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人文学、生命之学和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忠于客观事实,
不过问人的感情和价值观,因此比较容易形成明确稳定的判断标准,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模糊地带。但人生的意义何在?常常“公
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因此许多人
往往对人文学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各式各样的思想学说都只是个人主
观的意见而已,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只是想法不同而已,
没有优劣高低,大学教授不见得比小学生厉害。
上述说法当然是有问题的,人性有“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
两层,就气质之性的层次来说,当然要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兴趣、喜好
、个性、资质等,比如你喜欢吃面,我喜欢吃饭,不能说面比饭好或
饭比面好,只是个人喜好的差异而已。但道德价值、人生意义,并不
属于气质之性,而是属于义理之性的层次,在这一层次上就不能说每
个人的看法都一样重要或正确,必须提出是非对错的普遍判断标准,
只是这标准不像科学一样以客观、外在的事实为依据,而是以人人共
通的良心或天理为准。我们固然不能盲目崇拜权威,认为博士、教授
一定比一般人优秀;但也不能将所有人的想法都看成一样,就传达“
道”的作用来说,不同的思想、言论还是有优劣高低。
回到第一段引用的《论语》,孔子为什么说“小人同而不和”?
因为小人只看得见气质之性的层次,以自己的兴趣、喜好去判断人事
物,和自己相同的就支持,不相同的就排斥,没有办法升进到普遍性
、共通性,也就是义理之性的层次。因此小人每天做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党同伐异”,人世间的许多对立、斗争便是由此而生。“君子
和而不同”,君子因为认识到义理之性的层次,并以此为主,反而能
做到相互尊重,就算你的兴趣、喜好和我不同,但只要是符合天理良
心,都可以欣赏肯定,不必非和自己一样不可。君子是肯定别人的爱
心善意,而不是在个性、习惯上强求一致。有这样的胸襟、眼光,才
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