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满180天发文门槛了,
小弟跟新竹米粉有很深的渊源,应该有立场来发篇文章说说我的看法,也算小爆挂吧?
之前这议题我也有在新竹板po文请人转过,解释过整个政策的来由(八卦板搜#1Jcpsus2)。
建议有兴趣的乡民也翻一下那篇文章,谢谢。
在文章开始前,想先引用一句柯P的话作为这个事件的注解:“在这社会什么是对什么是
错其实很清楚,只是在这个国家对的事情没办法去做,而错的事情一直在做。”
全文颇长,不想看太长可PageDown到【短版文章开始】的地方看起。
【全文开始】
个人认为基于食品安全跟基本的消费者权益,
将包装标示清楚是理所当然的,这点根本不用争。
所以新竹(米、炊)粉的业者是在争什么呢?
先来说明一下这个政策(指米粉的部分)的目的,
其实是要确保市场上出现“米粉”二字的产品至少都有50%含米量。
(100%可用:米粉二字、50%↑可用调和米粉四字、50%↓不可出现米粉字眼)
在这边我想举果汁为例,相信常去便利商店的乡民都有发现,
某个纯x茶的包装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几个大字“果汁含量未达10%”
但是它有被要求更改品名吗?没有。
新竹米粉的市场现在就很像果汁市场,唯一不同的是,
“新竹米粉”四个字几乎已经是个代名词,这也是业者所争的点。
当你被问到新竹有什么名产?一般都会回答“米粉、贡丸”
殊不知未来人家到新竹买“新竹米粉”时,
老板拿给你的是写着“新竹炊粉 含米量10%”的包装。
虽然现在也是含米量10%,但对一年买一次来送礼的人而言,什么叫做炊粉?
而且有没有发现,是“新竹炊粉 含米量10%”哦!
也就是说,跟果汁市场相同,米粉包装上面也得明显标出含米量…不觉得有点多此一举吗?
难道消费者看到“含米量低于10%”、“含米量0%”、“本产品不含米”时,会不懂意思
吗?
*******【短版文章从下面开始】*******
再回来说说政策,
政府的立意是好的,希望消费者买到“米粉”时都是有50%以上的产品,
可是却忽略掉“新竹米粉”这四个字的意义。
什么意义?没有米的米粉吗?并不是。
或许各位不知道,新竹米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其实是很高的。
至少在米粉市场这一块,新竹米粉算是很有名的。
(下面只专指“在新竹真的有设厂的米粉业者”,不包含其他不在新竹的“新竹米粉”)
就我所知,以前统X、康X傅似乎都曾找过新竹米粉业者来代工其品牌,
甚至有意愿请业者到大陆设厂制作,但都被婉拒了,所以有人说业者都死要钱?呃?
而在日本无印良品贩售的米粉,也是新竹在地米粉业者制作的米粉。
还有前两年有个美国部落客票选全球最难吃方便面,连新竹米粉也榜上有名(算好事吗XD)
但看看卖场上那些大厂与架上寥寥可数的“在地新竹米粉”,新竹米粉其实都堪称夕阳产
业了,以一般业者来说,产量并不大,一来是并非全自动化,二来是销货通路少。
所以有人说外销跟内销的包装区别就好了,
事实上,当然可以这样做,但是成本高,而且外销跟内销的产量、销货速度不同,
各位在各大通路所见到的大厂,为什么包装可以变得很快?
就是因为他们销货快,且有足够的经费一直改包装。
可是新竹米粉这种传统产业,根本没一家能跟大厂相比较,
从近年因食安问题不断导致销量下滑,到去年新闻报导,再到今年彻底更换包装,
其实很多业者都快撑不下去,要怎么双管齐下的做两种包装呢?
更不用说包装袋都是大量制作的,如果同产品一次要搞两种包装,
光屯这些包装袋的存货,风险就很高了。
再来是说,新竹米粉从民国60年代就已经开始有添加玉米淀粉在制作,
进入机器包装时代后,产品上也都有标示“(玉米)淀粉”,
甚至在米粉公会的官方网站上(约2002年前后就已经建立了)都明确标出添加玉米淀粉的
理由及时间点。
所以业者真的都是黑心、无良吗?
