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浅说定武兰亭

楼主: Goodsignet (印子)   2015-02-23 01:59:30
又是星子洒满天的夜晚,我在高雄,天气晴。
独自写着告别这个版的文章
在此之前,本想就欧体作系列专文,因为欧体在台流行好一阵子;
有着太多东西可以叙说,但因细故而搁置了
如今,只能补完上次没发表完的部份
毕竟,我也受过富奸断头之苦,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记得上次 PO 完上篇便自行删除了,这次将它 PO 完,也算个 Ending
我应该不会像宫崎骏老爷爷,都开了退休记者会,然后每年都不得已地推出新作品
因为 我并不是靠在书法社版 PO 文维生的
我因为感恩著接触了书法,可以活得比较像个 "人"
以为我的所思所学不是我个人所专属,它们本就充塞于天地之间
顶多是应了韩昌黎那句 "闻道有先后" 罢了
所以一直不揣己陋地在此分享,不过聚散有时,也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或许,不少人看完这篇文章会像 m 兄一样认为不过是篇废文
到时还请各位方家多多宽容
我不是新台币,无法让每个人都喜欢我,更何况就算是新台币,
也有人嫌它太迎俗,如果能不流俗又获得大多数支持,
又往往被说成求奇献媚,沽名钓誉
人生的功课原就比课堂上的困难许多
所以如果感到这篇文章实在没啥看头,也不用因为连续按了左键而觉得不好意思
又或许你对我的观感,已经到了我的一字一句都足以让你不舒服的地步
那末,不才也只能回应: "很抱歉,贱人就是矫情"
以上是为拙序
===============================================================================
定武兰亭相传是欧阳询所摹刻
故先从 "摹" 说起:
早先说过 A4 的小字帖可以放大到 A3 直接填墨覆写
但印刷油墨不吸墨而容易弄脏,袖套于此十分合用;亦可提腕书写
或干脆由左至右书写 (较不建议)
以下是金城和西苑联合出版的原寸复制高清大图
https://tw.mall.yahoo.com/item/p031354069603
我将它用 A3 复印;连接之后再予以摹写,
由于不着墨,行笔较滑;
大字不比小字,若行之久远,恐有不良影响;
建议覆上一张 蝉翼宣 摹写较为适宜。
一般字帖通常分页印刷,不利行气与章法的学习,
导致有些人写行草时,明明每个独立字都不错,但组合起来就是说不出的不对劲。
这个缺失可借此改善。
清朝中兴大臣曾国藩在家书中明确要求长子曾纪泽
用油纸摹写欧阳询 柳公权 的字帖,以改善笔力不足及体气较弱的毛病
可见摹帖是古人学书常用手段之ㄧ。
并非劣者所独创眩人耳目的练法,亦无需感到丢脸云云。
从信中亦可知: 只要选对字帖并持续练习一段时日
写书法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例如,唐代的柳公权 87岁,欧阳询 84岁,虞世南 80岁;其后的杨维祯 74岁,
文征明 89岁,梁同书 92岁,翁同和 85岁,何绍基 74岁……
近代吴昌硕 83岁,齐白石 94岁,吕佛庭 95岁
现今的张光宾和吴平也都九十好几
在十倍速时代的紧张忙碌中,"慢活" 不啻是重要的生活方针
就我所知,台南署立医院精神科也尝试让患者学习书法以改善其精神状况。
所以书法不仅是妆点生活,它可培养现代人所缺乏的生活态度
以增进人人所企求的幸福感
附录: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谕纪泽
去年在营,余教以看、读、写、作,四者阅一不可。尔今阅《通鉴》,
算看字工夫;钞《说文》,算读字工夫。尚能临帖否?或临《书话》,
可用油纸摹欧、柳楷书,以药尔柔弱之体,此写字工夫,必不可少者也。
尔去年曾将《文选》中零字碎锦分类纂钞,以为属文之材料,今尚照常摘钞否?
已卒业否?或分类钞《文选》之词藻,或分类钞《说文》之训诂,
尔生平作文太少,即以此代作字工夫,亦不可少者也。尔十余岁至二十岁虚度光明,
及今将看、读写、作四字逐日无间,尚可有成。尔语言太快,举止太轻,
近能力行近重二字以改救否?
