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torm.mg/article/1612852
许剑虹 2019-08-25 07:20
https://i.imgur.com/jvD2K5Q.jpg
1939年8月到1941年6月,由于《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整个欧洲大陆由纳粹党与共
产党领导的集权主义政权瓜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阻止这样的悲剧重
新上演。图为瓜分波兰的德国与苏联士兵握手合影,象征史达林与希特勒两大独裁者的钢
铁同盟。(塔斯社)
对于两岸与全球华人同胞而言,2019年最重要的历史纪念日莫过于10月1日,即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政的第70个年头。比较没有得到两岸关注的是,今年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
同时还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成立的第70年。以
布鲁塞尔为据点的北约,虽然看似距离与两岸十分遥远,可一切却又是与我们那么的息息
相关。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宗旨为何?与华沙公约组织(Warsaw Pact)是什么样的关系?
70年来,在防止欧洲共产主义扩散方面,北约达到了哪些成效?以布鲁塞尔为据点的北约
,又是怎么看待与其同一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同美国一样力挺反共盟友中华民
国,还是另有安排?北约曾经被苏联批评为“纳粹余孽组织”,这样的批评是否成立?
苏联解体后,华沙公约组织随之崩盘,何以北约继续存在?北约进入后冷战时代以后,对
维持欧洲区域稳定带来了哪些贡献?何为北约东扩?还有北约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
以及叙利亚等冲突中,扮演了哪些争议性角色。法德等国是否想摆脱美国掌控,成立属于
自己的“欧洲军”?俄罗斯又渴望与北约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笔者将在此,向国内读者一
一介绍。
敌人的转换:由希特勒到史达林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远因可追溯到1941年6月22日这个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日子。因为在此之前,依据1939年8月23日签署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大德意志国与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不只是盟友,而且还一起出兵瓜分了波兰。纳粹党人与共产党
人走到了一起,被英法美等自由主义国家视为世界的祸害。
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苏联相继侵略波罗的海三小国与芬兰,成为西方世界严厉谴责的
纳粹帮凶。苏联则在与德国结盟的同时,把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视为两个“帝国主义”
阵营的争权夺利,不存在正义的一方。但是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行动”(
Operation Barbarossa)改变了一切,让苏联与英国成为在东西两线抵抗纳粹德国的盟友
。
美国参战后,不只制定了“欧洲第一”的战略,而且还将击败希特勒视为打赢这场全球战
争的关键。但是美国要将足够的地面部队投射到西欧战场上,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做准
备,因此需要仰赖苏联红军的力量牵制德军。如今西方世界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肯定苏联
红军是真正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牵制了80%以上的德军。
https://i.imgur.com/5ro9Cow.jpg
希特勒远征俄罗斯以来,苏联确实成为一个同时为美英两国仰赖的盟友,牵制了80%的德
军。为了防止苏联投降,美英两国都向史达林提供大量援助,却不料只是在援助一个恶魔
打击另外一个恶魔。图为史达林格勒保卫战中,打到精疲力尽的德国陆军第6军团官兵。
(许剑虹提供)
为了防止苏联失败,英国与美国使尽了一切手段,经由北极海与伊朗把物资源源不断的运
入俄国。苏联得到了美国对外援助总量的35%,总金额达113亿美元,远比与美国在意识形
