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当代新儒家批评

楼主: weijing (绿茶半糖去冰不加塑化剂)   2014-03-01 01:47:57
一样,我不会直接给答案。
※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 ※ 引述《weijing (绿茶半糖去冰不加塑化剂)》之铭言:
: : 一、第一个写中国哲学史,或是说用“哲学”来处理中国学术的人不是冯友兰
: : ,甚至不是中国人。
: : 二、冯友兰第一部处理中国哲学的工作不是那七册《新编中国哲学史》。
: 这我知道,他的那七册据说是红卫兵逼他写的
: 不过就算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册,我认为也有类似的问题
: 但为什么举他?
: 回应的第一步是什么? 先确立自己的立场
: 就好比遇到强势的西方文明,第一步要有对话空间对吧? 对话空间是什么?
: 一种做法就是建立起一模一样的平台
: 就好比中国思想遇到西方哲学该怎么对话? 直接用中国思想对话吗?
: 当时的欧美各门学门还是受到哲学影响甚深,
: 要对话且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哲学这个平台
: 若没记错第一代就是做这个工作
再讲一次:第一个用“哲学”来处理,或是说称呼中国学术的不是中国人。
还有,在中国第一个写中国哲学史的不是冯友兰。
先把这两个点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不能从这角度去定位他的书。
如果你嫌我这样讲等于没讲,那我再破例给个关键字:“整理国故”。
: : 三、冯友兰写那七册并套用马列史观的做法并不是为了回应西方文化冲击或是
: : 只为了套用西方哲学框架。
: : 四、冯友兰不是新儒家。
: 怎么说? 你对当代新儒家的定义是?
你需要把牟宗三以前,在中国大陆的国学与哲学两个学门发展情形,
尤其是各人主张的差异弄清楚,才能明白这个问题。
我再破例给你一个更大的提示:牟宗三的老师和冯友兰曾有过一个论争。
: : 五、牟宗三不是第二代新儒家的唯一代表。
: 这我知道,但他是当代新儒家第二代最具代表性的
“最具代表性”云云,不过就是弟子的分布情形造成历史上的偶然。
不看破这一点,你无法窥见新儒家第二代的全貌。
: : 六、〈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不是书,主要的撰写者也不是牟宗三。
: 这我知道,引他只是为了说明当代新儒家试图做的是复兴中华文化之类的工作
: ps: 四人合注,网络都找的到资料
所以你的资料找错了。名字并列,不代表所占分量相等。
这也是因为你忽略新儒家第二代中牟宗三以外的人的缘故。
: : 七、牟宗三处理自然科学这一块处理得好不好另当别论,但绝非没有回应或是
: : 只当作工具。
: : 八、洪汉鼎不是新儒家,更不是中文学界的最重要代表。
: 那个场子聚集了蛮多学者,包含旅外的成中英等等...也在场(我说的是那个场子)
: http://0rz.tw/ZyXPb
: 而且就不论洪汉鼎,这篇
: 在传统与革新中徬徨──1950-1960 年代间台湾思想界的几个科学观的拉拒
: 也有提到相同的东西
所以我才说,作几个抽样调查就觉得自己掌握一个学门,真的可以吗?
这在本质上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你用什么材料去谈一个研究对象?
我再讲更明白一点吧:洪汉鼎、成中英、陈瑞麟───
为什么这几年你总是只能用中文学界以外的人去衡量中文学界?
是场子跑得不够多?还是你“选择材料”的方法本身就有问题?
: : 九、新儒家在过去与现在都不是台湾中国哲学界的主流。
: 不是中国的哲学界主流没错,但却是台湾的中国哲学界主流无误
: PS: 要不然这里你说一下
如同一开始说的,我不会直接给答案,所以我只想说,你对于新儒家第二代人物的生平,
以及近四十年来台湾全体的中国学门发展情形不够了解,才会有这种错觉。
: : 其他一些更零碎的地方我就不提了,上述错误的正确答案,就给你自己去找。
: : 不过我想,关键不是在答案,而是治学态度。像这篇文章的内容,一直以来其
: : 实也都只是你曾经提过的,冷饭热炒而已,没什么新意,庞大的错误也都没有
: : 改正。从以前到现在,你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作学问只求速成,捡了一点零
: : 碎材料,听了几个人说话,作了几个抽样调查,就觉得自己很懂一个学界、很
: : 懂一块学门的发展脉络,很急着上来说话。你谈儒家是如此、谈中国哲学界是
: : 如此、谈日本汉学和京都学派是如此(不过这里是儒家版不是日本版,而且我
: : 目前时间不多,就不多谈)....像这样的东西可以拿来在网络上建立自信心,
: : 但如果要拿出去跟学术界对话的话,没有人会理你,大概只能吸引到原本就看
: : 不起中国学问的人来一起享受站在制高点,对古人呵骂由我,睥睨天下的感觉
: : 。
: 这根本不是学术文章,你有看过学术文章没引文吗?
我谈的是“治学态度”,而不是文章格式。
你的justification、你的论证,其有效性与是不是学术文章、发表场域为何无关。
一个真正对学问有严谨心态、真心想立论的人,应该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 : 学问是这样作的吗?到底累积了什么?意义在哪里?对人格养成有什么帮助?
: : 自己先好好想想吧。
: 你没抓到我的问题点
: 我的问题点是文化主体性的东西
以下引文删除,因为你也没抓到我的问题点。
问题不在“你要谈什么”,而是“你是如何谈的”。
如果你觉得反正是在网络上,就不要要求那么多,随心所欲的讲就好,
那么,这种不需要负什么责任的网络清谈家,你打算当到什么时候呢?
以这样的品质讲出来的论述,真的能撼动你想要抨击的对象吗?
对于真正的儒家内涵探讨与实践,又有什么关联呢?
由于我现阶段真的时间不多,以这样子的方式发表的东西也没有素质可言,
所以言尽于此,不会再回。如果其他人也能参与这些问题的思考,后出转精,
或许就能稍稍让我这些意气之言发挥残余价值吧。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3-01 03:50:00
当代新儒家只存在于中文学界?????若不是如此,那你第八点的回应是啥???教授中哲老师,常常中文中哲领域双跨,这是常识吧再者,说到中文学界,洪汉鼎老师前一阵子受聘成大中文客座教授,现在受聘于中央中文系所以他算中文学界以外的人?????那什么才是中文学界的人?就九点,当代新儒家学者在哪几间大学哲学系? 主要集中在哪几间?要资料的话我可以给你(可能会漏几个)就已在哲学系所占的比例我才会说是中国哲学主流之类的还是你要从中文系来谈中国哲学派别发展脉络?这种谈法是不是有问题?关于第五点,最具代表性也就是说是在说成就最突出的或许你可以反驳这点但我看也很难反驳再者,若要说弟子的分布大学时教授我佛学的老师也是牟宗三入门弟子教授我道家形上学的老师还曾是鹅湖总编辑所以我可以算是当代新儒家的弟子吗?甚至朱利安也有上过牟宗三的课所以他也是吗?就这点,用弟子分布真的很怪应该用思想传承或是工作来分吧,好比第一代打基础第二代扩充规模之类的是不是直接师徒关系应该不是重点吧关于第六点,就算牟宗三没动笔,但也署名了是吧?应该问的是为何署名? 还有该篇内容为啥吧?而不是直接否认那篇几乎和牟宗三无关吧这种论述是否有问题?最后最后,若按照你的标准,你这篇同样有相同的问题抱歉,道家形上学那里应改为儒家形上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