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法国:宗教与世俗国家的难题
新闻来源:
FT中文网
新闻网址: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9502#adchannelID=1204
新闻内容:文长慎入
1905年夏天,围绕天主教长袍,以及是否应该禁止在街上穿着教袍,法国曾展开一场激烈
辩论。左翼议员夏尔‧沙贝尔(Charles Chabert)认为,长及脚踝的黑色教袍不仅是对现
代性的侮辱,还提醒人们:君主制主义的天主教会对崇尚世俗的共和国构成威胁。为了巩
固世俗共和体制,他和同事们正推动一项法案,强制执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沙贝尔承认,有些牧师会觉得很难舍弃教袍,但“最聪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其他牧师
会欢迎这道禁令,将其视作解放。他虚构出一个害羞、严肃的神职人员,以之举例道:“
看看他。这装束将他囚禁在自己的无知中……让我们将这个奴隶变成一个人吧。”
政教分离法案的起草者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对此并不同意。他嘲讽道
,国家如果管制起服装,将被认为“不宽容”,甚至更糟,沦为“笑柄”。
快进111年,法国又一次就宗教服装发生辩论,这次的对象是“布基尼”(burkini)。8月
,30名市长对这种伊斯兰式全身泳装下达禁令,引爆了一场争端,暴露了强硬、不妥协的
世俗主义与比较自由化的世俗主义之间的陈年裂痕,并有可能撕裂这个仍对伊斯兰主义恐
袭感到震惊的国家。
研究法国知识分子运动的专家、牛津大学(Oxford)政治学讲师苏迪尔‧哈扎里辛格
(Sudhir Hazareesingh)表示,恐惧和多疑激励著沙贝尔的后继者。他说:“他们的政教
分离观旨在监管宗教,其特点是反教权。他们的目标是塑造一种共和身份认同。他们认为
宗教信仰是低等思想,是一种异化形式。”
不过就像1905年他们输掉了那场教袍之争一样,这些世俗主义强硬派在布基尼上再一次遭
遇挫折。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推翻了蔚蓝海岸(French Riviera)小镇卢贝新城
(Villeneuve-Loubet)颁发的禁令,为其他采取类似行动的市长确立了先例。行政法院表
示,中立是国家的义务,不是公民的,公民可以表达自己的信仰。
但是,鉴于明年将迎来总统大选,而民调显示极右翼党派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人气
高涨,这场辩论牵动着法国的神经。这个国家正在苦苦应对本土圣战主义和经济文化衰退
感觉。这场争论重燃了各方围绕穿戴“希贾布”(hijab,伊斯兰头巾)的矛盾,还让贫
困、失业问题严重的郊区(banlieues)再度成为焦点,参与近期伊斯兰主义袭击的许多人
在这些地方长大。
法国估计有500万穆斯林,是欧洲最大的穆斯林群体之一,这些穆斯林与伊斯兰教已成为
法国身份认同问题的中心课题。专门研究世俗主义的历史学家让‧博伯特(Jean Baubé
rot)表示:“早已告别的那几个世纪的光辉催生了一种怀旧感。对某些人来说,伊斯兰成
了我们一切烦恼的替罪羊。”博伯特支持白里安的自由主义传统。
世俗主义VS宗教
然而,法国人对伊斯兰的反弹超越了仇外范畴。它植根于对宗教的长期怀疑,而支撑这种
怀疑的是这样一个观念:信仰是件私事,仅限于家庭和宗教场所。佛罗伦萨欧洲大学学院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的伊斯兰专家奥利维耶‧鲁瓦(Olivier Roy)表示,这
一点使法国的世俗主义不同于美国或英国。
鲁瓦解释说:“在美国,政教分离的目的在于让宗教免受国家干涉,而法国的政教分离已
发展到将宗教从公共空间排除出去,同时推崇国家相对于宗教组织地位至高无上的观念。
鲁瓦表示,对法国人来说,融入主流社会意味着摆脱个人宗教信仰,或至少要淡化自己的
宗教信仰。这就是为什么法国人很难理解部分穆斯林(包括越来越多已经是主流社会一部
分的中产阶层)会出于并非社会歧视或宗教极端主义的原因想要表达自己的信仰。
2004年,法国禁止在公立学校穿戴希贾布,6年后又禁止在公共场所佩戴面纱。这场辩论
正在蔓延。经历过去一年半叙利亚难民涌入的德国,也在考虑是否颁布类似的面纱禁令。
但法国国内还有人呼吁采取更激进的行动。正力争在11月份赢得中右翼政党总统提名的前
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希望禁止在大学和工作场所佩戴面纱。他说,伊
斯兰“没有做好融入法国社会的工作”。他呼应了复活的国民阵线的诉求——后者的领导
人马琳‧勒庞(Marine Le Pen)希望将希贾布禁令扩大到所有公共场所。
左翼也有类似响应。法国的左翼力量植根于根深蒂固的反教权主义,又融合了西蒙娜‧德
‧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反天主教传统斗争激发的女权主义。法国总理、社会党成
员曼努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上月表示,布基尼和面纱是“奴役女性”的象征。
一如1905年白里安的嘲讽,瓦尔斯也遭到其他政客反对,但其观点在法国得到广泛认同。
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至2050年法国无神论者的数量将超过其
他所有群体。Ifop一项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法国成年人反对在街上穿戴希贾布或者在
沙滩上穿布基尼。
帕特里克(Patrick)和克劳迪内(Claudine)便是其中一员,这对不愿透露姓氏的夫妇来自
