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tttalker (ptttalker)
2025-07-21 19:35:16这章介绍了一些抄本遇到的问题,摘要时尽量保持作者原本的语气,减少我个人观点的影响
。我注记的地方用黄色区别。
Chapter 2
早期基督教著作的抄写者 (The Copyists of the Early Christian Writings)
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文字宗教 (literary religion),书籍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
。为了让这些文献广泛流传,它们被抄写。注:基督信仰的文本是果不是因。
一、希罗—罗马世界的抄写 (Copying in the Greco-Roman World)
在古代世界,书籍都是手工抄写的,这是一个缓慢而费力的过程,而抄写员不可避免地会产
生差异,无论是否故意。正如塞内卡 (Seneca) 提到手稿“错误百出”,而马提雅 (Martia
l) 则将其诗歌中的错误归咎于抄写员。
二、早期基督教圈子的抄写 (Copying in Early Christian Circles)
早期基督教文本中也记录了抄写实践,《黑马牧人书》(The Shepherd of Hermas) 是一例
,这本二世纪的热门著作提到赫尔马斯 (Hermas) “逐字”抄写文本,因为他“无法分辨音
节”,显示他并非专业抄写员。此外,当时的希腊文本没有标点、大小写或单字间空格,难
以阅读理解。
书中后段,赫尔马斯被要求制作两份更新的副本,分别交给克莱门和格拉普特,反映早期教
会由具识字能力的成员负责抄写。注:作者对这卷书的记载是否属实、文本是否遭修改没有
提出任何的怀疑。
三、抄写早期基督教文本的问题 (Problems with Copying Early Christian Texts)
早期基督教文本错误很常见(基准是?),特别是在前两三个世纪。三世纪的教父奥利金 (
Origen) 抱怨福音书手稿之间存在显著(基准?多显著?)差异。
奥利金的异教对手塞尔苏斯 (Celsus) 也批评基督教抄写员多次修改文本。虽然奥利金向塞
尔苏斯否认了这一点,将恶意改动归咎于异端分子,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正统抄写员也经常
(频率的基准为何?)修改文本,有时是为了防止异端分子误用,或为了符合他们自己的教
义。
古代的作者们有时会诅咒未经许可的文本修改,如在《启示录》和鲁菲努斯 (Rufinus) 翻
译奥利金作品中所见。
四、文本的变化 (Changes of the Text)
早期基督教手稿中的大多数差异并非神学或意识形态的,而是简单的错误:“笔误、意外遗
漏、无意添加、拼写错误、各种各样的失误”。
有时抄写员会有意改变文本以纠正他们认为的错误、矛盾或错位,即使动机是“纯洁的”,
但这些变化仍然改变并可能遗失了作者的原话。
注:因本板有相关讨论,下三段我仅做原句翻译,并将原一段分成三段,方便阅读,未改写
:
有意更改文本的一个有趣例证可以在我们最好的古代手稿之一《梵蒂冈抄本》
(Codex Vaticanus)(因在梵蒂冈图书馆中发现而得名)中找到,该手稿制作于四世纪。
在《希伯来书》的开头有一段话,根据大多数手稿,我们被告知“基督用他权能的话语托住
(PHERO-N)万有”(希伯来书1:3)。然而,在《梵蒂冈抄本》中,原始抄写者产生了略有
不同的文本,使用了一个在希腊语中听起来相似的动词;在这里文本改为:“基督用他权能
的话语显明(PHANERO-N)万有”。
几个世纪后,第二个抄写者读到手稿中的这段话,决定将不寻常的词“显明”改为更常见的
词“托住”——擦除一个词并写入另一个。然后,又过了几个世纪,第三个抄写者读到手稿
并注意到他前任所做的更改;他反过来擦除了词“托住”并重写了词“显明”。然后他在页
边添加了一个抄写注释,表明他对早期第二个抄写者的看法。注释说:“愚人和恶棍!保留
旧读本,不要改变它!”
以上我有一份装框的副本,作为对我的提醒。它很重要是因为,理解作者想要说什么的唯一
(?)方法是:知道他的词语——他所有(?)的词语——实际上是什么。托住或显明是完
全不同的!注:我觉得这段结论浮夸了点。
五、了解“原始文本”的复杂性 (Complications in Knowing the “Original Text”)
抄写员经常改动手稿,尤其在早期两百年间的业余抄写员。文本批判学者试图重建“原始文
本”,但面临重大挑战:抄写错误会永久保留并被后续抄写员复制,导致错误累积。注:觉
得此处逻辑滑坡且夸大了其效应。再者,错误会永久保留但原句却无法永久保留,这个观点
令人感觉武断且标准不一致。
虽然抄写员可能参考多份手稿来纠错,但也可能错误地“修正”正确文本。因此,部分学者
质疑恢复“原始”文本的可能性。注:现实中多没有原始文本,只有现存最古老文本。作者
对找到“原始文本”有一种坚定的执著,是一种追求不存在的理想之信念。
六、问题的例子 (Examples of the Problems)
《加拉太书》的“原始”文本难以确定。保罗可能只口述要点给抄写员,引发用词是否为保
罗原意的问题。即使逐词口述,原稿也可能有抄写错误,影响所有后续副本。多份初始副本
从一开始就可能存在差异,流通后更易产生变化。原始副本已遗失,无法比对。最早相对完
整的副本P46约为公元200年,比保罗写作时间晚150年,必然包含错误。注:必然?别人的
文本都是可能,自己的观点却是必然?
