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设] 光绪没被慈禧毒死的话

楼主: Kunluns (观海听涛)   2016-04-19 15:56:41
※ 引述《snaredrum (好听木琴)》之铭言:
: ※ 文章网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60091394.A.30E.html
: 推 leptoneta: 康熙 乾隆:你说什么? 04/08 13:14
: → saltlake: 光绪百日维新的一些作为和王莽当年变法特性颇像 04/08 13:22
: → Inkthink: 没慈禧只怕满清更快灭亡 全朝廷没一个有能耐的 04/08 14:17
: 推 BillHuang: 日本维新30年而强 中国人口10倍于日本 变法3年就可自立 04/08 14:35
: 推 hazel0093: 对岸的喻大华对于毒杀光绪这问题持保留态度 04/08 15:06
: 光绪是真的被毒杀的,这在2008年,光绪去世百年时候用现代科学验证得知。
: 当然是谁杀的 这可能无法得知! 只能推论慈禧或者那些守旧派势力。
: 但是以当年的帝制时代,没有主子命令那个人敢毒死皇帝!
: 一万条命都不够死。
: → zaknafein987: 入川去龟到美国老爹出手 04/09 12:25
: → zaknafein987: 至于KMT? 我靠怎一个反KMT结果整个KMT史观? 整个革 04/09 12:27
: → zaknafein987: 命党事蹟只剩下KMT能拿出来说喔? 04/09 12:27
: → zaknafein987: 修正 是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都有 04/09 12:28
: → zaknafein987: 最后 这年头反K反到大清都拿出来讲 真是科科 04/09 12:28
: 其实我不是反国民党,国民党来台湾之后的功或过这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
: 我想把焦点放回清末民初那段时间。
: 最近又重看一次 回望梁启超的节目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hOqlYThH0o
: 对梁又有深深的敬意。 特别是他说的那段 改朝换代必定引发多年战乱。
: 原本天下是有个共主的,一旦大清被推翻谁要听谁的?
: 日本有个现成的君主立宪制度成功的把日本变得富强。时至今日,日本的国民素质
: 中台海峡两地仍旧不如。
: 梁启超给革命党的公式是 革命 动乱 专制,
: 革命成功后,谁要听谁的? 当然是打成一团,袁世凯看国会吵翻天 一事无成,
: 人民素质不到,如何实现共和,如何谈民主? 最后当然用武力解散国会,自己当皇帝
: 请问最后谁能收拾残局? 老蒋也是独裁专制,老毛子更是。唯有充满权术 与独裁领袖的
: 一时枭雄有办法出来收拾残局。给老共 老毛上去了! 中国有变更强更好吗?
: 文革毁灭了一整代中国人!
: 回到我原本的问题,如果光绪还在,由他一统大局,愿意广纳人才,
: 一如康有为到死都还感谢皇帝知遇之恩。 善用梁启超 张之洞 顾维钧等等贤能之人,
: 当时也多的是腹腔热血的救国青年!(写与妻诀别书的林觉民!,或一堆留日 留英美的人才)
: 包括 清廷通缉的孙中山,搞不好直接纳入朝廷重用!
: (是说革命党人当年 炸伤出国访查的立宪五大臣,还有痛殴立宪派 梁启超于日本,
: 真的跟流氓一样! 大家不都是为了中国好)
: 而且要是光绪皇帝在,轮到的袁世凯出头吗? 光绪早把他踩下。袁世凯野心家,
: 利用革命党与自己军权逼寡母独子退位,自己当头难道有办法搞定一切吗?
: 我看重的重点是,满清一解散 中国只有动荡不堪 军阀混战。当年革命党 满腔热血要救中
: 国! 以事后诸葛来看,他们真的有拯救到中国吗? 黄花岗72列士血流的值得吗?
: 我看到的只有军阀乱斗数十年,最后由大独裁家(老蒋,老毛)来统一收拾残局。
: 说难听点,还不都是土皇帝!?
