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
赛局理论其实满多结论都还满反直觉和反人性的
你讲的应该是囚徒困境
两个人合作可以得到最佳解
也刚好符合守诺重义等德行规范
说孔子思想
简单概括就是卜学亮那首歌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仁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而怎么达到仁的境界呢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实践方法是克制私欲实践周礼
孔子讲的礼是周礼
但就如同金庸借黄药师的嘴巴吐槽的
孔子自己都周游列国却不去见周天子了
在周公制礼作乐的五百多年后
周礼早就无法适用
连孔子讲了一辈子仁
自己却无法办到
难怪孟荀等人会跳过实践方法
去讨论仁的根源是基于人性的话
那么人性究竟是性善性恶
这关系到怎么断定一个发想究竟是善还是恶
也关乎到怎么做才是符合仁
这种根源等级的问题大概相当于基督宗教之于三位一体
还有佛教之于渡己还是渡人的大小乘问题了
要说的话我会说
不论任何理论体系
通常时代在后的会比较完备一些
毕竟创作者有其时代侷限性
时代在后的 看得到的东西会比较多
嫡长子继位 守丧三年等
当然在周朝的封建体系下有其价值
但也不是因为他最元祖 就没问题
像是嫡长子未必就是最优秀
只是规定好继承顺位大家就不用争
但嫡庶不就成了新的争点?
相较之下
康熙的秘密储君制度搞不好是最为先进的方法
守丧三年后面也变成政治斗争的口实
你权力够大 老大挺你 就可以夺情
权力不够大 就只能被制度玩
说是设计来防止政治斗争
结果反而是加剧政治斗争
为政者不仅要有治事的专业
还要熟稔这整套叫做礼法的游戏规则
与各种漏洞和人情世故
...
其实比较东西方的论述
东方因为周公为了把商代人祭体系铲平
重新设计了一套周礼
以德行为标榜
经过孔孟朱程不断发扬
结果是任何人失败了
都会归结于其德行有亏
所谓德不配位
这种讨论事情讨论到最后
不管怎么样都变成人身攻击的理论体系
无法就事论事
其实才是最糟糕的地方
西方凡事事奉神敬拜神遵循神的道
不可臆测神
反而可以就神论神 就事论事
※ 引述《plamc (普兰可)》之铭言:
: ※ 引述《tomer (卯月影)》之铭言:
: : 只是批评了就相当于认为这些支持者都是白痴
: : 要知道心学也是很多日本人在搞的
: 这么说好了
: 为何子孔丘的东西最好
: 先离题一下
: 最近有个轻改动画作品,故事是本来何不食肉糜所以搞砸被丢上断头台砍头的骄纵公主
: 因为连同日记回到过去,知道未来会发生啥事,而且做了啥改变日记内容还会跟着改变
: 结果个性同样是骄纵自私幼稚,只是因为知道这样干了就会惨,所以重生后的所有行为
: 周遭不知情的人,以为她是宽容、正直又有远见,愿意追随她,还封她做帝国的睿智
: 这故事当然主要是搞笑,可是整体的概念也是实际上会这样的
: 一个本性是混蛋的人,就算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发,只要他真的搞清楚自己的利益
: 也会行为上变成一个外人看起来觉得很有德行的人
: 譬如老板随便虐待员工,结果机密都被流失光光,如果他真的搞清楚,就会像吴起一样
: 吴起对士兵超好,其实只是想要士兵的命(为他卖命去送死)
: 那反过来,所以为何会把某些行为当成是德行?其实就是因为赛局有利,
: 但是不是人人都能了解真正最有利的做法是啥,至少太年轻的时候一定无法理解
: 所以把这些通常有利的行为,写为礼法规范,先遵守就对了
: 有些看来很迂腐的子孔丘强调的礼,仔细思考都会发现有其设计道理在
: 譬如要守丧三年,宰我就看不下去,但是其实有其道理
: 世袭制度最大问题就是争夺继承权,很多大帝国都毁在这上面,小贵族世家当然也是
: 封建时代的官职、兵力、领地通通都是世袭的,常常一个世袭官职也等于是一个小小国
: 守丧三年的礼仪,其实是一种防弊制度。一堆储君等不及把国王干掉的多不胜数
: 但是如果家长死了,接班人无论如何都要等三年,就不会有动机要去干掉家长
: 全球历史上也一大堆国王暴毙新王一即位就整个国政方向立即大风吹造成严重问题
: 世袭官职当然也可能发生一样的状况,所以,先等三年,有个缓冲期,也让接班者
: 有时间搞清楚状况,或是其他人去跟他慢慢乔,之后才不会太走精
: 所以这种礼法是有本质上设计意义在的,当然这是针对“君子”也就是统治贵族
: 死老百姓若守丧三年没收入就是饿死而已...
: 封建打破了以后就变得很智障,因为后来官员老爸反而往往只是普通人并非世袭位置下来
: 子孔丘就受这样贵族教育,他讲的礼法,是这些千年累积下来的,贵族在赛局中
: 各种不同状况下该怎样做最好的经验浓缩,所以通通都极为有道理
: 即使子孔丘不见得全部都知道这些根本上为何有道理,所以说是自然
: 但是子孔丘的年代已经是“礼乐崩坏”,也就封建体系快完蛋了
: 所以很多根据封建体系设计的礼法规范,渐渐变成没有好处,当然就逐渐崩溃了
: 到姬孟轲,他已经不是贵族,而是流亡他国的没落贵族,不像子孔丘真正耳濡目染
: 而且他的年代封建体系也已经瓦解到一半,他也无法理解过去封建时代的情况
: 所以他搞不清楚,自己胡乱理解,不是经由千年经验的累积,而是凭空想去乱创理论
: 弄出一堆“义利之辩”,不知道本来“义”就是有利,根本没有啥好辩的
: 当然这不只是姬孟轲是这样,荀况也是,把仁义、礼法解读为道德,然后搞出性恶论
: 子孔丘根本没有谈论人性有啥善恶,只说性相近,习相远而已
: 为啥?前面说了,如果你知道未来,不论你本性是很好还是坏到极点,做的事根本都一样
: 骄纵自私大小姐,也会变成帝国的睿智
: 心性之学不论是自孟,还是自荀,基本上就完全搞错为何会有礼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