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社运再出发四:族群运动 不是政治附庸

楼主: hehe77 (hehe)   2009-03-10 00:51:11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台湾社会运动再出发
系列四:族群运动 不是政治附庸
主办:公民监督国会联盟、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
地点:台北市NGO会馆
主持人:萧新煌(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与谈人:依发言顺序
纪骏杰(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孙大川(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徐正光(考试院考试委员)
杨长镇(前民进党族群部主任)
邱雅青(南洋姊妹会执行秘书)
吴佳臻(南洋姊妹会北部办公室主任)
纪 录:周育洁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台湾社会运动再出发”系列座谈第四场以族
群为主题,会中将以台湾两大族群─原住民及客家人,与新兴族群外
籍新娘为三个讨论主轴,探讨台湾过去族群运动的历史,与民进党之
间的关系以及未来该何去何从,如何自我定位、找出自我认同,又如
何避免成为政治下的牺牲品等。   
主持人萧新煌开场并指出,呼应“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要
有充分的史料,像是《台湾原住民民族运动史料汇编》、《台湾客家
运动二十年》、《Taiwan News》新一期一篇讨论新移民的“他乡变
故乡,融入新台湾”的文章等,这些文献资料都可成为我们的参考,
以此为着眼点探讨台湾族群运动的过去与未来。   
新政权如何看待原住民问题
座谈会首先由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纪俊杰发言
指出,自己过去不断从事原住民研究,有一个词可以跟大家分享─“
熟汉”,过去汉人称原住民“生番”、“熟番”,我叫自己“熟汉”
,期许自己能离原住民近一点,希望跟他们一起改变处于弱势的现状
。接着,纪骏杰谈到台湾原民运动始于台大高山青社团在一九八零年
代的发声,经不断努力,政府设置了原住民委员会,甚至在宪法上有
重大改变,尊重多元文化,台湾是世界上少数国家中在宪法层级上规
定是多元国家的,原住民的努力不只为了自己,更为他人打造一个新
未来,纪认为这是很了不起的。二○○○年的时候,前总统陈水扁与
原住民签定新伙伴关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现在二零零八年政
府轮替,新政权如何看到新问题?是否愿意往多元文化国家迈进?这
是值得大家深思并观察的。
原住民族当前课题:重建主体和自我认同
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孙大川回应前者的看法,他指出关于
原住民的部分,他认为原住民经历四百年来的被欺压,导致语言、文
化甚至人格崩解,原住民失去主体人格,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重建主体
和自我认同。
回到原住民的主体性问题,过去原住民主体性经过四个层次的翻腾,
第一层次是日治时期,原住民的主体性还很清楚,所以当时仍有很多
原民抗日运动,日治时期原民彼此分别独立,但日本政府为原住民做
出识别,原本每个部落都有其特殊性,现在却被迫要将自己归属于哪
一族,孙大川认为,现在就是要做超越部族的识别,以回复原民主体
性。
第二层次是在一九三○年代,日本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将一些原住
民组成高砂义勇队对外作战,日本政府将这群过去汉人称之“草头番
”的原住民改名成“高砂族”,将原民文化与日本神话传说结合,企
图消除原住民的自我,到皇民化运动最烈的时候,许多原住民都认同
日本帝国。  
随后一层次的翻腾是一九四五年以后国民政府来台时期,当时政府的
政策是山地平地化,改汉姓、说汉语等,彻底压缩原住民主体,直到
一九八○年代原住民运动兴起,才渐渐恢复他们的姓名、语言、土地
、文化、教育等。
扩大本身实力 强化自我主体
接下来孙大川谈到原住民内部的问题,他认为原民固然拥有一些权利
、资源,但如何分配是一大问题。另外,过去原民运动一直以历史建
构原住民,探讨从汉人统治、日治时期到国民政府统治下的过往,虽
