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无欲则刚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21-11-06 20:12:16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
焉得刚?”(《论语‧公冶长》)
这一章是成语“无欲则刚”的出处。孔子感叹他没有见过真正的
刚者,有人认为申枨是一位刚者,孔子却说:“申枨欲望太多,哪里
算得上是刚强呢?”这里的“欲”和“刚”有微妙的差别,一般人认
定的刚强是行事果断,具备强大的行动力,但这只是表象,重点还是
背后的动机为何?如果是自私为己的,即使表面上看起来行动力强大
,如同俗话说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金钱、权力或美色
,也可以冒险犯难、勇往直前,但只要内心有贪欲或执念,就会成为
地雷、痛脚或罩门,一旦被触碰到,内心软弱、受伤的一面就会暴露
出来,证明刚强都是假的。如孟子举的实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
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孟子‧尽心下》)喜好名
声的人,只要能够出名,即使要舍弃有千辆兵车的大国,他也会毫不
犹豫地去做;但如果不能出名,要他让出一碗饭、一碗汤,他也会发
怒拒绝。这并不是刚强,只是对名声的迷恋罢了。
真正的刚强是置得失、生死于度外,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够
保持从容镇定。当然儒家不同于佛老,不是每天过著无欲无求的佛系
生活就好,还是要培养强大的勇气和行动力,但儒家的勇是义理之勇
,不是血气之勇。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
语‧宪问》)由仁出发的勇才是真勇,不是争强好胜、逞凶斗狠。仁
者爱人,重点在于无私付出,能够摆脱欲望的牵绊和利害的计较,随
时问自己“什么是眼前当下该做、能做的事”,决定了就义无反顾、
勇往直前,这才是孔子认可的刚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