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说到南华哲学系倒系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21-12-26 03:36:00
说到南华哲学系倒系;
2004~2008:共九位师资
1. 中哲(当代新儒家)(四位):老庄道家(陈德和)、魏晋玄学(谢君直)、唐朝佛学
(尤慧贞)、宋明理学(陈政扬)
2. 德国观念论(两位):康德(刘沧龙)、黑格尔(颜永春)
3. 逻辑和科学哲学(一位):逻辑和科学哲学(谢青龙)
4. 欧陆和当代欧陆(两位):(罗丽君、钟振宇、杨凯麟、孙云平、吴俊业、林远泽、张
国贤等等……)
2008~2009:九位还十位师资我忘了,差别在于欧陆师资为一位或两位
1. 中哲(当代新儒家)(五位):老庄道家(陈德和)、魏晋玄学(谢君直)、唐朝佛学
(尤慧贞)、宋明理学(陈政扬)、阳明心学(高玮谦)
2. 德国观念论(两位):谢林(陈士诚)、黑格尔(颜永春)
3. 逻辑和科学哲学(一位):逻辑和科学哲学(谢青龙)
4. 欧陆和当代欧陆(两位):孙云平、张国贤等等……(黄丽绮之后也到南华过水过)
2012:专任共五位师资,兼任师资多位
1. 中哲(当代新儒家):老庄道家(陈德和)、魏晋玄学(谢君直)、唐朝佛学(尤慧
贞)
2. 德国观念论:谢林(陈士诚)
3. 逻辑和科学哲学:逻辑和科学哲学(谢青龙)
2017~~:
生死系哲学与生命教育组
1. 中哲:老庄道家(陈德和)、魏晋玄学(谢君直)、唐朝佛学(尤慧贞)
2. 德国观念论:谢林(陈士诚)
我认为南华哲学系裁系被并所最主要原因在南华哲学系本身:
行政部分我不清楚不讲,裁系的行政过程我不知道也不讲,我就只讲我知道的:
在我念南华哲学系时(2004~2009)师资总共九位,师资类别分为四大群:
一、中国哲学:在我大三前共四位(负责教授先秦老庄的陈德和、魏晋玄学的谢君直、唐
朝和佛学的尤惠贞、宋明理学的陈政扬),大四时多一位(负责教授阳明心学的高玮谦)
二、德国观念论:共两位(负责教授黑格尔的颜永春、康德伦理学的刘沧龙,刘沧龙在我
大四结束后到了台师大国文系任教,之后主攻谢林的陈士诚任教,不过陈老师也有专攻自
由主义)
三、科学哲学和逻辑:共一位(负责教授的谢青龙)
四、其他的欧陆:大三前两位,大四后一位还两位(这里流动率很高,包含罗丽君、钟振
宇、杨凯麟、孙云平、吴俊业、林远泽、张国贤等等……都曾经在这里任教过)
到了2012年左右网站上显示专任教师五位:陈德和,谢君直,尤慧贞,谢青龙,陈士诚,
之后的几年课程安排就变得乱七八糟了,教受德国观念论的老师跑去教科学哲学,教授科
学哲学的老师跑去教应用伦理,还曾经在粉丝页上看到孔恩的课程带学生到寺庙做志工的
签到单、学校的教务系统上显示知识论由校外兼任老师任教等等……。
这里的资料显示这些师资安排则是以当代新儒家为主轴,到了2008之后几乎每个不同的中
哲时期都有一位老师,再来是两位教师研究德国观念论,我猜是因为牟宗三把康德当作科
学的基础拿来整理儒家思想,并转往伦理道德讨论,虽然南华虽然号称欧陆和中哲并重,
但是英美分析哲学也会读康德(不太读黑格尔是真的,不过近年社群主义兴起也连带让黑
格尔重新回到分析哲学世界),只是读的方式不同于当代欧陆的读法,所以广义来说也不
是欧陆和中哲分别各半,而是单就当代新家学派的需求而设计。
德国观念论学群:以康德为主,黑格尔为辅。我在猜想可能的原因是牟宗三把康德当作科
学形上学基础,从一心开二门类比并以良知自我坎陷论证儒家也能开展出科学,所以师资
安排以康德为主,并独立德国观念论学群吧。
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群:我认为谢老师没有那么适合教哲学,因为一来他非哲学本科系出身
,二来他对哲学问题掌握度不足,三来他投稿的期刊绝大多数是通识类的。他教书很认真
是真的,但老师不适合在哲学系待那么久,若要让谢老师在哲学系待那么久则必须有配套
就是了,邀请中正哲学系的老师兼任一堂英美分析专业选修课,然后谢青龙老师带基础必
修课也可以,但系所并没有这么做。
其他欧陆学群:一、当代欧陆:只有两位老师是教授当代欧陆,后期只剩一位,要问一个
学校当代欧陆强不强就问他们对海德格熟悉度到哪里就知道了,要知道对于海德格熟悉度
就问他们能否教授海德格前期和后期的差别就知道了(海德格横跨现象学、存在主义、诠
释学,对于结构主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