出处:http://www.millionbook.net/xd/z/zengguofan/zgfw/011.htm
言归正传,我将定武兰亭归类为行楷
从九成宫醴泉铭入门的书友如欲进一步地学习行书
有些会选择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 或 梦奠 ,张翰 等帖
好处是学习较为连贯,可以做到像赵之谦一般虽是写不同书体而能风格统一
但更多人选择定武兰亭以衔接上王羲之这座书法史上的高峰。
一般而言,天下第一行书以人工影印机-冯承素摹本最忠于原貌
郭佑之甚至在跋尾题了 "平生真赏",
文嘉为了一睹此帖真容而萦挂于心五十余载
但神龙半印本有许多较为细腻的笔法,不容易让习惯楷书用笔的人所掌控
定武兰亭中的落水兰亭,清明而无杂念,是很好的垫脚石
(关于定武兰亭的介绍详见
http://tv.cntv.cn/video/C32822/6e5d7799533b44f2bdbe99adc17b3a2d)
写完禊帖,可接续怀仁集字圣教序,兴福寺断碑,集字金刚经,乃至 集字心经
如此可完成行草的初步学习
然后继续临摹书中之龙:十七帖-学习草书
顺便旁及王氏一门的作品,尤其是王献之的一笔书。
明.董其昌 认为它是入狂草之门
我想很多人看到怀素僧的自叙帖,总被它疏放豪宕不羁的魅力所深深着迷
可惜 "吾眼有神,吾腕有鬼" ,若要谈及临摹,总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此,我赞成从王献之的中秋等帖入手 (中秋帖现存米芾临摹本)
于是由 楷 -> 行楷 -> 行 -> 行草 -> 今草 -> 狂草
如此环环相扣,层层嬗进,构成一套谨严而扎实的修行次第。
眼尖心细的读者或许会问:
那当初为何不直接从智永的真书千字文入门
智永是王右军第七世孙,在后来追绍二王的学书历程上岂不更如鱼得水
单就帖学系统而言,似乎是如此;但这样只掌握了书学半边天,
另外半边的碑学系统便要付之阙如了。
笔者在 "浅谈九成宫醴泉铭" 中曾论及: "九成宫兼纳南派和雅与北派雄劲"
从九成宫入门的书友不仅可优游帖学系统,亦可漫步于碑学系统
与九成宫相通气的碑刻有 苏孝慈墓志铭,泉男生墓志铭,伍道进墓志铭 等。
可由此扩及其他北碑而终于二爨,以溯及隶书的学习
从九成宫学到的 方圆, 避让, 虚实, 开合等观念
同样适用于北碑诸刻,但它们表现得较为雄奇朴茂:如陈振濂所说: "空间在运动着"。
而隶书可由孔庙三碑入门。
它们和九成宫都是出入规矩的作品,为隶之正宗
其中 礼器 同欧体一般,有着 "瘦硬通神" 的评价
孔庙三碑和九成宫一样,有着各种发展的可能
如要往阳刚方面去发展有张迁碑
要往柔美方面去发展有曹全碑
而九成宫结构法加上阳刚的颜氏点画,有点类似柳公权的某些字
九成宫结构法加上柔美的褚氏点画,则近似倪宽赞
当代名家简铭山先生便曾自述他以欧阳询结构法加上褚遂良点画特色参展获奖
由隶书再往上就是篆书了
建议从秦篆三种入门,即: 泰山 、 琅琊 、峄山
它们和孔庙三碑,九成宫一样,都是属于该书体的基本款
三刻石同欧体一般,结构严谨而略呈长方形
如能以清 邓石如、吴让之的笔意书之,将会是不错的练习
赵之谦便有用自己风格临摹峄山刻石的例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9f3370102v8t5.html
如果觉得字还不够用,可买本篆隶大字典或康熙字典
像我手上这本康熙每页顶端都附有该页汉字的小篆写法
或是网络字典也不错,像曾在版上分享过的全字库
http://www.cns11643.gov.tw/AIDB/welcome.do
如果有作过上述的练习,应该不难运用。
以上是碑学系统的修行次第。
相对于落水兰亭,吴炳本是定武兰亭中碑味较浓的版本
少了八面出锋的笔触,多了份静定浑朴的拙趣
碑帖合一是书学重要理论
虽然有人批评该类作品鲜少数字连绵,缺乏笔势的跌宕
碑帖合一的尝试仍不乏其人,沈曾植、于右任便是其中代表名家,于更有一代草圣的美誉
时人常以刚毅如山比喻碑派
用柔媚似水比作帖派
碑帖合一便有刚柔并济,阴阳互生的特点,这并非空泛的形容词
书法既为中华文化的一部份,自然蕴含其深邃的哲理
方笔为阳刚,圆笔为阴柔;方折是刚,圆转为柔;
背势显得刚强,向势显得柔含;粗壮的笔划为阳,柔细的笔画为阴;
诸如此类的二元关系,相信读者不难体会
写到这里,我不禁对九零年代为九成宫教学付出心力的书坛前辈们
致上崇高的敬意,他们目光如炬,思虑之深,图谋之远,不是我这后生小子可以比肩
渡海来台的先贤们在对岸搞文化大革命之际,于此复兴中华文化
繁体字保留了六书造字原则,学习各种字体都很容易
