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设] 如果秦国出了庸主,还能统一吗?

楼主: tomer (卯月影)   2018-01-28 13:18:20
※ 引述《sanae0307 (防空栖姬人柱力)》之铭言:
: 如题,很多人认为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制度就已经最强了
: 但从始皇以后看来,商鞅变法有一个缺陷,那就是需要明主
: 基本上从献公到始皇,秦王素质都不错
: 最差的武王也不算烂
: 孝文和庄襄基本可以不看
: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如果秦王是个智障
: 很容易会给国家酿成大祸
: 像是武王死后引发的季君之乱,那结局可以说秦国运气真的很好,如果那时后六国结成合纵
: 军那秦国真的危险了
: 还有就是昭王9年时,秦昭王不小心耍白痴惹火孟尝君还放他走
: 引来齐魏韩三国攻秦,破函谷关的大祸
: 由上看来,秦王的表现对秦国影响至关重大
: 那如果秦国出了一个昏君会怎么样呢?
: 假设在史实昭王时代打爆魏、楚、赵之前
: 秦国出了一个像魏惠王、齐闵王之类的白目四处乱打,外交乱搞
: 导致连横提前破局
: 六国结成以毁灭秦国为目标的反秦同盟
: 那秦国还有机会一统天下吗?
: 或是还能生存下去吗?
: 大家说呢?
很难说
现成的例子是秦二世才几年就把秦国搞到灭亡
事实上秦国的环境很难出庸主
从商奄时期被武王打败、西迁 负责守御西戎
几次被西戎打到君主战死 差点灭国
到秦穆公好不容易称霸西戎
后又被魏国夺取河西之地
经过商鞅变法图强
昭王也不是嫡子 是季君之乱胜出的
宣太后联姻义渠王 最后成功将义渠等西戎融入秦国
手段更是弹性到匪夷所思... 不是男性君主做得出来的
西周两三百年都没能成功解决 最后甚至因而亡国的西戎问题
就这样被解掉了
秦王政本人童年时期是在长平战后的邯郸长大
以当时赵对秦的仇恨 随时可能被杀掉
回国后先是要对抗异母弟弟
然后是登基当天发生的嫪毐之乱 要对付出生以来相依为命 唯一的妈妈赵姬
亲政后逐吕不韦
灭楚时遭到昌平君 昌文君背叛 精锐尽丧
马上拉下脸来求王翦帮忙
昌平君可是被在秦国当了很久的宰相 被赢政倚为左右手十余年
更别提消失在历史中, 可能是扶苏生母的始皇后
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叛导致她被赢政完全从历史上抹掉
赢政一路走来如履薄冰
只要有一步走错 不要说统一六国
下场就是死
而历史进程就会倒退 回到秦国内乱 天下七分的阶段
两千多年后看 好像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政治秩序是理所当然
但在春秋战国的国际政治并非如此
在其它文明也从未形成如此中央集权的制度
楚贵族之后项羽进咸阳烧完阿房宫就是分封诸侯 回去当他的西楚霸王
在六国旧贵族看来 秦制根本是外星制度
像异形一样毁掉上千年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序
还是平民出身的刘邦从实用观点看到了秦制的优越性
中国式的中央集权制度
可以让一个人有办法彻底的掌握庞大的人力物力
实是历史上的异数
如果没有长江黄河两个农业中心养出来的庞大人口数
产生出来数量众多的学者 进行政治制度研究与实践
如果周王政治操作再细腻些 西周没有崩溃
西周王室维持下来 秦国没有获得关中地区
如果没有关中地区刚好处于铁器、马匹等各种西方最新科技输入的前沿
又刚好有淆函通道天然防线
兼有不太需要开垦就能两获的肥沃关中平原
发生了就是发生了
但是必然或者是偶然 ...也许必然是无数的偶然累积而来的吧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8-01-28 14:14:00
秦的武器反而不怎么样,秦的铁器比起其他国并没有特别突出
作者: atpx (秋雨的心情)   2018-01-28 14:14:00
秦弓似乎不错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8-01-28 14:31:00
秦的制度太强了
作者: randy123 (好色怪叔叔)   2018-01-28 15:49:00
话说秦统六国被六国遗民反抗,怎么到了刘邦汉朝就肯乖乖接受,难道是手法问题,还是六国遗民已经逐渐凋零,不再希望回复故国
作者: kuninaka   2018-01-28 16:16:00
手法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   2018-01-28 16:59:00
楚汉相争的时候就有六国纷纷建国 又被灭了...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8-01-28 17:14:00
政战宣传的重要......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8-01-28 19:09:00
刘邦再处理六国故地上还是用分封制作润滑处理最主要还是军队都分散到六国 但又无法消化六国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01-28 19:15:00
我觉得你的认识满正确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8 19:24:00
汉初记取教训,没全搞郡县,而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已看到前朝摔进坑,避免再跌进同一坑。
