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得救议题背后待厘清概念:幸福、信心

楼主: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6-08-19 19:54:40
1.
其实“得救”的背后,有一个默认的概念没有被处理,
就是什么是“幸福”(八福的“福”就是“幸福”的概念,参古伦神父的作品)?
(智慧、自由、幸福,是圣经及人类共有的三大价值观,只是内容或解答不同...)
故“得救的幸福”到底在谈什么?
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3:16b)
“永生”或“生命”是另一个概念来谈“得救的幸福”,
天国*如同做工得工价是随主人的意思(太20:1-16),
那些从早做到晚的工人,或者浪子回头中辛劳的大儿子,
他们的幸福在哪里?此幸福与“得救的幸福”间的关系又在哪里?
极端的讲法,大儿子的幸福vs小儿子的幸福,以及
从早做到晚的工人的幸福vs酉初才来的工人的幸福,
到底是连续性的?还是断裂性的?
厘清这件事情后,或许至少能够辨识出两造内在情绪间冲突的症结所在吧。
*p.s.我不接受时代论,包含区分天国跟神国等等的概念。
2.
“信心”也是类似的问题,
“什么是信心?”
可以完全辨识出来吗?可以人造吗?可以论断他人乃至自己的信心吗?
亚伯拉罕的“信心”,
跟我们现在基要-福音派基督徒所谓的当作“得救确据”的“信心”,
是一样的东西吗?
亚伯拉罕有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及其救赎之功吗?
莫非亚伯拉罕的信心是“非典”的?
但保罗跟雅各又同声说要我们效法亚伯拉罕的信心,
那到底是他“非典”,还是我们“非典”?
还是因为这就是信心的本质,正如以上太20:1-16的经文所示,
信心属乎恩典,是圣灵随己意所赐(约3:8)
当然,圣灵随己意,但圣灵是秩序的灵,故所赐的信心之内容并非混乱、无准则的。
故这就是我们运用神学资源去探索信心的内涵,之所以可行及必要之故。
**************
亚伯拉罕的“信心”是蒙召后开始“走”上神安排的旅程,
不是一种利益交换,而是单纯的“走”;
那基督徒的“信心”,不也该是蒙召后开始“跟随”基督走窄路,
怎么一直去思考“得救确据”的利益交换呢?
就算有“得救确据”,该走的窄路还是得走,
怎么可以推说非基督徒在做光做盐上作得会比我们好,
所以我们不要做呢?(当然问题常常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就算没有“得救确据”,难道没了获利的保证,
就不跟随基督了吗?
跟随基督,就算不知道是否得救,本身不就是恩典吗?
(这也是Pascal的赌博论证之重点所在)
但不跟随基督,难道就一定得救吗?
廉价福音派被“得救确据”这件事迷昏了心和眼,
看不到信仰的本质为何。
※ 引述《trbtrb (trbtrb)》之铭言:
: 马可福音16:16
: 信而受洗的 必然得救
: 今天教会的聚集 牧师问有人不懂此处经节的吗 请举手
: 大概有泰半的人数举手
: 牧师解经说,此句的经节受历史因素环境的影响,只有在写作的时代才成立
: 因为那时,只要受洗的基督徒,都很有可能遭到逼迫,会危及性命,甚至于殉道,殉道,
: 代表是真基督徒
: 至于现代,信而受洗,已经不至于危及性命,所以这有关于得救的经节,并不适用于现代
: 我听到时很震惊,与我自己读经理解的不同
: 请问,信耶稣得永生,不能这么简单吗?还是必须要再多做些什么,多多累积些什么,讨
: 神喜悦才行?!
作者: trbtrb (trbtrb)   2016-08-22 01:04:00
人本来是具有永生的,因为亚当的不顺服神,而导致罪入了人,现有基督为了我们而死,遮盖了我们的罪请问,有可能因为我们"故意地",不付上"重价",而再次跟神的关系,又变为跟不信的人一样吗?再请问,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像亚伯拉罕献以撒般地付上"重价",那是不是基督可以不用来,为我们死,我们也可以称义,也可以恢复永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