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Submit
Submit
选择语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PTT
Hakka-Dream
[新闻] “发现‘台南客家人’系列之四”独家专访刘华奇的北客家族在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4-11-25 09:16:32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255924
“发现‘台南客家人’系列之四”独家专访刘华奇的北客家族在白河落脚的变迁故事 找
回客家文化根源
2024.11.15 17:05pm
文 / 放言编辑部 叶思彤
https://i.imgur.com/da5stJg.png
北部客家人为何迁移南方白河?刘华奇老师以家族故事揭开文化交融与客家人坚守家园的
心路历程。
竹门国小的刘华奇老师是道地的白河客家人。2016年,他选择回到故乡,为保存白河的客
家文化尽心尽力。此次,放言编辑部独家专访刘华奇老师,他娓娓道来家族故事,并回顾
台南北客的历史与白河客家文化的保存,展现出台南客家文化的兴衰变迁。访谈中,刘华
奇老师流露出对故乡白河深厚的热爱,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
北客南迁至白河!刘华奇:爷爷因工作关系从新竹南迁到白河,便一直待在这里
日治时代,药厂在台南成立,需要劳动人口,刘华奇老师的爷爷与大多数北部的客家人相
同,因工作关系而从新竹南迁到白河,便一直待在这里。刘华奇老师回忆:“在我们爷爷
那一辈,大部分男性没钱娶老婆,也没有自己的土地、房屋,哪边有工作就往哪边移动。
”
彼时的白河,可听见海陆腔、四县腔,如刘华奇老师的爷爷讲海陆腔,奶奶则是四县腔,
不同腔调并不会造成沟通上的困难,而四县腔又分为北四县腔、南四县腔,当地人多属于
北客南迁,因此,以北四县腔较为常见。
https://i.imgur.com/PS1SVEw.png
刘华奇老师与父亲合照(来源:刘华奇提供)
刘华奇老师的北客外公曾经拥有叶家菸楼
刘华奇老师的母亲也是客家人,从小就在白河长大,但他已不清楚自己的父亲最初从北部
的何处迁徙过来,自有印象以来,便跟随着父母在白河村庄内到处搬家,曾在林子内、三
间厝等村庄居住过,直到十八、九岁结婚之后,才迁到现在居住白河区崎内里的村落“鹅
酒坑”,安定下来。
https://i.imgur.com/guSYvuk.png
白河区崎内里鹅酒坑的伯公祠(来源:简辰全提供)
https://i.imgur.com/f6cFOQF.png
鹅酒坑日治时代的地名(来源:刘华奇提供)
林子内有一间菸楼,原为刘华奇老师的外公所属,当时为了移居,外公将菸楼辗转卖给一
位叶姓客家人,即为现今的叶家菸楼。遗憾的是,因多处毁损早已看不出菸楼建筑的原有
样貌。另一方面,由于菸叶为特许行业,自政府停止收菸后,居民不再愿意种植菸草,白
河的菸楼几乎消失殆尽。
https://i.imgur.com/qj3Ejgd.png
台南市白河区汴头里林子内叶家菸楼(来源:竹门国小提供)
同在日治时期,台湾糖业的出口量高,因应所需,除了树薯之外,当地多数人种植甘蔗,
采收后由牛车载去火车站,送去糖厂制糖,糖厂关闭后,糖的来源多转为进口,白河山地
改种果树,如柑橘、柳丁、荔枝等;平地以牛耕田,改种水稻或蔬菜。
刘华奇老师的外公当时从事买卖牛只的生意,购买小牛,养大之后再卖出去,母亲负责看
顾牛只,当家里牧草不够时,便骑脚踏车,到处去割野生牧草回来饲养牛。
像亲人一样的存在:白河的义民爷信仰与村庄内的“伯公”
由于白河移民人口多,各地的闽南村庄,普遍建立了妈祖大庙,而客家人在白河属于少数
,信仰中心以义民庙为主。义民庙主庙位于新竹,从新竹分香火到嘉义,涵盖范围广泛,
组织缜密,各地皆有负责人,时间到了,就通知各户客家人缴钱祭拜,后来村民多到外地
工作,户数变少,在地从几十个人,到剩下十几个人,组织自动解散,这样的信仰便因此
没落。
https://i.imgur.com/I26zNW0.png
嘉义褒忠义民庙,以前举办杀猪公比赛,现今已经没有再举办。
刘华奇老师补充:“村庄内还有一尊土地神祇,闽南人都称呼为土地公。客家人尊称为‘
伯公’,我们认为祂是十分亲近的神明,当成亲人一样,像爷爷的哥哥那一辈。”由此可
