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一遇缺工就“外包” 难解客运业困境
2024-09-01 04:02 联合报/ 本报记者 周湘芸
大客车缺工问题严重,劳动部已同意开放侨外生担任客运及公共汽车驾驶。公共汽车驾驶示意图。
本报资料照
受到少子化、高龄化影响,国内各行各业缺工情况由来已久,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更让观
光旅宿业、公共运输及营造业等行业缺工加剧,而缺工的本质其实和低薪、过劳脱离不了
关系,即便放宽侨外生留台限制,让侨外生可以从事房务整理、接待、开客运公共汽车等工作
,但只要最基本的劳动条件不提升,恐仍难以留才。
台湾交通环境复杂,违规乱象就连本国人都难以招架,根据交通部统计,光是今年一至五
月,全国公共汽车及客运事故就有一○七七件,去年九三三二件大型车事故,更比十年前增加
近两成五,而且已连三年破九千件,死伤人数也连四年破万人。
不少大型车驾驶更将事故归咎于行人突然冲出、机车乱钻等现象。
若以大学为例,侨外生来台就学时间顶多四至六年,想要担任大客车驾驶,除了得先学会
开车,拿到台湾驾照以外,还要学习提供乘客良好的搭乘服务,更要习惯这些台湾道路特
有的“突发状况”,所需适应的时间,恐不只是短短的教育训练。
此外,侨外生每年毕业约有一万三千多人,先不论每年有多少人愿意留在台湾工作,又有
多少人会愿意从事与所学无关的大客车驾驶工作?
政府看似敞开外籍人力大门为缺工解套,实际可带来的成效恐缓不济急。
从旅宿业到大客车驾驶,缺工背后的原因无疑是没有足够诱因,而从事驾驶工作除了考量
薪资待遇,还包括须长时间保持专注力、因应旅客申诉及到站准点率等压力,若无法从根
本改善工作环境,一遇缺工就以“外包”因应,不仅可能伤害我国劳动环境,所衍生的社
会成本恐由全民埋单。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19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