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是需要有台湾人在产地为国人健康把关了
不知道哪里有良心食品商愿意佛心来的???
听说老挝有台商自辟的咖啡农场,可
是那产量和品种都不足以应付国人需求
就连桶二去中南美洲买的豆子也只是商业豆
(有拍了纪录广告片在711播)
喝咖啡好就好像只是过把瘾
这种东西不是民生必需品,也不是主食
谁会投注这大的心力去经营呢??
指望财大气粗的锅董吗????
※ 引述《crocis (咖啡毒虫)》之铭言:
: 约莫在3年前的南港国际食品展上,碰到一位男性劈头就问熟豆赭曲毒素
: 这是我第一次碰到有人问这种冷门问题
: (但是第二次问的人程度就GG了,有点弯曲的豆子都是发霉,科科)
: 定神一看名片上赫然是SGS,本着收集(ㄅㄚ)资讯(ㄍㄨㄚˋ)的精神偷问了一下
: 对方语带保守的说自己偷验市售咖啡比例不低
: 也没仔细的说出一个数据就是,故事也就这么划下一个暂时的句点
: 就我对霉菌类的粗浅认识来说,虫咬洞带萤光绿的有可能在树上就咬进去了
: 果实在树上的含水量比例很高,加上有后处理的潮湿环境就有可能虫蛀在前霉菌在后
: 当然这只是个人推测成因,我个人倾向黑色虫咬洞判定成仓储过程
: 含水量已经降到比较不容易发霉的9~12%,可能性会因此降低
: 再说一次,这是个人推测不是绝对依据
: (9~12%是在兼顾保存和风味上的折衷)
: 基本上我对进口不太熟,板上有专业的对这块会比较了解
: 早年我个人的生豆保存设备不够周全的时代,曾经发霉过好几批豆子
: 都集中在冬天,基隆相对溼度天天过90%的可怕日子,生豆直接和空气接触无气密
: 麻布袋打开一看生豆上面包了一层白色绒毛,只好整批都送给爱莉丝
: 印象中赭曲毒素保险起见要烘到280度才能消除
: 但是豆子绝大部分都烘不到240度,烘豆机往往都会设定250度作安全限制
: 一方面烘更深也不用烘咖啡了,找个免洗筷干馏也差不多
: 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火灾,要靠烘焙把生豆中的赭曲毒素搞掉几乎没指望
: 熟豆因为含水量已经降到2%甚至更低,熟豆发霉的可能性只会更小
: 包装破损受潮把含水量拉高上去是另一回事,先不讨论
: 小结:
: 1.生豆如果虫蛀在前霉菌在后,蛀的挑掉也就差不多OK了
: 通常出现在产地不太用(或干脆不用)农药的生豆上,比如说RSW
: 2.如果是保存GG导致长毛的,菌丝都已经吃进去了,给爱莉丝吧
: 3.GB袋是好东西,可以避免船运过程中的日晒雨淋和隔壁邻居的浓郁风味
: 还有到港后的海关作业时间+降低仓储劣化的现象,前提是要没破+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