斯的假设没有错,冰河时期与间冰期
的温度差距,大部分源自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多寡,间冰期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冰河期
高出1.45倍,但全球当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却已来到间冰期的1.45倍,“若从二氧化碳造成
温室效应的角度来看,如今的世纪与18世纪间的距离,就如同18世纪和(万年前的)冰河
时期间一样遥远。”
地球大气上一回达到与今日相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时,地表均温比现在还要高出3度,格陵
兰的冰山还是“青山”,南极洲甚至有部分地区被森林所覆蓋。
1970年代迄今,每10年都比前10年更加温暖
由于温室气体并非影响地表气温的单一因素,水气、气溶胶(aerosols)与圣婴现象都是
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加上化石业者不遗余力游说,使得许多人对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暖化
的理论存疑。
但《经济学人》强调,即使排除了自然情况下的温度变异,1970年代迄今的每10年都比前
10年更加温暖,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革
命前高出摄氏1°C,人类活动对升温的影响已无庸置疑。
《经济学人》也说,造成全球暖化的并非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速率,而是气体的总量,
即使各国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无法阻止升温趋势,只有当温室气
体浓度不再增加,暖化的脚步才会停止。
若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的1.5°C目标,则必须在2050
年前达成“温室气体零增加”前景,也意味着必须在2030年前将排放量削减至目前的一半

达成2050年零排放目标,我们该怎么做?
https://i.imgur.com/DeYksVf.jpg
德国民众变装参与“全球气候游行”。(美联社)
《经济学人》指出,风力和太阳能如今已占全球总发电量的7%,若要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须达到总量的50%,且必须能应付全球不断成长的电
力需求。不过,将水力与核能等发电方式包含在内后,再生能源发电的所需成本平均而言
已低于传统发电方式。
但《经济学人》也强调,除了在发电层面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更须着眼于工业生产与运输
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全球汽车只有0.5%是电动
车,若电动车所占比例上升,也代表(零排放)发电量需要进一步增加。
要达成2030年排放减半的目标,代表人类生活得经历180度大转弯,20世纪有多么仰赖石
油、煤炭、天然气发展,如今就必须用更快的速度摒弃这些化石燃料,投资规模也难以想
像。而当化石燃料的重要性降低,牵动的不只是经济生产活动,也将影响全球地缘政治的
势力版图。
“负排放”与“适应性”
除了倡导削减排放的主流思想,近年来气候变迁谈判场合也出现提倡“负排放”(
negative emission)的声音,例如先大规模种植作物,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捕捉”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再将生质燃料送进发电厂燃烧,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则由打入
地底封存。虽然这项技术深具野心,却需要难以估量的土地资源与建造成本,使得可行性
打了折扣。
https://i.imgur.com/D8yDcQW.jpg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也出现群众在军警戒护下,响应“全球气候游行”、周五罢课上街抗
议。(美联社)
《经济学人》也指出,有鉴于减少排放的进展缓慢,许多人转而思索开发“负排放”的可
能,却担忧技术一旦开发成功,反而成为人类能继续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的理由,而不是减
少既有排放带来危害的初衷。
《经济学人》也强调,即使顺利将本世纪升温幅度控制在2°C内,但各国仍须增进环境适
应暖化气候的能力,IPCC也指出,缺乏资源的族群适应气候变迁的能力最低,却不成比例
地承受气候变迁的恶果,过往借助化石燃料成功发展的富裕国家应协助穷国采取行动对抗
气候危机,而即使增加了适应能力,也无法逆转已被彻底改变的气候与伴随而来的损失。
───────────────────────────────────────
气候变化程度超预期 科学家称海洋面临危机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9814029
https://i.imgur.com/YdRQHyb.jpg
BBC环境事务编辑大卫·舒克曼在一个纪录片中记载的情况,2019年格陵兰岛这个巨大的
冰冻岛屿上发生了创纪录之一的融化。仅在一天之内,它就损失了125亿吨冰!
(Roberth82)
科学家们将发布迄今为止最明确的宣言,说明气候变化速度及严重程度超出预期,过热的
世界是如何冲击人类的海洋和冰冻区域的。
9月20日至23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1次全会在摩纳哥召开之
际,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也在这里最终确定一份关于我们星球海洋和冰冻圈的报告。
这份报告将展示海洋是如何成为人类的朋友,帮助我们应对不断上升的气温。
但它将发出警告说,气候变暖正在把海洋变成对人类的巨大潜在威胁。
IPCC报告
2015年,在阿尔贝二世亲王和摩纳哥政府的鼓励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的研究人员编写了一份关于海洋和冰冻圈的特别报告。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连续分布并具有一定厚度的负温圈层,亦称冰雪圈、冰圈或冷圈,
那里的地球表面的水是冰冻固体。
在过去的3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审查研究了数百篇关于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海洋、两极和冰
川的论文。
他们的报告将跟踪从冰冻的山顶,到海底的水流,以及在一个温暖的世界里它们的情况是
如何发生变化的。
在过去的几天里,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与政府代表们商定一份简短的调查结果摘要报告。
报告可能会详细阐述海平面上升日益增长的威胁。在本世纪末之前,这些威胁可能危及数
亿人。
报告还将警告海洋酸化加剧的威胁、对珊瑚和渔业的威胁,以及气候变暖融化永久冻土层
、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可能性,这可能是气温上升的关键因素。
绿色和平组织的科学家梅丽莎·王(Melissa Wang)说,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人类每小
时实际上向海洋倾倒100万吨二氧化碳。
她说,除非我们加快努力控制碳排放,并采取更大步骤保护我们的海洋,否则将对人类、
环境和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首先,海洋是如何与气候系统相连的?
海洋就像一位大姐,总是要救出她粗心的弟弟。每年,海水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的四分之一。
自1970年以来,海洋吸收了全球变暖带来的90%以上的额外热量。如果海洋没有吸纳这种
变暖,地球表面将受到过度加热的破坏。
然而,所有这些吸纳都是有代价的。我们的海洋现在比过去更暖和,咸度更低,酸性也更
高。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丹·拉福利教授告诉BBC称,现实是,我们一直悄悄地依赖海洋来做
这些事情,但海洋会因为我们所作所为的规模之大而发生变化。
气候变暖如何改变我们与海洋和冰的关系?
世界变暖正在对地球上所有冰冻的东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IPCC的报告将研究格陵兰
岛和南极冰盖以及地球上山脉冰川冰层的损失。
报告将描绘二氧化碳的上升使海水的酸性更高,使得海洋生物生存更加困难的图表。报告
还将气候变暖与"超级风暴"的增多联系起来。
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气候变暖对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近几十年来大幅增加