知,对于刘华奇老师而言,伯公信仰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象征著客家人与土地之间
深厚连结的情感依托,给予居民精神支柱的力量。
https://i.imgur.com/HasSoEd.png
崎内里鹅酒坑的伯公祠(来源:刘华奇提供)
https://i.imgur.com/OKZm5yI.png
伯公庙轮流点香的香牌(来源:刘华奇提供)
白河客家饮食的文化融合
谈及客家特有的饮食文化,刘华奇老师举了几个例子,如他们会将芥菜装到瓶子,以盐醃
制加工成咸菜、梅干菜,以及醃制酱笋、萝卜干等。菜包、艾草粄下面会垫柚子叶,带有
柚子的香气;闽南则会用香蕉叶、芭蕉叶。祭拜供品也有所不同,闽南人以一碗碗煮好的
“菜碗”准备祭祀,客家人则是三牲“鸡、猪、鱼”。
https://i.imgur.com/gzPPEt4.png
白河永安社区长者们烹煮的在地客家菜(来源:竹门国小提供)
https://i.imgur.com/CHRSPt3.png
民国112年客家委员会综合规划处吴克能处长(图中)与台南市政府尤天厚副秘书长(图
左)与民众们品尝白河乐龄中心各据点提供的各项客家美食。(来源:竹门国小提供)
不过,毕竟白河不像桃竹苗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客家庄,闽南与客家族群融合地很快,饮
食习惯上区别不大。刘华奇老师说道:“白河在地没有特别标榜的客家菜,大家常说的客
家小炒,我们当然也会炒,但不是特有或主要的,其实在以前是有什么就炒什么,没有规
定要加哪些食材,既定印象的鱿鱼、芹菜、豆干都是后来才有。”
https://i.imgur.com/fDvMQal.png
白河区升安社区办理乐龄社区长者客家文化介绍及客家美食、在地客底聚落民俗信仰的活
动。 (来源:竹门国小提供)
随着闽南与客家族群的融合,白河地区的客家菜逐渐受到闽南文化影响,传统上那些具代
表性的食材与菜色,也随着时代演变而有所调整。然而,客家饮食的精髓将自然食材进行
巧妙的保存与转化,展现了客家人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与文
化,台南市政府近年来也透过举办客家饮食文化活动,促进了不同族群间的认识与交流。
“台南限定-客家人×客家美食×客家故事”活动 (来源:台南市政府)
以录音、录影形式保存客语传统词汇
刘华奇老师所在的村庄都是客家人,隔壁村庄皆为闽南人,距离相近的两个村庄,并没有
发生如外界想像中的闽客冲突,反而因生意上的频繁交流,互动熟络。刘华奇老师表示:
“隔壁村庄的居民不见得会学客语,为了沟通,反倒是我们村庄的居民会学闽南语,练就
了两种语言。”
刘华奇老师认为,随着现代化的需要,近年来产生许多新创的客语词汇,例如以前没有电
视,客语自然也不会有“电视”的字眼,因此这个词汇是在后期才出现;相对地,一些古
老的用词,久而久之将再也没有人听过,可以借由录音、录影的形式保存下来,以后再回
去听,透过完整句子,从中真正了解某个词汇的意思,以免让客语就此逐渐消失。
刘华奇老师透过自身的故事,描绘了台南客家族群在时代变迁中不懈的韧性与坚持。随着
城市化的加剧,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但他期待透过推动客语教育与文化保存,继续
为这片客家土地留下更多的故事。
作者:
ling621
(%%%)
2023-01-05 12:44:00
https://i.imgur.com/Nvhz7L7.jpg
闽南沙文洗文仔 省点力气贴这些族群假和谐文 不如去骂你的闽南同伴不要搞沙文
继续阅读
[新闻] “发现‘台南客家人’系列之三”独家专访简辰全谈台南客底
CCY0927
[新闻] “发现‘台南客家人’系列之二 ” 专访客家文学代表性作家利
CCY0927
[新闻] “发现‘台南客家人’系列之一 ”专访守护客家语言与文化的
CCY0927
“Hakka客语输入法”APP正式上架!
akai109
[新闻] “原乡人”返拍摄地美浓播映 客语版重现经典
CCY0927
客家话爱好者们!Hakka客语输入法APP上架啦!
akai109
[新闻] 台湾客家音乐前进大马 凸显多元文化交融力量
CCY0927
讲客广播电台被公认是非客家人学客语的重要管道
akai109
讲客广播电台被公认是非客家人学客语的重要管道
akai109
讲客广播电台被公认是非客家人学客语的重要管道
akai10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