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倏忽的尘埃——历史天平上的南海仲裁案(

楼主: YusaAoi (YusaAoi)   2016-07-23 05:13:52
倏忽的尘埃——历史天平上的南海仲裁案(七)
  公元671年,玄奘法师西行求法返回长安后的第26个年头。
  一位名叫义净的高僧,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求法路。但这一次,他并未选择西行
陆路,而是从南海出游。从扬州,到广州,义净搭乘一艘波斯商船出海,过琼州,泛海二
十多天后抵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义净在那里学习了半年声韵学后,孤身前行,先
后落脚末罗瑜国(今苏门答腊)、羯荼国(今吉打)、裸人国(今尼科巴群岛)等地,又
历时一年多抵达印度。义净在玄奘曾经学习过的那烂陀寺求学11年后又从南海返回,途
中在室利佛逝、末罗瑜收集并抄写佛经又10年。公元695年,义净返回洛阳。在西行
和游历南海的25年间,义净走访南海周边古国30多个,不仅给这些古国的文化与传统
留下了宝贵的技术,还把很多中华文化传播到这些地区。
  鲜为人知的是,同一时期前往印度的中国僧侣竟有60多位之多。而且,他们中的绝
大多数都取道南海,因为那时的南海,交通相对便利、快捷、安全。这些僧侣中,有些人
后来长期居住南洋,成为早期华侨。他们在研佛求法的同时,还深刻带动了南海周边的哲
学、文学、医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这只是南海史中短暂的历史片段。
  南海,成型于第四纪冰期的结束,海水上升,分隔开曾经连城一片的东南亚类次大陆
,中央洼地成了今天的南海,其地理历史不过万年。但是,正是这片年轻的水域,从肇始
之初就承载着周边各国最和平与纯粹的愿望,它们用叶叶扁舟为使者,相互交往与交融,
相互吸纳与学习。包容,是南海亘古未变的品格,这种特性,造就了这片海域长期的稳定
与发展,使之从未像地中海或波罗的海那样被无休的战争所纠缠,直至西方殖民者的到来

  南海广阔海面上,南海漫长人类活动史中,不仅各类宗教和思想流派在交汇与碰撞,
各种技术也在流传与分享,各种物种广为传播,各种文学生根与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力量。
今天,在南海周边的巴城、泗水、马尼拉、万丹、北大年、马六甲、吉兰丹、大城、八莫
等地,很多古代文明交汇点的特征依稀可见,那是南海包容品格的传承。
  技术分享是南海包容品格传承的重要动力。在今天的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缅甸,
有一种类似筒裙的下裳服饰,在马来西亚叫“纱笼”,泰国叫“帕同”,老挝叫“帕辛”
,缅甸称“隆基”,据传可以溯源到三国时期。当时,吴国孙权派朱应和康泰出使扶南国
(今柬埔寨一带),帮助当地人改进了织布技术,创造出用布围裹的下裳,改变了当地男
性裸俗的习惯。在农业方面,《闽书》详细记载了明朝万历年间番薯从菲律宾传入中国的
经过。而宋代时中国南方种植的水稻,据《事物纪原》记载,则传自占城,即今天的越南
。在工艺方面,交趾(今越南)的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法在汉代就传入中原。明朝永乐四
年,明成祖营建都城北京,交趾宦臣阮安负责总体设计了北京城留存至今的九门内城格局
。他后来还参与了紫禁城的规划。在中医药方面,今天我们熟悉的薏仁米,传自越南;乳
香、片脑、沉香、降香则来自马六甲、彭亨、柔佛一带;苏木、大枫子、胡椒、槟榔传自
暹罗(今泰国);而白荳蔻则由柬埔寨传入。这些外来药材传入中国的情况,被记述在《
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等医书中。
  人文交流是南海包容品格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朱应和康泰出使后的东晋及宋齐梁陈时
期,扶南遣使中国20余次。位于今天泰国南部的狼牙修国在公元515年至568年间
经南海来使4次。明清时期,暹罗在公务、翻译、外交、财政等各领域还大量任用中国人
为官吏。《海国见闻录》写道,暹罗“尊敬中国,用汉人为官属。理国政,掌财赋”。为
了能与南海周边国家更加通畅地交往与沟通,中国不少朝代都有官办的外语培训机构。明
永乐五年,朝廷设“四夷馆”,隶属翰林院,馆内有“缅甸馆”“暹罗馆”等,选国子监
生学习外语,聘外国教师授课。1577年,朝廷从暹罗请回4位教师握文源、握文帖、
握文铁和握闷辣,招收学员12人。1371年,暹罗还向明朝朝廷派出第一批官员组成
的留学生,在北京的国子监学习汉学。
  艺术交融是南海包容品格传承的内涵外延。《后汉书》记载,公元120年,掸国(
今缅甸)王雍由调向东汉宫廷献“幻人”。他们算是最早期的魔术师,能“变化、吐火、
自支解、易牛马头”。唐朝白居易有诗“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
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描述的则是骠国(今缅甸)艺人献乐长安的景象。还有,中国古
代制瓷艺术的每一次改进和创新,离不开南海交通与南海周边各国的丰富物产。明代彩瓷
工艺走向巅峰就与郑和下西洋从苏门答腊和槟榔屿带回的苏泥、勃青以及文莱、苏门答腊
的紫啡、胭脂石密切相关。
  这些故事,很多西方人未必知道,也许不屑于知道。但他们必须要知道,历史上的南
海,见证过列国纷争,见证过陈兵论战,见证过殖民侵略,见证过干涉占有,见证过掠夺
压榨,见证过文化清洗,见证过阴谋诡计。今天某些西方人演绎的一切伎俩,在历史面前
,如尘埃般,不名一文。
  历史上的南海,广博浩淼,胸襟开阔,包容以宽。
 历史上的南海,把那些正向的能量一一加载史册。至于那些鸡鸣狗盗的勾当,只会随
风飘散,不留影踪。
  在涵今茹古的南海历史巨幅卷轴中,在历史的天平上,南海仲裁案之流的小把戏,宛
若微尘,倏忽飞散。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7/20/c_1119248874.htm
作者: cangming (苍冥)   2016-07-23 13:29:00
既然是小把戏干嘛疯狂强调 还po了七篇系列文 不得不说这文还真是奇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