然对原民运动有帮助,却也形成束缚,如何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
是未来要努力的方向,最后,孙认为不管哪个政党执政,这些政治人
物始终绑架原住民做事,如何不被绑架,成为政治下的牺牲品,扩大
本身实力,强化自我主体,是我们应好好思考的。
八○还我母语运动,开启客家族群运动
一九八○年代以来,台湾有两种性质的社会运动,即农民运动和工人
运动,在这当中客家运动一直是非主角,但却扮演重要的角色,这里
比较不牵涉族群问题,而是关于基层的问题,过去以来我们的社会有
结构性问题,财富、地位、阶级不平等,而社运就是要突显出这些不
平等,把不公平变公平。一九八○年代的客家还我母语运动,是客家
人作为一个台湾族群的运动,是试图找出自我价值的运动。   
客家文化复苏运动就是把过去被歧视的文化回复,客家人在史料上如
同原住民一样未被记载,我们无法借由史料来找寻自我定义。现在,
客家文化复苏运动采传统式定义,以血缘、语言、地缘,生活方式、
文化等作为建构认同的基础。过去日治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都厉行同
化政策,大量客家语文消失,当一族群文化、语言消失,其作为一族
群的基础也消失了。徐认为如何提升客家语文是很重要的,以上是以
根基论观点来探讨客家运动。
认识彼此,消除歧见
谈到客家运动与政党间的关系及未来走向,客家运动在台湾的历史虽
短但却最早达到其目标。客家运动经二十年的耕耘,现已被公权力取
代,不用再走上街头。此外,客家运动亦被选举纳入,候选人提出客
家政策白皮书,将客家运动的诉求与政策连结,企图扩大选票来源,
客家运动沦为政党工具,逐渐失去社运自主自发的力量,因此,客家
运动急需建立自我认同,透过教育方式回复语言,这点家庭与社会的
辅助是很重要的,然而这个方向要走的路还很长。最后,跟原住民相
同,客家人亦处于社会的弱势,国家通过政策保障原住民及客家人的
资源享有与分配,但却有人认为原住民与客家运动是封闭的,并且排
挤资源分配,针对这个问题,徐正光认为应该透过积极主动方式,与
他人交流、结盟,借由认识彼此,消除歧见。
回应徐正光委员的发言,主持人萧新煌指出,现今原住民运动最重要
的是找回自我认同,而客家运动则把重点放在文化复苏,与台湾文化
一并成长,客家认同台湾不会只讲台湾的好,亦指出现在台湾社会不
好的地方,期望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前民进党族群部主任杨长镇发表他对客家运动的看法与了解。他认为
客家文化复苏虽然重要,但客家运动的自醒也相当重要,回到主办单
位所提的问题意识,讨论的重点在不同政党与客家运动的关系,民进
党八年执政,社运团体与民进党渐行渐远,民进党已远离社运家,和
资本家站在一起,我们一直欠缺问题意识,不曾想到政党会走向世俗
化,民主竞争的政党会被选票利益驱驶,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太把焦点
放在政党上,太依赖政党而忽略掉社会是不同民意冲突对话的过程,
例如:国家制定土地复育法,原住民认为这是会让他们走上绝路的法
律,而环保团体却未站在原住民立场,只是一直主张环境保育的重要
,这就是两个不同民意冲突却未好好对话的结果。
杨长镇认为社会上对原住民充满著误会与不解.甚至是冷漠.这样的
情况将使台湾多元文化的口号名不副实.社会不同民意间没有诚意的
对话.导致社会上弱势的出现.社会上弱势的问题其实就是多数造成
的.所以大家应该抛弃冷漠与压迫.彼此沟通.重新认识弱势者.社
会才能逐渐走向公平正义。
不应沦为被操弄的魁儡
杨长镇继续说过去我从事原住民运动、客家运动面临的问题,第一个
是必须不断说服政府,尤其在资源分配这一块,社会文化的支出被严
重挤压,如何让国家资源能更公平的被分配,是我一直致力的目标。
再来是政府可做的事情是有限的,政府公权力不应介入私领域,在公
共领域这块,政府应努力让社会各份子得到该有的资源照顾,翻转弱
势族群在社会上的形象。另外,政府也应该提供弱势族群发声的空间
,让他们有自己的电视台和广播节目等。第三是客家运动本身的问题
,客家人应建立对本身族群文化的认同,作为自己的主人,客家应以
自己的语言为台湾做事,自主独立不成为政党政治的工具,我们应扮
演影响政党的角色,而不是沦为被操弄的魁儡。
政府多以外来者的心态来管理新移民
探讨完台湾的原住民、客家运动后,接下来由南洋姊妹会执行秘书邱
雅青说明最近十年的新兴族群─外籍新娘目前在台湾的处境。她指出
新移民是在一九九四年后陆续进入台湾,当这些移民进入台湾时,政
府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政府多是以这些新移民是外来者的心态管
理,因此这些新移民难以自立自主,得到的资源也常非他们所必须。
新移民来到台湾的问题除此之外,最大的仍是语言问题,邱雅青提到