至少比起某些大厂,我所知道的米粉业者,几乎都是以最少添加物在制作米粉的。
***********【短版文章结束(可加看文末注解)】*******
我在这边提供各位几个米粉的辨识点,各位选购时可以参考看看。
(可惜大卖场几乎没有新竹米粉自己的品牌,不完全没有,可以找找看)
一、米含量
米含量越高,米粉在炒煮、冲泡时越容易软掉、烂掉,翻炒太多次会碎得很严重,
针对这一点有两种方式:
1.添加物(以新竹业者为例,一般是玉米淀粉为主、化学添加物其次)
2.烹煮者的技术
如果手边有尚未标示成调和米粉的统二肉燥米粉,
或者可以找炊粉跟调和米粉来比较看看,调和米粉应该明显软烂。
我并不是在吓唬各位纯米不好吃,
新闻报导后,我有幸常常吃到纯米(没有任何添加物,只有水跟米)的炒米粉,
如果原料不是放在仓库太久的米,炒出来的米粉味道是有“淡淡的米香”,
但是如果用的米是旧米,会很明显有一种臭味,很难接受。
而如上所说,依照厨师的技术不同,每次炒出来的米粉都会不同,
我吃过炒出来很正常,没有断很严重的米粉,但也吃过断到要用汤匙挖的米粉,
端看炒的技术(这特性在一般餐厅、小吃摊、办桌,应该很难被接受吧?)。
二、成分标示
如果你手边刚好有在新竹本地生产的冲泡米粉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叫新竹米粉却不一定都在新竹生产),
你可以跟大厂的包装成分来比较看看,
我想你会明白我之所以说米粉业者并非无良业者的原因。
(在这次风波后,我想会不仔细标示的业者应该非常少了,所以……)
三、冲泡米粉的“形状”及“碎屑”
如果是大厂的冲泡米粉,打开包装后,
你会发现碎屑并不多,而且米粉形状蛮整齐的。
这是因为制程跟传统米粉业者有所差异,
在这个大厂是用自动化机器在制作、定型,传统业者在这个步骤则是手工。
这个差异会使米粉的碎屑多寡出现不同,
当然有一部分也是化学添加剂的多寡有所影响。
至于口感或味道有没有差,我就不是很清楚。
结论是,最近冒出的这个争议,我想政府跟业者都有问题,
政府一开始这个政策就多此一举,但去年底就有草案出来了,
业者却也没有针对这一点提出修正,反而现在才出来争这个点,
我觉得是有点太晚了,但如果能改成只要明确、明显标示含米量,我想也是好的。
发文是希望各位乡民们能冷静点、客观点的想想看,
难道你去买米粉时看到含米量0%,你还会以为他有米吗?
之所以希望保留“新竹米粉”,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品牌名称”,
并不是单纯因为“降低成本、赚更多”好吗?(注1详述)
(我有解释为什么我认为不只是这样,希望你有看到,没看到可以往上拉回去看。)
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付高于现在三倍的价格去购买“100%纯米米粉”。
跟消费者解释后,还是有很多消费者觉得其实10%含米量的米粉是不错的,
当然,的确也有很多人愿意花钱把100%、50%、10%的米粉都买回去吃吃看,
这端看个人的意愿,我觉得业者本来就应该做到这样的落实标示,
所以我才认为“明确、明显标示含米量”就已经很足够了,不是吗?
注1:
其实纯米米粉的利润远高于玉米淀粉,因为添加了玉米淀粉跟米,还要面对市场削
价竞争,价格一直掉,再来就是降低产品的重量,反而没有利润可言。
如果纯米制作,反而难以削价竞争,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并没办法接受其价格。
(就我所知道的纯米米粉vs10%米粉,价差至少三倍以上,更不用说原本吃0%米粉的)
(如果用最低价跟纯米米粉来比较的话,最多可能差五倍。)
注2:
传统上,米粉本身分为两种:炊粉、水粉,是以制程及成品粗细做为区别,
新竹米粉是属于“炊粉”,其制程是蒸熟,产品是细如发丝(非常细)的“细米粉”;
彰化米粉是属于“水粉”,其制程是煮熟,产品是较粗的“粗米粉”。
有些人说“米粉”=“水粉”,是因为一开始的米粉的确就是属于水粉,
甚至以前的新竹米粉也是如此。
一开始之所以选择在新竹制作米粉,就是因为新竹风大,
利于将“水粉”风干,所以才有九降风利于制作米粉的来由。
后来新竹米粉发展成“炊粉”,而且技术很好,
产品声名远播,所以现在普遍都是炊粉。
(风干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科技进步下,亦能用烘干缩短时间,
不过风干跟烘干还是有差的,有兴趣者可以自己买来比较看看)
文章很长,不知不觉就把想表达的一次说一说,这也算是米粉产业的小八卦吧。
如果有兴趣的人也可以在底下问,或是有什么想了解的,
但希望可以将我另一篇跟这篇都先看完,谢谢。
谢谢辛苦看完整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