作者: kuninaka   2018-01-28 19:35:00
但还是劳民伤财盖未央宫不过税赋少很多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8-01-28 20:00:00
你说的是笑话吗?秦兵器出土大多就是青铜器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8 20:14:00
秦没有受惠早期铁制武器,秦墓很难找到陪葬铁武器到处满满的青铜。因秦地处边陲,工艺不如六国秦主要靠体制加强动员能力,武器技术没优势。但那体制代价是劳役税赋很惊人,战胜后推行中原就六国民怨四起,形成反暴政与叛变的温床。
作者: kuninaka   2018-01-28 21:11:00
应该还是有机会压住叛乱 军队调回来的话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01-28 21:27:00
asdf95 他说得的确是青铜剑阿 他只是打错字而已你看他那段就是在说秦国可以做出90公分青铜剑 六国只能做50公分长的剑 所以他是说秦国可以量产好的青铜剑 六国铁剑少品质又不稳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8 21:39:00
六国主要武器也是青铜的。只是少部分铁质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8-01-28 21:40:00
六国不是做不出来,是没有帝王陵级的出土看看望山1号楚墓,这是春秋晚期墓就已经出土长到60公分长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8 21:44:00
长度不代表先进,因为铜剑物理特性越长越易断不耐用秦剑为了拉长而减少宽度厚度比例,不太能砍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8-01-28 21:45:00
并且利用硫化处理增强耐腐蚀跟强韧度但我能说这是普遍装备吗?其他国做不做的出来跟能不能大量装备是两回事就普通的秦墓出土兵器,跟六国相比并没特别优越之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01-28 21:49:00
有些更新的考古研究 我并不清楚 如果有新的考古结论 麻烦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8 21:50:00
秦双手剑牺牲其他性能而拉长,可能配合阵型需求但秦朝几乎没留下用法明确记载,只能从陪葬品猜测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01-28 21:50:00
你再说说 因为我的资讯还是停留在秦国青铜剑质佳又能量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8 21:51:00
甚至有人怀疑陪葬品的秦剑不是实战长度。例如 goo.gl/s2y2TA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1-28 21:54:00
八面汉剑才是王道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8 21:57:00
个人倾向秦靠更压榨动员的新体制来获得相对封建六国优势,武器或资源没明显优势。秦把资料烧光,也只能猜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1-28 22:24:00
宣太后...是男性君主做得出来的 <- 这部分可多写些吗?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18-01-29 00:25:00
其实就目前最新的考古进程来看,中原的铁器技术有很高机会是自主发展出来,再对照矿产地图来看,秦国地区在攻下汉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9 00:26:00
大部分研究认为外来机率比较大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18-01-29 00:26:00
中巴蜀前基本没有可靠的铁矿,同时关内18省的铁矿又以贫矿和铜铁混杂著称,所以基于富铁矿的冶炼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原目前最新的研究就是,世界最早几个出土铁制品的地区都是同一时期,西台已经被除名炼铁始祖了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1-29 00:41:00
新研究只是认为中原铁器文化发展自成体系,但以此认定没传入有点牵强,也有新研究认为新疆甘肃传入再到中原。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18-01-29 00:53:00
你提的这个说法已经被质疑了,因为新疆的铁器文物,出土时代并不连贯,中间甚至有中断使用的痕迹而且有大量同时代同文化墓葬没有出土铁器,显示铁器使用乃至形成文化是缺乏足够证据,而且有足够证据显示这些铁器都是从中亚西亚贸易带来的舶来品墓葬发掘显示新疆当时社会以游牧和绿洲文化为主,缺乏足以支撑成熟冶炼技术的人口和生产力,目前发现的早期冶炼遗迹也显示比中原地区的同时期的要差而且现在能透过金相考古来研究金属文物,分析金属构成来判断不同文物之间是否具有技术上或原料上的联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