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Christianity 看板 #1ISUQwYU ]
作者: jdcbest (杀生为护生 斩业非斩人) 看板: Christianity
标题: [情报] 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
时间: Thu Oct 31 13:12:24 2013
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
作者 陈小小 2013.09.29
在国小就已憧憬爱情,升上国、高中,嗜读罗曼史小说。然而,
小说令我以为亲密关系就一定是性爱。脑袋不是很清楚的我,
还接受了小说的“男人要有婚前性行为,才能给女人幸福,
但女人不可以有婚前性行为”的错误观念。
进入大学自由的殿堂,我们这些大学生,或凭人类本能,或依循原生家庭的习惯
、或带着互相冲突、残破零碎的两性观念,寻找机会实际操作谈恋爱,渴求亲密。
在爱情还没来临之前,有份问卷调查先来:“你认为谈恋爱可以发生性关系吗?”
工学院的我们,班上只有八个女生。四个写“可以”,四个填“不可以”。
当时,这题就是两个答案,一种是“不可”,因为性是危险、罪恶、堕落;
另一种是“可以”,只要注意安全,性可以带给人自由与解放。
女性主义成功地教育一半的女生,女性拥有身体自主权,要不要跟男人发生性关系
,我们自行决定。我虽然填下“不可以”,但是我不知道到底哪个答案才对。
我一方面钦佩修女修士守贞的完全境界,同时又羡慕后者,
可以当一个所谓的文化高级人,自由解放身体。
然而,大学四年过去,同侪实验下来的结果:
有性关系的恋爱,一开始处处是春天,但很快的,大约几个月,感情就会变质。
女的希望成天跟男的腻在一起,让男的感到窒息到透不过气,
当男的稍微忙功课有所疏离,女的便被更深的恐惧与更多的不确定所吞噬
(男女角色反过来的,也有)。
反而谈恋爱坚持保守身体的,看起来愚昧落伍、跟不上主流文化,
但是两人反倒在肉体亲密之外发展出更多的共同兴趣与关怀,
有些进入礼堂结为夫妻。即使没有结婚,分手虽有伤心,却没有太多遗憾,
也不致于影响与下一位的交往。
大二我成为基督徒,从圣经中,才稍微明白“性与爱”。性可以是罪恶、堕落,
也可以是自由、幸福,端看人是否有照着上帝创造的心意来使用。
性是上帝给人的礼物,是上帝特别为夫妻所摆设的丰盛宴席。
但在婚姻关系之外,或婚前性行为、或婚外性行为,就只会带来危险与痛苦。
但我的理解,也仅于此。
然而,唐慕华的《真情真性》一书,却对上帝特别为人类创造的性与爱,
很透辟独到的分析。也让我对青春时期,同侪各个不同的经历,
有恍然大悟的了解。书上写着,
“今日美国大部分的性行为,都基于人们无法分辨社交和肉体性特质的差别。
整个大环境,人与人越来越欠缺亲密,于是渴求社交性特质,
但却用肉体性特质来填塞。”
于是我终于弄明白,当时大一谈的恋情为何只有短短两周?
那是因为我渴望的不是爱情,而是渴求亲密的友伴关系。
盼望有一两个好朋友知我、懂我、欣赏我、接纳我,但是我却找了一个男朋友
,以此来满足这种需要。
难怪,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跟他并肩走在榕园散步,
专心地聆听着彼此说话,哼唱着歌。如唐慕华所说,
“很多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性’,而是渴求有人真正关心自己,
感到安全感和安慰,知道自己在痛苦中并不孤单。”
当然,爱情里也可以获得相知、相惜、欣赏与接纳。然而,
主流文化把爱跟性绑在一起,所以谈恋爱的时候,还没结婚,
男人就向女人索求发生性关系,女人为了亲密关系,于是用性来交换,
没想到却尝到更深的孤寂。
我有几个朋友,就这样一直更换异性伴侣,在他(她)们身上,
我看到“性”联合是如此的脆弱,甚至带来更深的孤寂,身心俱疲。
而我很幸运地,在基督信仰群体里,找到亲密的社交友群关系—弟兄姊妹,
大家在耶稣里面,真诚地彼此相爱,不需用“性”来交易。
至于男女共同的问题:“如果你将性行为留待到婚后,
但到了那时却发现它并不好,那怎么办?”唐慕华先问一个关键问题:
“好,是什么?”接着才指出承诺与委身的好,比肉体短暂的好,更好。
接著书上说,“我性生活好的地方是,我对性生活的一切知识都是跟太太
一起学懂的。我们从来都毋须怀疑,自己的配偶有没有将我们的性技巧
跟别人比较。相反,我们一起发掘,什么带给我们欢愉,什么是好的。”
这正是我婚后的经历。承诺、委身、肉体,达到一种性平安,
这又是书中探讨的另一个深度课题。
一个和很多伴侣“做爱”的人,怎么够以值得信赖的承诺,
以独特的方式相爱?“性联合,述说著独一无二,并承诺著维持到永远的关系,
甚至也可以从人类拥有上帝的形象来理解它。”
“性交是永恒与真诚的委身一个特别的记号。”这些话语,在性行为开放的时代
,社会充斥各种“性”暗示下,更显得掷地有声、字字雪亮、铿锵有力。
现代文化透过各个管道灌输人们,遇到孤寂与痛苦就用‘性’来解决。
西方摇滚乐与饶舌歌吵杂地唱着种不堪入耳的性字眼,
广告的模特儿贩卖性感的事业线,电影或电视剧演着男女主角彼此陌生还不熟稔
,上一幕还吵架,下一幕就上床的情节。
性解放观念窜流,连儿童教育也波及。教育部编制的国中国小两性教育的
教师资源手册,内容竟教导著“应该把感情与性爱分开”,
老师应该接受也鼓励青少年尝试不同的性爱经验,教导孩子使用性玩具。
只要安全,就可以尽“性”享受?!
越是这样混乱,其实越反映着真实社会太多人的生命欠缺亲密。
美国有一项调查,父母与孩子说话的时间,每天平均不超过30秒,
夫妻间也只有四、五分钟,在台湾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该拥有、或产生亲密之处就是家庭,如今多数的家庭功能丧失,
人们只好试图制造亲密,转向用没有爱的性来填充,在性技巧上强化,
欲透过更多的性刺激来满足,却怎样也得不到满溢的温暖幸福。
人类实在是上帝所造,具有永恒的意识。在这场欲流混乱之际,让我们安静下来
,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分清楚我们现在真正的渴求是什么?是爱情?
是友情?是超越人间的永恒的爱,一种稳定不变的亲密?别再被商业操作
“假情假性”欺哄,不断追求性欢愉,却怎样也找不到人生真正的满足。
资讯来源:信望爱
http://bkwww.fhl.net/main/women3/women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