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说法大概是最常听到用来反对"现代镜头"的理由之一(另一个是"没个性")
: 我是这么看这个趋势的
: 高反差究竟会不会造成细节的损失还得看纪录的媒介而定
: 我们都知道数位感光元件的性能一直在提升
: 所以新镜头更拉高的反差不见得会造成整个系统在面对高反差场景的时候会损失更多细节
: 但在一般反差或是低反差的场景呢? 那绝大多数就是加分了(先不提特殊的低反差风格)
: 若从光学的角度来看,现代镜头之所以能拉高反差
: 一大部分是来自像差的进一步修正和镜内杂光的抑制,简单说就是消除了本来就不该有的
: 数位影像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后制处理工具,但也不是万能
: 有些像差/对比硬要修是修不掉(如coma)或修不自然(如longitudinal CA或veiling flare)
不同意你的说法
传统摄影(至少底片,银盐时代)讲究阶调,色彩的完全重现. 所以镜头设计除了消除
像差,解晰力,也讲究阶调,色彩的连续. (注意,这里完全没有反差(对比)的因子)
达成这个目标大致可以分两派. 一种以leica为代表,leica的镜头像差抑制,细节,
阶调,色彩都是ㄧ等一的. (当然还有很多厂商,只是举最有名的为例) 另一种设计
理念强调反差,用人眼对反差的错觉(锐利)来取代解晰力(细节).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
最明显的就是阶调与色彩不连续. 相信大家都知道Ansel Adams 的阶调理论. 自然界
的物体可以说有无限多阶调(以黑白来说就是灰阶). 强调反差的镜头会让某些灰阶
消失,造成断阶的不自然现象,色彩也是. (这其实前面几篇回文或推文也有提到)
而此现像跟感光工具(底片,ccd,cmos)无关. 也就是说,拿第一类与第二类的镜头转接
到同一台机身,对同一物体拍照,就可以明白.
这跟MTF有何关联?
如果MTF的线对不是只有一条纯黑线与纯白线呢? 假设MTF的线对是以灰阶呈现,例如
10l/mm的测试线原本是10个黑线以线宽的间隔排列,改成灰阶的话就变成,全白到全黑
等分20格,每一格以渐层灰色取代. 每一格宽度等于原本线宽. 以这种测试方法,强调
反差的镜头设计理念还会有很高的MTF分数吗?
至于现代镜头使用电脑辅助设计来修正高阶像差, 是表现在镜头内每一片透镜的曲率,
折射率(低色散镜片), 相对位置, 口径大小, 镀膜(对波长的反射率分布)等等,
以leica 35mm f1.4 asph为例, 阶调与色彩连续比前一代leica 35mm f1.4还要好.
并没有为了提高锐利而牺牲阶调与色彩连续.
顺便一提, 有些号称高MTF分数的镜头只显示10l/mm, 20l/mm,40l/mm, 这实在笑掉
方家大牙, schneider的MTF的资料有10l/mm, 30l/mm,60l/mm, 网络上都找得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