尼斯,他们坚信“宗教属于家里”。他们并不支持国民阵线——后者在最近选举中赢得尼
斯地区逾三分之一票数——但支持中间偏右市长的布基尼禁令。59岁的克劳迪内说:“宗
教不应该是拿来展示的事,宗教总是引起麻烦。”
他们家离尼斯海滨的“英国人散步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只有几米远。今年7月
,一个突尼斯籍的卡车司机杀害了在此庆祝国庆的86名民众,其中包括许多穆斯林,“伊
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宣布对这一袭击负责。夫妇俩表示,这场大屠杀令他们怀
疑穆斯林社区的忠诚度。
帕特里克说:“我们没有感受到他们有任何强烈反应。”在邻近的卢贝新城,裸著上身在
海滩上休闲的56岁的伊丽莎白(Elisabeth)更加直率:“穆斯林想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
加于人。如果他们想在这里定居,他们应该接受我们的生活方式。”
“国家辜负了我们”
穆斯林团体认为,布基尼禁令标志着法国不断深化的伊斯兰恐惧症。他们认为政教分离已
变成一个受尊敬的借口。法国政府表示,去年报告发生逾429起反穆斯林行为,包括侮辱
以及对人身和财产的袭击,这一数字是2014年的三倍。
代拉‧佩耶(Ndella Pay)自称是一名穆斯林女权主义者和反种族主义活动人士。她认为布
基尼禁令体现了法国统治阶层的性别歧视和殖民心态。
42岁的佩耶头上裹着希贾布,她说:“我们被告知要自由,需要脱下衣服。告知我们的是
谁呢?是白人市长,还有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的白人女权主义者。”她说,穆斯林女性
在法国遭到排斥,“她们不能上学,她们不能去工作,她们不能去海滩或游泳池。法国人
还不如沙特人。
其他女性穆斯林表示了异议。居住在巴黎北部城郊欧贝维利耶(Aubervilliers)的居民纳
迪娅‧乌尔德-卡西(Nadia Ould-Kaci)和纳迪娅‧本米西(Nadia Benmissi)表示,伊斯兰
原教旨主义者正试图将他们的规则强加于这一地区。她们表示,对于像她们这样选择不戴
希贾布的妇女来说,散步、购物或者去餐馆都变得困难了。
本米西女士表示:“如今,戴希贾布的不仅包括少女或皈依者。越来越多的小女孩都包得
严严实实。”这位62岁的女士生于阿尔及利亚,当年她在那里就不戴希贾布。然而,在欧
贝维利耶,她每天都会遭遇说三道四。“上次购物时,一名男子窥视我的购物袋,然后说
:这不是清真的。’在这里总有人提醒你,说你不是好穆斯林。”
本米西女士坚称,希贾布不仅仅是一块布而已。她说:“我们谈了很多自由,可是性别平
等呢?这问题为何不是同样重要?面纱象征著妇女的不平等地位。”
在巴黎东北方向上的塞伏朗(Sevran),生于法国的社工纳迪娅‧勒马德纳(Nadia
Remadna),对类似帕耶女士这样的穆斯林女权主义者十分愤慨。她说:“这些妇女认为,
进步就是她们可以在男人身后(而不是在地下室)祈祷。”当她15岁时,她的父亲将她带
回了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故乡。在十年时间里,勒马德纳不能上学,被迫待在家里——直到
她逃回法国。
因此,当她看到儿子因为觉得她的照片“不雅”而将其从家庭相册中拿掉时,她开始焦躁
不安。之后,她无意中在儿子的中学听到一名小伙子谴责一名少男,原因是头天晚上“没
有在清真寺看到他”。她很震惊地发现,小伙子并非学生,而是政府聘用的校监。
她说:“你把孩子托付给国家,以为他们在公立学校里受到保护,免受宗教影响,结果发
生了这样的事。政教分离原则在郊区并未得到实施。”她说,在郊区,当地政客为了争取
选票和维护公共秩序,和当地萨拉菲派(Salafist,逊尼派伊斯兰内部一种极端保守主义
运动的追随者)达成了协议。“国家辜负了我们。”
保守主义的崛起
过去30年希贾布在郊区兴起的同时,宗教保守主义和性别隔离主义的气势也越来越嚣张。
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教授吉勒‧凯佩尔(Gilles Kepel)的研究显示,过去20年里
萨拉菲运动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已大大增加——尤其是在第二代移民人群中。凯佩尔表示
,这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了沃土。
加拿大学者珍妮弗‧塞尔比(Jennifer Selby)在巴黎以西贫穷的Petit Nanterre区开展的
实地调查,突显了宗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妇女待在家中,男子(其中许多人
失业)则把时间用于监督女性居民的去向。
塞尔比表示,那些地段居住着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家庭,他们应对着高失业率、歧视和令人
压抑的全景敞视建筑——让人可以悄悄观察其他人的公寓楼。
在40年期间,法国政府投入了400亿欧元重建这类街区。然而,这里的失业率仍高于10%的
全国平均水平,居住小区深受犯罪困扰。
欧洲大学学院的鲁瓦表示:“贫民区的形成是个大问题。萨拉菲派正在填补政府留下的空
白。但这个问题不是通过管制希贾布就能解决的。”
身为历史学家的博伯特表示,对宗教符号的更多监管将会适得其反。他问道:“我们要不
要冒将穆斯林污名化的风险,将他们都视为共和国的敌人?”
他说,法国在1905年的决定是试图包容绝大多数天主教徒,这一决定收效不错:随着时间
的推移,他们接纳了共和国,一战前夕的法国是团结的。博伯特还说:“忘记历史的教训
是不对的。”
备注: 这篇文章诉说法国人在担心什么,为什么想要禁止穆斯林穿着,也反映法国大众
是如何看待法国内部越来越壮大的穆斯林社群 ,很有意思,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