,台湾人总要外来者学自己的语言,但台湾男人却不学自己配偶的语
言,她认为这是很吊诡的现象。
关心新移民 需要将心比心
为了帮助这些台湾媳妇,南洋姊妹会在二○○三年成立,其先驱是一
九九五年由高雄县美浓爱乡协进会所创的‘外籍新娘识字班’,创立
目的是以学习中文为第一步,建立学习的平台,协助新移民走出困境
,建立互助网络,并与大社会对话。识字班提供新移民女性语言学习
的机会,提供相同处境的新移民女性,在生活空间上能有更密切的联
系,互为姊妹、朋友、家人般的彼此关心,成为在他乡异国的支持网
络,并突破台湾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新移民女性的偏见与歧视,例如:
社会上常有人认为外籍新娘不识字,因此对小孩的教育会有不良的影
响,小孩无法直接与母亲沟通,或是因为小孩只懂母亲的语言,而使
他无法跟外界连结。很多台湾人甚至是政府都会将这些新移民视为外
国人,社会上歧视、政府也制定压抑的政策,因此借由姊妹会提供的
学习和沟通平台,让这些新移民活出自信,找到自我,真正表达自己
,只有通过分析自己的问题、了解自己的问题进而才能解决自己的问
题。
关心新移民需要将心比心
邱雅青继续说到,当姊妹们学到一些中文概念后,我们希望进一步能
让姊妹们的家人了解她们自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要求这
些新移民要多少年才能适应台湾的生活、融入台湾的文化。因此,我
们关心的是大家能否从将心比心的角度出发,学习一国的语言文化需
要的时间是很长的,我们不只鼓励姊妹们去学习台湾的语言文化,同
时也希望姊妹们的家人看到她们的努力,并且学着去认识她们家乡的
文化。我们南洋姊妹会立基的基础是让姊妹们学习如何自主自立、走
出自信、避免孤立、保有尊严,从一个新移民角色转变成新的主体。
新移民的团结“移盟”诞生
在邱雅青之后,南洋姊妹会北部办公室主任吴佳臻接着指出,新移民
运动应放在族群运动下讨论,新移民运动实际上只有十年的历史。现
在姊妹会正推动的是所谓的“移盟”,移盟是不同性质团体的结盟,
有实际的行动,不是某一团体为特定议题行动,其他团体背书的形式
,姊妹会希望透过移盟,建立平台,反应议题,推动立法;此外,藉
由移盟的组成,扭转过去社会对新移民的印象,这些新移民是台湾的
多元文化大使,将新文化引进,她们是丰富台湾文化的一群人。
吴佳臻紧接谈到姊妹会在议题发动方面的努力,例如:持续推动修改
国籍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而对于移民署署长人选产生的争议以
及入籍考试难度极高等不公现象,她们也一直有抗争运动,期望能改
善这些压迫新移民的政策。
谈到未来新移民运动的挑战是什么,吴佳臻认为第一个是教导新移民
说中文、写汉字,并不断鼓励她们勇敢站出来面对自己,但仍旧无法
完全达到目标;第二个是有些新移民也会对姊妹会提出质疑,她们认
为自己生活过的不错,为什么要站出来呢?吴认为由此可见,新移民
找出自我认同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是台湾政治人物的忽视,这些政
治人物无法理解自己以外的族群,也无法回应新移民的需要;最后是
姊妹会如何维持她们行动的独立性,不被政客操弄,期待能在本身诉
求与政治人物的关系中找到平衡点。
族群运动,需要核心价值
座谈会最后,主持人萧新煌将各与谈者建议做个总结。他指出不管是
原民运动、客家运动或是新移民运动,找出自己的核心价值是很重要
的,建立新的价值,使居住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人都享有应得的权利
,过去被压迫的、被抢夺的需物归原主,新进的族群也应给予应有的
权利和保障。这些族群争的不是个人的权利,他们希望的是公权力成
为公正的裁夺者,在公共政策上落实对不同族群的保障,使社会更符
公平正义。
萧新煌认为现今族群运动有几点须待厘清:一、台湾没有族群压迫、
生存问题,而是族群认同和尊严问题。原住民族运动争的是“民族定
位”,客家运动争的是“文化认同”,外籍配偶争的则是“社会权益
”。二、我们必须厘清族群关系与族群问题的分别,台湾没有族群关
系的严重偏见或制度性歧视问题,但有不同族群的不同诉求问题。三
、有时候当我们谈到族群问题,其实是国家认同问题。因为若干外省
知识份子和媒体所创造出来的“撕裂族群”说辞,其实是一种为逃避
定位外省人的台湾国家认同问题而操弄出来的托词,因为当那些人在
使用这“术语”的时候,心中其实没有原住民族的定位挣扎,没有客
家人的文化语言认同忧愁,更没有外籍新移民的权益抗争。(完)
文章出处
http://www.wretch.cc/blog/NGOTW/758104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