态相近的中华民国还要多。若无79,000来自美国的机动车辆,苏联是否能撑过“史达林格
勒保卫战”(Battle of Stalingrad)都还是个问题。但苏联的军事实力也因为这个原因
,被美英两国给养大了。
尤其在1943年夏天的库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后,苏联红军不只转守为攻,还开
始有了要拿下整个欧洲大陆的架势,让罗斯福与邱吉尔紧张了起来。面对空中数量庞大的
Il-2与Pe-2机群,地面上由T-34与IS-2等战车组成的钢铁纵队,美英两国不得不开始思考
“击败希特勒后该怎么办”的问题。正如蒋中正在抗战尚未结束,就必须要思考如何解决
中国共产党一个样。
于是就有了1944年6月6日的诺曼第登陆,名义上是要反攻第三帝国占领下的欧陆,实际上
是害怕T-34就这样一路往罗马、巴黎与马德里开去。自二战结束以来,苏联与今日的俄罗
斯政府便批判美英盟军“别有用心”,其实也并不完全是编造出来的。东欧诸国势必将在
战后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是美英两国要尽一切办法确保西欧不被赤化。
凭借美国与整个大英国协,甚至于自由法国、自由荷兰、自由比利时、自由挪威、自由波
兰、自由捷克斯洛伐克与自由希腊的军事力量,即便能阻止苏联红军前进,也无法确保西
欧不变成一片焦土。这对于整个基督教世界而言,都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事实上光是
从诺曼第滩头一路打到柏林,就已经让西欧成为人间炼狱。
英苏划分势力范围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既然战场上无法解决,只能靠政治智慧寻求共识。1944年10月,邱吉
尔在艾登外相陪同下造访莫斯科,与史达林还有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一同商讨如何瓜分
战后欧洲的势力范围。英苏两位领袖,用一张纸与一支笔就决定了巴尔干半岛的未来。除
了紧邻地中海的希腊90%被让给英国,南斯拉夫英苏两国各占50%外,其他国家通通被让给
苏联。
希腊与南斯拉夫境内,此刻抵抗德军的主力都已经是以共产党为主。不过史达林知道英国
重视地中海的航行自由,所以做为对邱吉尔在过去三年来支持苏联的感谢,决定让希腊留
在英国的影响之下。至于南斯拉夫的狄托,虽然是共产党人,但却是信仰与史达林南辕北
辙的“托洛斯基派”,并同时接受英苏两方的支持,所以各自维持一半的影响力。
到了1945年2月的雅尔达会议上,包括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整个东中欧,都由罗斯
福与邱吉尔让给了史达林。除出卖东中欧、外蒙古、中国东北与北朝鲜给苏联外,美英两
国还同意了苏联一个极为苛刻的条件,就是要将所有曾替德军作战过的苏联与南斯拉夫国
民交还给史达林和狄托。而且英美盟军在把战俘移交给苏联与南斯拉夫的过程中,不得询
问他们的个人意愿。
https://i.imgur.com/r3E2gtj.jpg
国人对于美英两国在雅尔达会议上出卖中华民国的往事记忆犹新,却不知道早在雅尔达会
议以前,邱吉尔就已经随便在一张白纸上把大半个欧洲让给了史达林。(美国国家档案馆
)
此决定,导致数以百万计的苏联及南斯拉夫“合作者”被美英盟军转交给史达林和狄托,
许多人因此惨死于共产党的乱枪扫射或者劳动改造之中。为此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到撤
退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无一不指控罗斯福与邱吉尔的行为是出卖盟友。可先不提亚洲战
场的情况,苏联红军在1944年8月已经进入波兰,即便美英与其强硬对抗也挽救不了东欧
国家被赤化的局面。
邱吉尔唯一能做的,就是确保西欧国家还能维持在自由世界的阵营之中,因为在希特勒进
攻苏联以前,欧洲大陆各国除中立的瑞士、瑞典外都采取亲近纳粹德国的外交政策。一个
被完全赤化的欧洲,只是把敌视英国的国家由法西斯主义变成共产主义而已。英国自1940
年以来饱受欧洲大陆国家排挤孤立的窘境,不会因为换了个史达林来主宰欧罗巴就有所改
变。
事实的发展也一如邱吉尔所料,苏联并吞了波罗的海三小国,还在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与捷克斯洛伐克扶持红色政权。虽然依据史达林的承诺,这些
国家将会由不排斥共产党人的联合政府统治。可是共产党人无论是否透过公民投票取得权
力,往往一上台就派遣秘密警察逮捕非共产党籍的政治领袖,将整个东南欧置于铁幕之中
。
https://i.imgur.com/1MBeUhQ.jpg
邱吉尔在一张白纸上把大半个欧洲让给了史达林。(美国国家档案馆)
史达林不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同时还是个不满于现状的机会主义者。他与由他亲自扶持
起来的共产党领袖,丝毫不打算履行对罗斯福、邱吉尔的承诺,致力于把红色革命推行到
西欧。此刻欧洲大陆上的盟军占领区,不是像希腊王国一样陷入内战之中,就是像意大利
