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lamc (普兰可)
2023-05-02 11:17:51: → innominate: 那我换句话说,如果当时有人翻译了国富论,会有影响力 05/02 10:58
齁,你又随口问一个超大问题
你要知道1776年是乾隆年间,大体上当年恐怕没有任何够格的翻译
我们知道1792年马尔嘎尼使团,自备翻译的时候,遍寻欧洲都找无人
最后抓来一个李自标,根本不是通英文,是通拉丁、意大利文的,简直乱来
结果悲剧到,竟然是副使斯当东的13岁儿子,在旅途中学中文,竟然勉强能用
靠夭了,我们都知道老外学中文的情况,学个几个月是能怎样,所以大体上
说啥乾隆排斥西方云云,根本上的问题是双方完全鸡同鸭讲....
乾隆时的传教士郎世宁意大利人,蒋友仁法国人.......
所以当时可能没有能恰当翻译英文为中文的人,不确定,有人知道的话更正我
假设有
哪就是不知有何神奇的原因,导致清英交流密切,很重视英文,才会有那个译者
如果是这样的话,当然还是会有一点影响力,虽然可能只及于乾隆本人之类的
像康熙喜欢西学,但绝不让老百姓知道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