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蛮多人到最后都在讨论基隆市公共汽车处
其实我认为基隆市公共汽车处在是否要改制为公司甚至民营化这个问题上
以2010年代到疫情间为界,分成两种状况
在疫情前,尤其是2010年代以前
基隆市公共汽车处的问题是定位不明
说真的,搞了这么多年,市长蓝蓝绿绿都有,但都始终不敢民营化
基隆市政府的官方说法,始终是担心偏远路线或是不赚钱的路线会被牺牲
然而基隆市公共汽车处的路线,说真的赚钱的也许真的很少(2019年的时候说是只有501跟502)
但沿线人口密度不低的路线,甚至是跟其他业者的路线重叠者,其实在所不少吧!
如果基隆市公共汽车处的存在意义,真的只是基于照顾弱势的偏远地区,确保其公共运输需求勉强能满足
那么做为一个单纯的社会福利单位,早该在十几二十年以前,把跟其他(当时的)公路客运重叠,或是沿线人口密度不低,客源充沛的路线释出给其他民营业者
然后专心做那些,真的偏远到没有其他客运业者肯开路线肯接路线的区域所需的基本路线,这样的话就算真的亏钱,起码也亏得比较心安理得,或是说至少是亏在刀口上
(说真的,扣掉玛陵,暖东峡谷,八斗山庄,中正公园,外木山这几个地方,基隆真正偏远到在司机充足的情况下,还没有业者愿意接路线的地方应该不多吧!)
反之,如果真的打算保留那些沿线人口密度够高,客流够多,甚至还跟公路客运或移拨成新北市公共汽车的前公路客运路线重叠的路线
那当年就算不民营化至少应该公司化吧!
不然顶着比一般民营业者高快一半的营运成本,去跑那些丢给民间经营也未必会亏钱的路线,甚至是跟民营业者重叠的路线
那岂不是花大钱做冤枉事?
(而且就算先释出不赚钱的路线,以当时的环境来看,只要能给亏损补贴,应该也不是没有业者愿意跑)
至于2010年代以后,尤其是疫情以后呢?
基隆市公共汽车处的问题则是,跟着其他缺司机的民营同业一起下去了,也无法解决基隆的公共运输问题
在全台湾到处都在缺司机的情况下,基隆瑞芳一带又因为开一堆直达台北市区的国道客运,司机还更缺
偏偏基隆是港口城市,本来就得面临货运物流的职缺抢司机
就算再往台北盆地里面走,汐止南港内湖也都是后来新兴的高薪区域,愿意当司机的人也比较少
所以这几个因素累积下来,就变成台北都会区的东边缺司机的问题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又以基隆累积最多不利因素,所以整个基隆的公共汽车发展自然被冲击的最多
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隆市公共汽车处能留住够多的司机
那么在同业(基隆客运)等因为缺司机无法提供足够班次的情况下
基隆市公共汽车处那些跟基隆客运的路线重叠的路线,或许至少还能把那些路廊的公共运输服务支撑起来吧...?
问题是,基隆市公共汽车处在这方面好像也不是很OK
不但在基隆客运的R系列停驶时,没有足够的资源接手,只能另外租游览车应对
(实际上,当时会给基隆客运搞R系列的台铁接驳,好像就是因为基隆市公共汽车处要扩编也有困难,所以才会让基隆客运来跑)
甚至当别的民营业者还只是缺司机的时候,这公家单位居然奇葩到...出现因为太多车坏掉待修,所以被迫减班的情况
最后,就算基客的某些路线减班得不成人样,通勤型国道客运也因为路线特性(车辆载客量受限+只有尖峰能赚单向的钱),变成没人要的烫手山芋时
基隆市公共汽车也受限于司机流失,要招又招不满,甚至可以跑的车辆也不够,故无力接手路线
于是到头来,基隆市公共汽车处的存在,对于基隆市民行的权益,好像也捍卫不了多少...
事到如今,我看基隆市公共汽车处还是干脆民营化,给民间有能力者入主算了
毕竟就目前基隆的公共运输现况来看,如果不是基隆市公共汽车处存在的政策目标有问题
就是最终这个公营的公共汽车营运单位,仍然解决不了各界公认的基隆公共运输问题...
当然,我前面提到的都是"基隆市公共汽车处"这个公营单位存在的本质问题
要讲基隆市公共汽车的路网问题的话,那就是非整并路线不可了
而且跟其他地方,单纯是为了处理资源配置或是路线顺直度的状况不同
基隆最至少该做的,是要解决过于浮滥的一号多用的问题
不然像现在这样,一个编号往往有超过两种营运模式,而且可能还会有差异特大的走法混杂其中
说真的,你要查公共汽车动态有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查了...
(也就只有台南有类似的状况,但也没那么夸张...)
然后基隆市公共汽车处的网站或API也很明显有改善空间
用台湾等公共汽车跑不出时刻表要另外点就算了
你拿路线编号去Google,进到官网也跑不出有完整时刻表的路线简图,要另外从选单选才会有,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