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politics 看板]
作者: hehe77 (铜豌豆) 看板: politics
标题: [心得] 社运再出发三:追求社会正义 从税改切入
时间: Thu Mar 5 22:49:43 2009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台湾社会运动再出发系列三:社会福利运动的回顾与展望
主办:励馨社会福利基金会
主持:纪惠容(励馨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
与谈:依笔划顺序
林万亿(台湾大学社工系教授)
孙一信(陈节如立委办公室主任)
曾巨威(政治大学财经学系教授)
叶大华(台湾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秘书长)
萧新煌(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简锡?(和平基金会执行长)
整理:陈朝政
“谈到社运,目前真正可以上街头的,只剩年轻人与妇女;老人、老农都
被买通了,政府对年轻人还不知道怎么贿赂,而妇女是不被关爱的一群。
”面对社会福利运动的回顾与展望,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萧新
煌表示,上街头是为了改革政策,而非为了上街头而上街头。
那么究竟什么制度的改革,有必要动员民众力量走上街头?座谈会主持人
励馨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纪惠容开场时提到,过去民进党执政的八年,
究竟是使社会福利团体感到无力、充满困境,或是“打了美好的一仗”?
如今国民党重新执政,前阵子先是劳保年金通过,而郭台铭也说要捐一千
多亿做公益,对社会福利到底有没有帮助?
日前,行政院院长刘兆玄在一个工商团体聚餐的场合中,表示要减税。这
令社福团体很紧张,因为究竟是要减谁的税?而国民党政府在一些社会福
利制度上的改变,也令人非常担心。
座谈会中,目前任职陈节如立委办公室主任的前智障者家长总会副秘书长
孙一信则表示,若是不扩大税收,社会福利预算也不可能增加。
“劫”富济贫,追求真正公平正义
可见税制不仅攸关社会公平正义,更有可能左右社会福利制度的品质。行
政院税赋改革委员会副召集人、政治大学财经学系教授曾巨威指出,台湾
这几十年的发展,渐渐可以发现有个趋势:如果计算个人平均税赋负担,
不论跟其它国家相比,或是和自身从前相比,客观数据显示并不算重。
然而,若是问到主观的感觉,便发现这样的客观数据,显然与生活经验不
相符。为什么主观感觉税赋负担很重,但客观数据却相对得轻?这个落差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分析后我们发现,平均数字很低,不代表每人
所负担的租税分配合理,如果有一个人缴1百块,一个人没有缴,平均缴
50块;从50块来看,跟其它国家比并不算太高,但缴1百块的人却觉得很
重。
虽然平均带给我们客观数据,但大部分的税赋集中在一般市井小民,所以
当询问他们的主观感受时却会觉得负担沉重。由此可知,平均税赋是被不
缴税的人给拉低下来。
这个问题是台湾最近十几二十年来,造成租税恶化现象的严重问题。要解
决这个问题就要改革税制,而改革税制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让不缴税的人
缴税,目前承担大部分税赋的人,要能够降低负担。只要符合这个基本方
向,改革目标就正确并值得追求实现;要检视台湾税改,也就是要从这个
角度进行检验政府政策,是否朝这个目标去落实。
所以,我们锁定的目标就是那些有钱人,要让不缴税的富人能够纳进来、
无从规避。因此推展最低税负制,只要所得达到某个标准,最起码税赋便
不能低于某个数字;不管多有钱,经过计算,所缴的税绝对不会低于某个
数字,让不缴税的有钱人再也不能不缴税。
要使富人再也不能肆无忌惮的不缴税,就要把所有他能利用的减税管道填
补起来;但既然能享受到这些利益,其力量一定很大,也因此,既得利益
者绝不会让你从根本改变问题。所以,我们利用先进国家的经验,采行最
低税负制,快速、暂时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台湾还有个问题,那就是穷人缴交过多的税。因此,我们下个目标
就是减轻穷人的税赋。
对此我们提出新的政策——EITC,就是“劳动所得退税”。这个制度在很
多先进国家已有长期实施的经验;这个制度希望透过结合租税和社会福利
制度,使低收入、低所得的贫穷家庭,或是贫穷之外还要扶养小孩的家庭
,能得到更多的退税与补贴。
原则上,此项政策能配合最低赋税,就能真正的“劫富济贫”。
用“左手”为台湾勾勒蓝图
“如果要靠蓝、绿两个政治团体,构思台湾美好未来的蓝图是不可能的;
因为不分蓝、绿都不可能偏向强调左派、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团体。”曾
任立委的和平基金会执行长简锡?说。
他表示,资本家有一套说法:社会福利会让人依赖,依赖使人懒惰,懒惰
则会拖垮国家发展。乍听之下似乎合乎逻辑,因此要是没有从最基本的论
开始,根本无从批判起。我们要用理论的基础、社会的语言,形成冲击,
成为推动的力量。所以台湾应该学习瑞典。
瑞典的社民党是一个左派的团体;他们发动罢工最多的团体,执政后使劳
、资、政的协调平台成立,就变成罢工最少的团体。
瑞典维京人,过去是海盗国家;与台湾先民渡海,强韧与冒险患难的精神
差不多。瑞典受路德教派影响,重视家庭、道德与对贫穷的照顾;台湾则
受儒家文化影响,台湾文化中也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观念。无奈
的是台湾左派运动很差,主要还是因为多是中小企业,无法产生良好的劳
工运动基础。
所以要学习北欧,国家蓝图很重要,为什么北欧国家缴这么多的税,没有
拖垮财政?台湾并非要完全复制北欧,只是里头的价值如何实践很重要。
例如现在国防预算太高,我们就提议用非武装国防代替武装国防;要杜绝
贪腐,透明化的监督就很重要,但没有罚则的《资讯公开法》却很糟糕。
政党很现实,只看这四年,而不管百年之计。我估计,年底老农津贴又要
加码,因为又准备要选举。政党只想短线操作,一旦这一代退休后把钱都
用光,举债将愈来愈困难。
因此,社运团体要准备好蓝图,对国家有梦想,为下一波运动做好准备!