相对岸接受简体字教育者更易成为五体全能型职人
然而台湾政客先是废除书法课,又欲识正书简,使边缘化的书法更加式微
反观对岸将深入书法者聘为国家研究员,更延揽台湾书家当客座教授
此消彼长,令人不胜唏嘘
台湾经济面已从亚洲四小龙落到仰人鼻息的地步
从 "台湾钱 淹脚目" 落到 劳保、退抚基金破产的下场
逝者已矣,但教接棒的年轻人情何以堪
再不珍惜文化资产,台湾还剩下些什么 ?!
或许,我不该如此悲观,我知道有不少人和我一样默默在这块土地上努力着
我相信,祖先若有灵,到时必会在彩虹桥彼端迎接我们这些生命中的赛德克
啊! 如此骄傲的灵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i1IFm3UpOw
不过,我好像离题了 Orz,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
初学书法的我,怎样也没想到
无论想成为狂草大师 还是金石大家 亦或碑帖合一的一代宗师
都可以从眼前这本看似平凡无奇 规矩有余而毫不起眼的九成宫醴泉铭开始
临摹定武兰亭比较要注意的是版本的选择,不过那又是另外一门大学问了
以十七帖作例子,古代时曾有高人指点该帖有 "敕令" 字样的是善本之后;
过没多久,坊间的十七帖每一本十七帖都有 "敕令" 的字样了......Orz
所以这个问题只能多看文章,多看多比较了。
今年我还是送了弱势团体手写春联
一月初北上故宫看了倪元璐的行草和杨岘的隶书
然后就是 Po 这篇 "浅谈九成宫醴泉铭" 的续作
很高兴将生命浪费在如此美好的事物上:
沉醉书道 无有出期
感谢大家从国宝总动员到浅说系列
一直陪我看窗外的风景,听我胡言乱语的呢喃
最后,再商量一下
一起听首歌送给我的老师和我自己,好不好 ?
http://vlog.xuite.net/play/QjJyUDJNLTExNDc2NDAuZmx2
The Rose
歌词 / 翻译: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有人说,爱是河流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迳自淹没柔弱芦苇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有人说,爱是利刃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任凭你灵魂淌血不顾
Some say love, it is a hunger an endless aching need
有人说,爱是带痛的渴求,且永无止境
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我说,爱是朵花
And you, it's only seed
而你,是那唯一的种籽
It's the heart afraid of break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dance
心若害怕受伤 永难学会起舞
It's the dream afraid of waking that never takes the chance
梦若担心清醒 一再错过良机
It's the one who won't be taken who can not seem to give
不愿吃亏的人 无法付出心意
And the soul afraid of dy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live
而一味忧心死亡的灵魂 不曾活过
When the night has been too lonely
当黑夜一如往常,寂寞不堪
And the road has been too long
而长路依然漫漫
And you think that love is only for the lucky and the strong
当你觉得 爱只属于那些强者和幸运儿
Just remember in the winter
记得,在寒冷的冬天里
Far beneath the bitter snow lies the seed
严酷白雪覆蓋下,静卧著种籽
That with the sun's love in the spring becomes the rose
一旦春阳照拂,它将绽放成一朵玫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