王国那样面临大选,都给共产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天赐良机。
防苏联也防纳粹
此刻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具备单独抵抗共产主义革命或者苏联红军入侵的能力。代表极左
翼的共产主义越是嚣张,越会引起西欧各国极右翼人士的强硬回击。纳粹德国固然是已经
成为历史,可二战期间许多受到希特勒反布尔什维克大旗吸引,志愿参加武装武装亲卫队
投入东线战场的民族主义者却没有受到清算。他们潜伏于西欧各国,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
会。
战后严惩纳粹战犯的舆论甚嚣尘上,迫使这些右翼人士选择低调过生活。共产主义不只将
威胁民主政治,还将给欧罗巴传统文化带来毁灭性打击,让人们开始对盟军清算纳粹战犯
的政策产生质疑。其中质疑声量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指挥美国陆军第3军团进军德国本
土的巴顿(George S. Patton)将军。巴顿本可抢在苏联红军之前攻占布拉格,但却接获
艾森豪将军的命令停止前进。
身为美军的鹰派代表人物,巴顿想必对美国政府这种以“大局为重”,将大半个欧洲让给
苏联的行为十分感冒。巴顿对共产主义的敌视不下于纳粹党,据说还曾建议艾森豪将军重
新武装德军26个装甲师,将他们投入与苏联之间的战争。到底巴顿有没有向艾森豪提出这
个疯狂的建议,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但即便真得有提出,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被艾森豪否决
。
战后巴顿出任巴伐利亚军政长官,也因为在政府中留用了前纳粹党员,并当着媒体的面公
然质疑盟军“去纳粹化”政策,于1945年9月28日被艾森豪将军下令解除职务。等到共产
主义再度成为实实在在的威胁之后,主张留用纳粹党人的巴顿又被西欧精英视为先知。恐
惧红色革命的他们,甚至认为英美两国在二战时选择与“错误的敌人”开战,才导致共产
主义在战后壮大。
https://i.imgur.com/W73cG8x.jpg
巴顿(右)在重新武装纳粹对抗苏联的立场上,与艾森豪将军(中)、布莱德雷(左)将
军爆发冲突。(许剑虹提供)
尤其开战初期,德军曾经在东线战场上大败苏联红军,让人们相信与纳粹德国合作是遏阻
欧洲赤化的不二法门。但这样的论述一旦成立,不只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还有屠杀600
万犹太人的罪行都将被正当化,同时也将让英美两国失去一切干预欧洲大陆事务的立足点
。毕竟苏联能够壮大到威胁全欧洲,主要就是来自于战时英美两国提供的援助。
假若纳粹的“新秩序”,真的把欧洲大陆打造成天堂,那么英国与美国又有什么立场继续
干预欧罗巴事务?所以反共归反共,英美两国绝对不许纳粹主义在欧洲复辟。1947年3月4
日,时任英国外相的贝文(Ernest Bevin)与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Georges Bidault)
签署了《英法同盟互助条约》(Treaty of Alliance and Mutual Assistance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France)。
条约的签署地点,选在1940年6月4日英法联军被德军驱赶出欧洲大陆的法国滨海城市敦克
尔克。选择敦克尔克的原因,一来是象征英法两国延续自二战以来的紧密同盟关系,二来
则是代表英法两国高度提防纳粹主义在欧洲复活的可能性。后来在贝文外相的邀请下,比
利时、卢森堡与荷兰等被纳粹占领过的西欧低地国也陆续加入了此一协防体系。
所以到了1948年3月17日,原本介于英法两国的《敦克尔克条约》(Treaty of Dunkirk)
又扩大为《布鲁塞尔条约》(Treaty of Brussels)。《布鲁塞尔条约》的签署,则确立
了西欧联盟(Western European Union)的诞生,目的就是要延续这五个民主国家在二战
期间建立的联盟体系。延续这个联盟体系的宗旨,就是要确保纳粹德国被击败的这个二战
成果,不会因为苏联的壮大而被推翻。
1948年9月28日,《布鲁塞尔条约》签署国又进一步成立西欧联盟防御组织(Western
Union Defence Organisation),期待将五国的军事力量集结起来抵制德国的再武装。不
过此刻德国仍陷入被英国、美国、法国以及苏联分区占领的情况,而且连军队都没有。说
纳粹可能在德国复活,并再度领军进攻西欧,在1948年的环境中显得并不现实。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
因应共产主义的威胁,杜鲁门总统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就在欧洲采取行动。欧洲
