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讨论] 核能争议,你也看的懂 -8- 核能묠…

楼主: dreamysky (官小职卑 权轻位贱)   2011-04-02 00:30:07
※ [本文转录自 politics 看板 #1DaodCl7 ]
作者: aloba (aloba) 看板: politics
标题: [讨论] 核能争议,你也看的懂 -8- 核能与核弹
时间: Wed Mar 30 21:02:00 2011
核灾核弹核能,差一个字,其实背后意义就差很多了。
常会有人问,核弹不是在日本爆了两颗吗?也不过是地图重划,
那为啥这次会有:‘东日本全毁’的说法呢?反核电人士为什么
总把核事故描写成地狱景象,几百年寸土不生呢?
其实两边都是错的,让我们来看看撇开反应炉之后,更大的危险。
清大有核工原科两系,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常回答:‘核工负责盖电厂,万一爆了,原科负责估计灾情,决定要撤到哪’
核弹和原子能都是分裂没错,核弹多了暴风和热伤害,
但在最初的爆炸过后,针对放射污染,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一样的:
‘什么样的核种、多少、透过什么方式、分布在什么地方?浓度有多少?’
核种决定危险程度和半衰期;
总量决定到底有多少核种可以散播;
风力散播可以很远,水体散播非常麻烦。
分布在建材这种地方,主要是体外照射;食物饮水里,就是体内轰炸。
浓度在散播上是最厚的结果,但对我们却是最重要的。
浓度(应该说活度或照度啦,不过那又太专业了)够低,基本上就可以忽略,
浓度够高,就得想办法除污或者撤退了....
那回头来看原子弹和核事故
核弹(中空炸) 核电事故或是核废料
核种多寡 数十公斤 数十吨~数百吨
核种种类 铀钸钍钴八啦八啦* 铀锔鋂钸锶八啦八啦*
散布方式 飞散 以电厂为圆心,藉风力或地下水传播
分布地点 空气落尘为主 以电厂为圆心之落尘及地下水
*核弹原子炉种类太多,列出来意思意思
核武的设计,本来就是希望炸弹越轻越好。核武最讨厌的就是反应不完全,
但事实上,小男孩扣除引爆设备,四公吨的外壳,目的只是把反应中的‘弹心’,
关在壳里,一方面提供足够的震波与压力,二方面反应多几个 ms 也好,
威力就差很多了。所以四吨的炸弹,弹心只有几十公斤。
所以对于广岛而言,核弹六十公斤的核种中,有 1Kg 产生了和分裂反应,
剩下的去哪了?炸飞了。
核电厂的话,因为每年大概要更换40~60 吨的燃料棒,考虑其浓度很低,
(一般来说 4% 是下限),而且还有外壳包附材等玩意,就取个 1% 吧...
如果这么算,炉心里的核种也不过六百公斤,没啥好怕的对吧...XD
问题是我们拿福岛做例子。只要‘微量’(东垫说的)炉心物质溢出,
量出来的水面数据就有 1Sv 了....
所以核能电厂灾变的问题在于:
1. 灾变中央的核种量,放射性,远高于核弹的残留
2. 量太大,核种会污染其他物质,所以扩散除污都比原子弹难太多
所以不断有人拿原子弹跟核灾类比。
其实原子弹是当下比较可怕,但同样经过十年,因为原子炉的核种量实
在太大,所以长期广岛现在早就复兴,而车诺比尔周围三十公里还是禁
止居住,原因在这里。
在广岛的核弹,核种只有六十公斤。
我们常听到一种说法:车诺比不会发生在西方核电厂,不会核爆;
这又是另外一种科学话术。
车诺比有两个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苏联的恐惧:
熔融的炉心发生核爆
人类最小的核弹大概是五公斤,最大的核弹是名为‘沙皇’的怪物,
重 27 吨,里面的弹心也不过十几吨。
资料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B2%99%E7%9A%87%E7%82%B8%E5%BD%88
爆炸的影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3MDMyODI4.html
车诺比炉心理大概有180吨核燃料...而且当时专家评估有可能因为接触水
而发生核爆,真的核爆。
180 吨的核种爆起来,是可以轻易打破沙皇的纪录,亲手打造沙皇的俄国人知道
这点,所以又是几万矿工到灾区,只为了在原子炉底下挖一个隧道。
的确,西方的民用原子炉,是不用担心变成原子弹的,这是真的。
另外还有比如说用石墨当减速剂啦,燃料棒设计阿啥的,车诺比尔和西方原子炉
的确不一样。
http://0rz.tw/481kx
但这就是话术。
车诺比尔的那个大洞因为功率上升而爆掉。
福岛则是因为氢气而爆掉。
打个比方吧,某 K 公司号称使用外星科技的电容,绝对不会发生隔壁
老王那种报浆事件。
结果,老王家的产品由上方爆,K公司的电容一样爆浆,只是从细缝里爆,
爆的比较小.....@_@l
核能话术说的是:‘跟车诺比不同,不会核爆’
没说出来的是:‘会氢爆...而且接下来SOP没写....’
这就是话术阿。
站在放射污染的角度来说,现在福岛和车诺比的差别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但还是要感谢围阻体和深度防御,目前灾难是成功的被迟滞,没有像
车诺比一样爆炸爆炸火灾泄漏一起来。
终于可以离开原子炉,走到旁边的废料池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