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要等好麻烦~"~,直接回文比较快
尼布处条约,对两边来说都算不太成功的条约。
摊开地图,该条约对双方的损失如下:
清: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
将边界确立在沿阿穆尔河以北的外兴安岭一线,
放弃了西伯利亚大片土地,以及在上方生存的蒙古部族,
还有地底下的各种矿藏。
俄:承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放弃了能深入西伯利亚可航行的河流,及往东扩张的可能性,
甚至可以解读成是暂时放掉向东的海权都不为过。
要是放任帝俄继续往东走,一个不小心俄军推到北京城下不是不可能,
相对清朝就要更多的军队守边,加上还有一打八年的三藩以及历经三朝才解决的新疆西藏
清朝这条约算是签的不错了。
但有趣的是,对于俄国来说,他们才觉得这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啊!
所以才有了后来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
重新划定疆界,这条疆界扣掉后来读力的蒙古国,就跟现今的疆界相去无几,
再说,当时定的《尼布楚条约》,在广大的沃土跟有自然疆界能守之间取舍,
相信后者对减轻军备压力是能起些作用的。
虽然说平三藩及定新彊西藏,确立了清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
但晚辈以为,或许就是这几场大仗,在所谓的康雍乾盛世中
投下了未来皇帝财政及政治压力的种子。
再对比之后所签的各种条约,《尼布楚条约》算是签的成功的对外条约了
RE:
当然当时在雅布萨认真处理是会赢,但是打跑了所谓的"探险队"。
后面来的可能就是帝俄的正规军。
假设清朝有世界观,晚窃以为
顶多就是《尼布楚条约》界线坚持以外兴安岭的诺斯山,到直至诺斯海岬为界这样
然后尽快争取时间整顿军务,清朝中期开始的军务根本就是叠床架屋
到后来领饷的跟能打的数量落差不小,甚至到后来领军的大臣还要自己筹军饷
但要真这样发展,搞不好到时候二战轴心国就会是大清取代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