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少年圣贤梦碎:教育的残酷试验与教主王财贵的产业链条
原文网址:https://read01.com/EME6D4.html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学者王财贵在大陆宣讲并建立起一套名为“老实大量读经”
的“理论体系”,自言以培养圣贤为目的,以全日制读经为手段。彼时,正是国学热兴起
,“读经运动”在中国勃兴之时,王财贵的理论获得大量信众支持。十年前,读经热进入
高潮,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离开体制教育,进入读经学堂求学
。如今,最早的一批读经孩子已经成人,他们也成为了这场体制外“教育”的实验品。
那么,近十年的“读经教育”成效如何?最早的这批读经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今
天,(8月29日)《新京报》刊发两版独家报导,起底“读经热”这种反体制教育的失败
,勾勒出一条以王财贵为主导的读经教育产业链条。
报导如下:
读经少年圣贤梦碎:反体制教育的残酷试验
十年前,读经热进入高潮,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离开体制教育
,进入读经学堂求学。
如今,较早的一批读经孩子已经成人。从狂热、受挫、困惑到反思,他们不得不推翻了自
己曾真诚信仰并奉献了全部生活的东西。
正如读经界一位人士总结:现在回过头去看,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场残酷的实验。
文|新京报记者罗婷 实习生汪婷婷 付子洋 编辑|胡杰
很少有人的求学经历,比济南少年郑惟生更曲折。
小学四年级时他离开体制教育,此后九年,辗转八省,先后在十个读经学堂求学。郑惟生
回忆,那是一种接近清修的生活,居于深山,无电无网,与经书为伴,每天背诵十小时。
郑惟生退学的2008年,正是“读经运动”在中国勃兴之时。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宣称能帮
孩子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与孔、孟产生心灵呼应,造就大才,甚至圣贤。
这与家长们逃离体制教育、追捧传统文化的热忱不谋而合,此后在全国建起的上千所读经
学堂里,都是摇头晃脑背着经典的学生。
如今,较早的一批读经孩子已经成人。19岁的郑惟生在背完20多万字的经书后意识到,自
己为之努力的一切都已付诸东流;20岁的江苏姑娘李淑敏在大学旁听时,被突然的震撼所
包裹,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学的美。
从狂热、受挫、困惑到反思,他们推翻了自己曾真诚信仰,并奉献了全部生活的东西。
正如读经界一位人士总结:现在回过头去看,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场残酷的实验。
“你儿子是大才啊”
郑惟生的书架与同龄人不同,没有科幻小说,没有日本漫画,除了儒家经典,就是佛经。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大佛顶首楞严经》……
过去九年,郑惟生曾整本背诵过这些经书。但如今,他已不愿哪怕再翻开一下。
这个炎夏,他正在备战英文自考。19岁了,最基础的小学英文都不甚了解,一切都得从头
再来,很是吃力。
8月12日,在济南家中,说起儿子读经这九年,郑惟生的母亲李璇感到迷茫,为什么这条
开局充满希望的读经之路,最终偏离了正轨?
2008年,郑惟生在山东师大附小上四年级,他从小爱看书,但作文成绩老是上不去。在李
璇眼里,儿子上学是在受罪,而受罪的根源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
一天,学校发了一张光盘,是台湾学者王财贵的演讲。王财贵,台中教育大学副教授,
1994年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随后来到大陆宣讲。历经20年,他一手
缔造了“老实大量读经”思想体系。而这个体系被大量拥趸所追捧。
演讲中,王财贵描述了李璇一直梦寐以求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