这些冰冻地区对全球海平面水平至关重要,全球海平面水平则对全世界的洪水产生影响。
正如BBC环境事务编辑大卫·舒克曼在一个纪录片中所描述的情况,2019年格陵兰这个巨
大的冰冻岛屿上发生了创纪录的融化。
仅在一天之内,格陵兰就损失了125亿吨冰!
南极洲还具有提高世界各地水平面的巨大能力。
根据研究,在1979-1990年和2009-2017年期间,从广大冰冻地区损失的冰量每年增加6倍

这份报告会全部是关于海平面上升问题的吗?
报告的大部分可能将侧重于海平面上升所构成的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预计,对海平面的
一些现有预测数据将向上调整修正,到本世纪中叶之前,对小岛屿国家和大城市的威胁将
大大增加。
IPCC海洋报告的合作者之一、巴黎的IDDRI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亚历山大·马格南说,到
本世纪末之前,如果没有大幅增强目前的适应变化的工作,我们必须预计到一些海岸地区
,比如像马尔代夫等环状珊瑚岛礁,以及一些北极圈内的社区,即使在低排放情况下,也
会面临着海平面升高的很大风险。
他说,如果是在高排放情况下,即使是富裕的特大城市,比如纽约或上海,和湄公河等大
型热带农业三角洲地区,也将面临较高或非常高的风险。
对21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的情况的预计将更加严峻,有些专家意见认为,海平面上升可能
比现在高100倍。
报告还将研究对海洋的其他影响
该报告还将研究海洋热浪的增加,及其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增加珊瑚白化。
IPCC报告的一名作者、索邦大学的科学家、CNRS研究专家让-皮埃尔·加图索表示,在
2100年之前,不论设想的届时排放情况如何变化,极端气候情况将变得常见。例如今天的
所谓百年一遇的事件,如热带气旋的增多增强,届时将更加平常。
他指出,这些将对许多地势低洼的特大城市和小岛屿产生重大影响。
该报告还将研究海洋酸化问题,并将展示气候变化如何改变目前的生态和自然平衡。
报告还将包括关于珊瑚礁的部分,以及侧重于渔业和鱼类种群的部分,这些都可能会急剧
减少。
这份报告中包括一些令人乐观因素吗?
是的,该报告还将表明,海洋可以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提供一些重要的解决办法。
基于海洋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减少航运产生的碳排放将是这方面向前
迈出的一大步。
种植更多的红树林和海草可以去除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甚至人类改变饮食结构,从海洋中获取更多的蛋白质,也可能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https://i.imgur.com/44AjoWc.jpg
气候变暖融化永久冻土层、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可能是气温上升的关键因素。
(Getty Images)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