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讨论了一下就莫名其妙跑题了
主题是清帝国如果要和谈
那该讨论的就是清帝国是否主观上愿意和谈
不论是被迫谈
还是想谈但不能
又或者其他的状况
总之都是取决于客观形式
也就是战场上的胜负
还有国内外的条件(外国的干涉与介入)
从南京战役可以看得出来
各省的新军 其实战斗力已经超过原先的旧军(巡防营之类的)
即使北洋新军反击拿下汉口 阳夏
但北洋新军其实也是新军的一部分
而新军的预算 决定了他们效忠的对象(付钱的是老大)
从各省的新军经费都是各省另外筹措来看
清帝国只要没有拢络好各省仕绅
单靠北洋新军是不足以荡平全国的
另外我看WIKI里面有提到 日本提供了不少军火弹药
弹药这种事情 我觉得也跟各地战役有关
北洋军一开始反击 然后到停战
有些人会说是袁世凯想东想西 什么阴谋论都出来了
但我觉得 可能没有这么复杂
就是弹药问题而已
拿下阳夏后停战 代表的是北洋新军弹药可能所剩不多
后续日本军火到了之后
黄孝战役的状况 明显是新军有较充足的弹药
北洋军已经弹药不足 所以节节败退
某人的名言 上帝站在大砲多的那一边
在这里可以直接解释一切
各地新军在黄孝打赢北洋军
但最终却和谈 清帝退位
我认为大概就是外国介入的结果
一如太平天国 各国在乎的是商业利益
而各省的仕绅 也只是想要有更大的自治空间
加上近现代战争 打的是弹药 补给可以说更吃重
所以黎元洪没有办法像2000年前的项羽一样
带着各地联军一起打进京城
而是让章邯(袁世凯)当了共和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