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之街] 说不尽京都迷人

楼主: stupidduck ((0‵◇′0) Ψ)   2010-11-02 16:24:13
【说不尽京都迷人】
【舒国治∕联合报∕2008/12/08】
京都一晃眼又好两年没去了,却不时思念及之。我常想,为什么总是京都?为什
么?
想来想去,我想最主要它太像可以是所有中国人自己偶要一去探看的故乡。
怎么说呢?一、它可以全面的、安安静静的让你细细端详而丝毫不被惊动。乃你
的长相完全融于其间,不被视为西方外地之人。正由于你不受盯看,以是方得从容参
详。二、只要不开口,你所收得的京都,便是最视觉之京都。而纯粹视觉下的京都,
我以为正是京都的最高美感。然则此种纯粹眼睛收得之京都,必须闲闲得之,必须不
被别人盯看。三、京都之最美,常在于古寺、名所观赏之际中途穿街走巷所不意经过
的零星片断景致。此等景致,不是你曾于唐宋诗文读过,便是你童时上学放学田野阡
陌走经,这诸多绿草野花,小桥人家、店窗肆帘、短岗土墙,便是我等外国人亦可视
作故乡之最佳家山乡田也。
然如此这般的京都,或只有“在京都过寻常人家日子”之人才可获得。我等外地
游客岂能妄想?看来只好扮演。
扮演,要诀在于不贪多。亦即,每日去的景点,尽量少。
例如去岚山、嵯峨野;只去一个寺院,如常寂光寺。天龙寺、大觉寺、二尊院、
化野念佛寺皆不去。再就是,只选几处闲逸小区块散步;如自小督庵往吉兆附近的保
津川边走走看看;如天龙寺北门的竹林;如大泽池周边;如落柿舍左近的菜畦人家;
如濑户川北面的乡舍田畴。
例如去宇治;只在宇治川两岸慢慢荡步;北岸的静美人家,南岸的土堤树影,皆
是几百年因缘际会沉淀下来的至佳胜景,世界之大,没有太多这样美妙的又有山水又
有人烟的所在;即使没去平等院,没去源氏物语博物馆,宇治已足以悠闲徜徉一整个
下午了。
例如一早至北山通的植物园北门前的“进进堂”二楼吃早餐;面包种类繁多。再
散步至贺茂川边,南行,先逛东岸,再逛西岸(如加茂街道),出云路桥左近最值伫
足,可深深大口呼吸。若遇隆冬,偶飘雪,一触川面便化,幽清极矣。
例如去奈良;在最无人时分,伫足猿泽池畔,亦可高高站于东北面的阶梯(通往
五重塔者)上,可细细体会一两百年前江户小说的典型场景。自一鸟居,穿过江户三
旅馆的木屋群落,东南行,至浮见堂,再往志贺直哉旧居,这一路上,树林景,池塘
景,民家景,俱最洒然。奈良公园,处处可流连,尤以二月堂向西向北稍走,景最雅
驯,大汤屋、钟楼可略看,正仓院这大木架床式仓库建筑,可远眺。
例如每月25日去北野天满宫;逛古物跳蚤市场,一两小时逛完,可至北野白梅町
站,乘京福电铁这种小火车,慢慢吞吞的坐个四站,至御室前,此站正对着一座寺院
(仁和寺也)的山门,何等凡俗的庶民街坊小景,却又是何等独绝天成的至妙奇观。
这节小火车可一直坐至岚山,车窗外全是伸手可及的寻常百姓与店家。这一路上,即
使不去龙安寺,不去等持院,不去金阁寺,不去妙心寺,亦绝对是一块令人怡悦的京
都。
要能舍得,才更有获取。近读曾郁雯新书《京都之心》,发现她玩赏京都每日只
专注一二件主要事,竟是感触极深;关于食物,名目细细描写,材料花色娓娓记录,
或许有赖她的勤于拍照,勤于做笔记,甚至有赖于她的不厌其烦的询问。关于日本人
的体贴,或日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腻设计,她钜细靡遗,尽看在眼里;或在于郁雯
自己便是来自很懂体贴的家庭,自己原是享受体贴也享受贡献体贴的一个佳美生活实
践者。
郁雯或许对于美、对于物质、对于生活,有极高的着迷,有极精密的凝视,有极
探根索柢的好奇心,这样的人,日本,或说京都,于她真是再理想也不过的地方了。
她写到吉田山庄,我经过多次,从未进去。她写晴鸭楼,写好些个料理旅馆,皆
有意思之极;教我这个一家料理旅馆亦未下榻过的门外汉亦不禁心生羡意。尤其她说
早上起不来,可以赖床而女中亦不来催促,与深夜套上旅馆拖板往墙外深巷吃消夜,
更是令我常住晚上有门禁而早上十时前必须离店的这种小旅馆住客感到汗颜之极:于
京都太不晓缱绻人情之享受,只一意拘守简俭、屈就于日人冷峻之无谓惯律,太不值
也!
加上她写景有一股跃跃欲喜(因出游太兴奋矣)的笔意,毋宁暗合“和风”的轻
巧灵动(像描写某人用“寡言毛衣男”字样)。她写京都“煮妇”喝百货公司地下楼
的下午茶,“聊啊聊,聊到该准备回家煮饭了,会突然回魂,马上做鸟兽散”,去买
“半熟品”,“回家加工几下,就不会被发现整个下午打混的祕密”。说到吃汤豆腐
,“先回旅馆冲个澡……记得千万别喷香水”。
她的生活实情感受恁是饱满,很自然便能道出“宇治……和故乡三峡很像”这样
生动之譬喻,太多太多字里行间对游赏异地千花万草的无尽感激与人生在世的知足满
意,这才真是旅行写作最富深情之流露也。
引自︰http://0rz.tw/YvpSC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