因此,文本批判学者只能重建最早可及的传播阶段,希望接近保罗原意。注:本段作者以“
可能”等假设语气大作文章,写一大段却都是他自己的假设。
《约翰福音》在风格和内容上与其他福音书差异显著。学者(谁?)认为第21章和序言(1:1
-18)可能是后来添加或来自不同来源,引发应重建哪个“原始”文本的问题。所有现存希腊
文手稿都包含这些段落。
尽管面临挑战,作者认为为每本新约书卷重建最古老的手稿,是接近原始写作和解释的基础
。注:尽管文本没有存在差异,作者仍然怀疑文本不是原稿。说到底,文本与原稿间的差异
,其实也不是基于抄本之间的差异,而是一种无法被验证的主观信念。
七、重建新约文本 (Reconstructing the Texts of the New Testament)
所有早期基督教著作都面临类似问题。文本批判学者的任务是重建最早的文本形式,辨别哪
些是抄错、有意更动,哪些可追溯到原作者,但这并不容易。研究已显示,新约现存手稿在
多处(注:比较基准?)与最古老文本存在差异。以下是作者举的两个例子。
八、被捉奸妇的故事 (The Woman Taken in Adultery)
耶稣和淫妇的故事(约翰福音7:53–8:12)虽然广受欢迎,但并非原始福音书内容,而是后来
抄写员添加的(注:推测)。证据包括:最古老手稿中缺失、写作风格独特、包含使用约翰
陌生的词汇。学者(谁?)推测这是口述传统,先被写在手稿边缘,后插入正文的不同位置
。大多数文本批判学者(谁?)认为它不属于原始圣经。
九、马可福音的最后十二节 (The Last Twelve Verses of Mark)
《马可福音》结尾(16:9-20)被广泛认为是后来添加的(注:推测),尽管它影响圣经解释
并延续了16:8突然结尾后的叙述。非真实性证据包括:最古老手稿中缺失、风格变化、过渡
生硬、外来词汇。没有这些经文,马可以妇女们逃离坟墓且保持沉默结束,促使(注:推测
)抄写员添加结尾。部分学者(谁?)认为原始最后一页遗失,另有学者(谁?)认为马可
刻意在16:8突然结束,呼应门徒缺乏理解和耶稣要求沉默的主题。注:作者所称的学者不会
都是他自己吧?
十、结论 (Conclusion)
以上只是新约手稿中数千处抄写变动的其中两例,从重大增删到细微调整皆有(注:如果有
更严重的异动为何此处不提?)。
文本批判学者的核心任务是重建最早的原始版本。由于基督教依赖其文本,但权威文献已遭
更动,现存仅是经过改动的副本。(注:这是作者以偏概全的观点)
理解原始用词对诠释新约至关重要,不论是对信仰者还是对西方文明有兴趣的人,因为它具
深远影响。
作者:
Lanword (新的开始)
2025-07-21 21:01:00哈,摊开来研究真的没什么可怕的。那些读一两本这类书籍,就以为远比信徒清醒的,正符合经上所说:…..(反正他们对圣经说什么其实也没兴趣就…..)
作者:
DEAKUNE (*ReVeluv*/~Buddy~)
2025-07-21 21:08:00这种解读是小瞧了文士的工作吧
作者:
df93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2025-07-21 21:34:00这本书论点没有我以前神学院教授所谓:摩西五经不是摩西写的这个主张的逻辑严谨合理……差远了那位院长是旧约权威,直接从五经的结构着手,还拉出一段明显可能写于摩西后200-300年的段落出来。那才辣台湾基督教比较保守,很多教授想玩,但是不敢玩……海外华人神学院就另外一回事了改了一晚上稿子,看见您还有时间做这本书的摘要,真羡慕
楼主:
ptttalker (ptttalker)
2025-07-21 22:27:00楼上您做的工作可能有意义多了,这书摘谁都能写,或许交给AI评评理结果也差不多~只是叶老让我有点跌破眼镜就是了,看他也是出自名校名门,这写作乍看实在愧对学者的身分。或许是我见识太浅,有眼无珠,若有高手也请赐教赐教。
作者:
df93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2025-07-22 10:11:00叶曝露的是现今新教普遍的问题:信仰对于信徒是一种客观的文化现象,对他不会产生主观的影响。(灵恩在这方面就有用。)再加上他专攻的就是文本批判,是基督教学术圈自由主义神学影响最深的领域,如果没有一个主观的经历作为依托,进去后信仰崩溃或变质,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对我而言,不奇怪。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也是一样。没有扎实的主观经历,就很容易被这本书影响。不过,叶还算老实,自己承认变成不可知神论者。华人基督教的这类人士都还需要用基要主义包装自己,否则就没饭吃……比他可怜多了……当然,对于华人信徒,看不看的出来眉角在那里?就是功力问题了………………
楼主:
ptttalker (ptttalker)
2025-07-23 09:25:00是,至少他对他的信仰坦诚,这点在华人圈圈中很难做到,于是长出许多诡异的hybrid……而且在会堂和神学院里都有。话说回来,视作信仰或文化似乎在起头就决定了,人都以为自己在追求理性,实际上人就不是理性的生物,并这两个立场也都超越了理性的范畴。
谢谢分享!您辛苦了:)祝您及各位主内肢体夜安!主内巴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