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人机袭击沙国石油事件,暴露国土安全的危机
新闻来源: (须有正确连结)
http://bit.ly/2mkuOjU 科技产业资讯室
由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设施遭身份不明的无人机攻击。该事件促使韩国开始正视无人机恐攻的问题。专家指出,政府最好听取专业意见,着手保护核电厂、半导体制造厂和其他关键产业设施。
根据外媒报导,该无人机攻击事件是由多架无人机同时进行攻击,且飞行了至少1000公里,并压制了沙国的防空网络。
目前,韩国法律禁止无人机在核电厂周围行驶,若有需要,需经韩国联合参谋本部(Joint Chiefs of Staff)或地方航空管理局的批准。然而,根据韩国核能安全与保安委员会(NSSC)统计,今年(2019)就有10次无人机未经许可飞越了韩国的核电厂附近,有些核电站靠近釜山和蔚山等大城市。
根据专家说法,韩国以现在的条件,想要防止突发且同时的无人机恐袭事件是不可能的。一架时速360公里的无人机,每秒能飞行100公尺距离,而韩国小型无人机的雷达探测器,探测范围大约为5公里。据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orea Aerospace Research Institute)专家表示:“侦测到目标无人机后,必须在50秒内击中目标,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他说:“如果是10架或以上的无人机同时攻击是更难预防。”
很多国家政府正在努力处理这项可能发生的棘手问题,但解决方案仍然遥遥无期。例如,美国联邦航空总署正致力于透过在无人机中嵌入无线身份识别装置,追踪无人机,但相关的立法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从该无人机袭击事件,凸显了现代颠覆性科技(电脑芯片、GPS、AI、网络)助长无人机的性能大大提升毁灭性攻击的能力。虽然无人机应用面很广泛,却也带来风险及危机,未来,可能还会看到更多类似的攻击事件,特别是利用网络对不同目标展开协作能力的攻击。
※每日每人发文、上限量为十篇,超过会劣文请注意
⊕标题选用"新闻",请确切在标题与新闻来源处填入,否则可无条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