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历史课本总是定义自强新政从1861年咸丰过世后到1894的甲午战争,当时清朝
着重的点是在于硬件方面的加强,买枪砲 等等。
但我想我想问的是延续30年的东西怎会可能在短短一场战争失败后就同时画上句点
如同商鞅变法的种种措施可是延续到秦国灭亡
历史学家是如何定义自强新政的?
作者:
visa9527 (高级伴读士官长)
2016-05-03 10:40:00再改下去国库已无力负担洋务运动三十年,只学到表面,没学到里面,吃了大败仗
三十年对清帝国来说远远不够 加上甲午被日本搧一巴掌多数人对朝庭的信心完全瓦解 才会开始寻求体制改革或其它更激烈的手段实际上清并未终止改革 新军 自营铁路等都在晚清持续发展 只是大家已经没那个美国时间去等待成果了
体制远比硬件更难更新 看看日本花了多少时间去消化这些体制变革的副作用 我想即使多给清帝国一个世纪都远远不够
之后走维新与宪政, 可惜当权的都是老人, 最终失败收场自强运动造就新军,反而为日后革命的骨干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5-07 12:08:00呵呵 给所谓“非老人”改革就能成功? 流血或长期择一而已
作者:
PoBa (破巴123)
2016-06-02 16:33:00思考方式不变,再给三十年结果还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