: 如果光绪没被毒死 中国是否能富强更快! 慈禧死时候光绪38岁,没被毒死也正是壮年,
: 不是戊戌变法时候的小毛头急躁。以中国共主的身分实施君主立宪。一如梁启超说的
: 和平变法,和平转移。是最省成本的政治改革!当然立宪内阁大多皇权这件事情引起很大
: 不满,但是也发生了吴禄贞的滦州兵谏。满清铁定是要走向改革的。一旦立宪 内阁制度
: 完成。清朝如日本君主立宪那样,只是名义上共主,但逐渐没有政治实权。似猜想中国
: 会富强得更快。
: 小的历史也不好,只是学理工的 想再听听大家意见 讨论讨论。
: 推 bloodpledge: 立宪要搞成 大概也得扶个军头出来背书 然后清算反对 04/09 19:49
: → bloodpledge: 势力 搞得像戊辰战争那样 那今天杀人魔就换人做了 04/09 19:49
: → magicbook123: 光绪没死清朝一定会跟日本一样维新 这点无庸置疑 04/09 20:29
: → magicbook123: 革命党也没机会造反 04/09 20:31
: → Inkthink: 维新就一定会成功?成功就不会有革命党造反? 这也太理想 04/09 21:07
: 推 zaknafein987: 光绪那种没政治能力 连满汉平衡都搞不定 别说鬼子 04/09 21:15
: → zaknafein987: 六那种成长 连安份当个神主牌稳定国政都要考虑考虑 04/09 21:15
: → zaknafein987: 会不会去搞砸 04/09 21:16
: 推 purplecake: 满汉平衡一直都没解决啊,后来的解法不就是推翻满吗 04/09 21:22
: 推 chungrew: 应该说,历史没有绝对的,空想历史版就是讨论各种可能性 04/10 04:38
: → chungrew: 在1908年,清朝的立宪派、各大督抚、地方仕绅还是以保皇 04/10 04:39
: → chungrew: 派占优势,如果光绪皇帝顺着立宪的名义,务实推动改革 04/10 04:40
: → chungrew: 清朝延长寿命10年,的确是有可能的 04/10 04:43
: → chungrew: 而光绪经过百日维新失败,应该也有反省,不会再那么激进 04/10 04:43
: → chungrew: 即使如此,我很怀疑清朝能撑到二战时期啦! 04/10 04:45
: → chungrew: 但如果光绪还算明理+北洋坚决效忠清帝,大清多个10年 04/10 04:46
: → chungrew: 应该颇有机会,不至于完全不可能 04/10 04:47
: 推 msisee: 推楼上 光緖是不怎么样 不过至少是正统皇帝 唬唬人 镇住各 04/10 12:09
: → msisee: 路人马还ok 至于慈禧 看了各种平反书 说穿了她就是李登辉 04/10 12:09
: → msisee: 之流人物 权力欲望太重 宁给外臣 不予家奴的政客 什么改 04/10 12:09
: → msisee: 革 只是为了应付应付而已 04/10 12:10
: → msisee: 改革重点其实都在慈禧李登辉身上 可想动他们 是想都别想 04/10 12:11
: 推 YPPF: 推文里面说的合成照片让我笑到打滚...XD 04/10 19:05
: → wappy: 大概李连英的党众会变成兔子?这大概和香港笑话辉映XDDD金光 04/12 16:54
: 推 chenlansue: 光绪+梁启超 其实有可能搞出王莽结局 04/13 13:30
仅凭清朝是蛮夷入关这一条,清朝的君宪就不可能成功。
除非他的君宪徒有虚名,实质还是皇帝乾纲独断,掌握实权,
否则君宪带来的民权伸张必定会导致清廷覆灭。
越真实的君宪越容易导致君宪失败。
一场大乱仍然不可避免。
本来,清廷会君宪,就是国家出了大问题,接近山穷水尽,
换了君宪,生产力并不会显著增长,而利益分配没那么容易让各方满意,
所以斗争是必然的。
最现实的一张牌就是历史。
满清入关,屠城甚多,薙发易服,以夷变夏,
凡此种种,擢发难数。
对照台湾,一个228就让国民党永远背负骂名,
清廷的罪恶,万倍于在台湾的国名党,
岂能轻松过关?
清朝的民进党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斗争武器不用。
要知道满人的人口比例还低于台湾的外省人,
要逃过历史罪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不用空想了。
越是经济发展不顺,越有政治斗争的需要,
以1900至1930的外部环境,清廷被议会推翻是必然的。
推翻以后,谁当老大?
当然就是回复到我们熟悉的“清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治一乱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妄图跳过乱世,是不可能成功的。
钦此!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16-04-19 18:30:00
乱也有大乱小乱之分啊XD
作者: allergy (我到底在干麻...)   2016-04-19 21:40:00
英国王室表示:拎杯要不就说法文要不就是说德文的喔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9 21:54:00
百年战争确定了英国的在地化 从法国的贵族转为英国的王室
作者: Jormungandr (大蛇)   2016-04-20 10:04:00
同意 君主立宪除非完全架空,光绪有可能吗?
作者: wolfpeter (帅ㄉㄟˊ)   2016-04-20 11:37:00
清吱?
作者: snaredrum (好听木琴)   2016-04-20 13:55:00
分享的很有道理,感谢!
作者: schooldance (D.A.K.)   2016-04-20 18:45:00
清朝的民进党...意有所指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