妇女与青年将是未来运动主力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万亿认为,虽然“正义”与“永续”是马英九总统竞选
时,社会福利政策上的两大目标,但目前完全看不到。
然而,国家的社会福利工作外包,也导致社会福利运动的萎缩。有愈来愈
多社福团体,明明不是机构,却也去承包服务,在盲目委托的情况下,从
监督变成被监督,也消耗了论述的力量。
我认为,解套的方法是分流:民间组织接手社会福利委托,就要做好打算
,设定范围;而社会福利团体还是要走回来从事运动、进行倡导,如此才
不会让社会福利运动的火苗快速熄灭。
因此,社会福利运动必须扩大结盟,重新集结;没有重新集结,在这个完
全执政的环境下,与之相对的声音便几乎没有空间。只有重拾旧路,不断
透过便利的互联网,把正确资讯、应该的了解传播出去,唤醒民众,利
用各种管道施压。
因为马英九、刘兆玄比较爱惜面子,不能够容忍一些骚动,或让他们觉得
碍手碍脚,社会运动就是要针对诉求对象的弱点施压!
如果这些都没办法,我们只好上街头。
但未来的群众基础在哪里?当下劳工运动的基础几乎完蛋;而老人面对老
人年金,应该会感到有点保障,但是从老农年金中被岔开,国民年金的崩
盘将可预见,而老农又随时都有可能被加码。
身心障碍者呢?《身心障碍保护法》通过,几乎不可能让身心障碍者上街
头。
所以只剩下两种可能,都是未来要去面对这种情况的人;日本妇女在1980
年代走上街头,逼出长期照顾制度,未来如果台湾长照系统变成长期照顾
保险,长期照顾的重担最可能落在妇女身上。其次就是目前没有什么好贿
赂的年轻人。
社会运动团体应针对制度性的改革努力,对可能会受到更大伤害的弱势者
,以及未来的一代努力发声。
体制内、外改革多元并进
以实务经验回顾社会福利运动的台湾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秘书长叶大
华,也同样认为,税改运动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福利运动一项很重要的切入
点。
她认为,就社会运动组织的立场,民间团体过去八年来与民进党跳双人舞
,从早期体制外跳街舞走向体制内的压力团体。这段期间主要有两个面向
的施压;其一,2000年后成立的社会福利委员会,后来更衍生出审议式民
主的机制。
这些机制的目的是希望透过民间参与政策,将各种倡议议题放进去,但受
邀的多半是联盟性质的团体。相较之下,地方团体的参与机会便没有那么
多。
其二则是社会福利绩效考核。因为有制度考核绩效,才能清楚检视国家资
源分配。这部份也与税制改革有关,因此不少多社福团体呼应泛紫联盟的
诉求。
此外,由民间组织看待“马上拼经济”的政府,以及政治发展的过程,有
几个契机可以掌握。首先是跟企业的合作;过去民间组织和企业多半是对
抗的关系,只有在募款时有需要才合作。但目前有个新的趋势,就是“企
业社会责任”,这是否会产生新的合作?
此外,体制内是否要继续参与这些委员会的行程?参与这些会议也相当消
耗团体能量,尤其一般组织的人力都很不足。最后,很多人都在关切,到
底是要回街头,还是继续在体制内抗争?我认为,应该要多元并进,同时
持续跨议题的合作,并积极培育NPO人才。
区域结盟,加强地方监督能量
孙一信则建议,当立法院安排相关议程讨论时,必须去关注,哪些法案是
钱坑法案,哪些又不符合公平正义?“很多魔鬼都藏在细节里面”,社会
福利法案也是如此。
其次是地方层次的监督。大部分的社会福利法都已经通过,但地方执行层
次遇到非常大的问题;像是透过招标延宕,让前半年都没有办法提供服务
,或是用名额限制,让很多人无法请领津贴。
第三点则是形成区域式的联盟。地方县市的团体,经费和生存都掌握在县
市政府手里,要针对地方政府进行批判有困难;但全国性团体要去面对二
十五个县市也有难处。因此,建议将台湾分成六区,让区域内的团体能够
向上提升。
寻找新盟友,强化监督力量
座谈的最后,萧新煌综合与谈者的意见认为,2008年将是很关键的一年:
过去八年的老盟友没有做得很好,让人失望;当年一直都不是盟友的国民
党又赢了,会不会变成新的盟友,还是根本不甩你?这些过去的盟友该怎
么办?难道对国民党就放弃了吗?
民进党说要重新回到公民社会,并对社会团体发了一封信,信中说:“如
果我们做得不好…。”但这不是“如果”,而根本就是事实!连如果都不
敢拿掉,怎么可能相信要改过?
此外,国民党过去八年从不理会社会运动团体,团体应该批判这点,所以
要找路线,要找盟友。但就像林万亿教授所说,目前真正可以上街头的,
只剩年轻人与妇女:老人、老农都被买通了,政府对年轻人还不知道怎么
贿赂,对妇女则是连甩都不甩,妇女是不被关爱的一群。
上街头是为了改革制度,所以不排除上街头,但并不是为了上街头而上街
头,何况上街头是很辛苦的事情。无论如何,制度、法令通过了,接下来
就是要进行监督。
资料来源
http://www.wretch.cc/blog/NGOTW/758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