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将军出于两个考量,拒绝了巴顿将军利用纳粹打击苏联的决定。一是
艾森豪将军不乐见纳粹复活,二是美国政府深知共产主义无法以军事力量击败。想要让欧
洲的老百姓接受资本主义,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日让他们的日子上轨道。
与同时代的中国大陆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太多破坏,强调“劫富济贫”的
共产党广泛受到民众欢迎。无论是希腊、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还是英美法占领下
的西德,通通都是共产主义孳生的温床。只有透过快速让老百姓“脱贫”的方式,才能阻
止共产党人透过选票在这些国家获得执政权。可见欧洲的反共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经济战
争。
英法两国的态度,就如一战结束时那般希望让德国永世不得翻身。但美国方面却认为,德
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应该保留下来,做为自由民主国家长期与苏联集团抗衡的资本。时任美
国国务卿的二战名将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很理所当然的把德国纳入他的援助
计划之中。这里提到的德国,指得是包括苏联占领区东德在内的整个德国。
就连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甚至于苏联本身,
也都被涵盖在这个“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之内。只可惜史达林将美援视为来
自西方的“糖衣毒药”,不许苏联与东欧卫星国接受。高达130亿美元的援助,就通通被
送到了西欧。此一决定,导致接下来的40年内,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远在东欧国家之上
。
老百姓的生活稳定了,就不会去接受任何极端的意识形态,无论是极左的共产主义还是极
右的纳粹主义自然没有生存空间。这是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中学到的教训,却没
有为英法两国所领悟。“马歇尔计划”的成功,瞬间让美国成为战后西方世界的老大,把
英国给整个压了下去。战后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美国也不能继续置身事外。
考量到地球是圆的,北美大陆与欧洲大陆仅隔着一道大西洋,两者的安全息息相关。更何
况苏联军队可经由北极圈,对包括加拿大及阿拉斯加在内的北美目标实施突袭,所以美国
与西欧的安全息息相关。外加加拿大又是大英国协的会员国,和英美都维持着紧密的关系
,也必须要纳入这个集体安全的架构内,一个跨大西洋的集体防御构想于焉诞生。
1949年4月4日,以西欧联盟的五个国家为基础,加上美国、加拿大、冰岛、丹麦、挪威、
意大利与葡萄牙等共12国在华府签署《北大西洋公约》(North Atlantic Treaty),拉
开了北约成立的序幕。此刻的意大利,已经由1946年的公民投票由王国转型成共和国,摆
脱了往日参加轴心国时使用的国号,背后自然是少不了来自美国的影响。
https://i.imgur.com/8OschRC.jpg
1949年4月9日,杜鲁门在《北大西洋公约》上签字,此时距离解放军第35军军长吴化文发
动渡江战役,一举攻下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的日子还有10天,此举似乎有些亡羊补牢,防止
西欧跟着中国一起沦陷之用意。(美国国家档案馆)
《北大西洋公约》的最大立意,彰显在其第五条上,即“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
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令人尴尬的是,绝大多数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国直到1949年都还处于战后重建的状态。尽管《北大西洋公约》
与西欧联盟防御组织平行存在,前者的作用是防御苏联,后者为压制德国,但一切都还是
要靠美国来独当一面。
但是1949年却也发生了两件历史大事,确定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与壮大。首先美英
动员庞大的空中运输力量,冲破了苏联红军对西柏林的封锁,令史达林一统柏林的阴谋难
以得逞.紧接着柏林空运奇蹟而来的,则是希腊王国成功镇压了国内的共产革命,确保地
中海的海上航行权仍牢牢掌握在英国皇家海军手中。
*作者为作者为中美关系研究、军事写作者。本文为北约七十周年系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