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概要】文/星云大师
(一)弥陀净土
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论为《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及《往生论》,合称“三经一论”。前三部经传入中国的先后次序,分别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
1.《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又名《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由于其梵文名称和《阿弥陀经》相同,所以相对于字数少的《阿弥陀经》,又称为《大无量寿经》、《大经》。
译者为曹魏时的康僧铠,他是三国时代译经僧,相传为印度人。他广学群经,通晓义理。曹魏嘉平(二四九~二五三)末年至洛阳,于白马寺译出《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无量寿经》二卷、《四分杂羯磨》一卷等。
本经主旨在叙说阿弥陀佛于因地修行时,发四十八愿成就依正庄严的清净国土,并叙述净土的庄严、三辈往生的情形,宣说五恶、五痛、五烧的剧苦,劝发众生精进修行,也记载三辈往生净土的条件。
2.《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又称《小无量寿经》、《小经》、《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译者鸠摩罗什,龟兹国(新疆疏勒)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自幼聪敏,七岁随着母亲入道,游学天竺,遍参各地名士,博闻强记,享誉五天竺。东晋隆安五年(四〇一),到了长安,被姚兴尊奉为国师,居住在逍遥园,与僧叡、僧肇等俊才一起从事译经工作,先后译出《百论》、《中论》、《十二门论》、《维摩经》、《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等重要经论,鸠摩罗什的译文简洁顺畅,流通甚广。
本经主要叙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依正庄严的事相,并说明发愿往生的意义及方便,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描述西方净土依正的清净庄严、揭示往生净土的方法、引出六方诸佛的同声赞叹与证明。
3.《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略称《观经》、《十六观经》。以文中第九观为“观无量寿佛”的真身,故又称《观无量寿佛经》。此外,依本经流通分的记载,又称《净除业障生诸佛前经》。
译者畺良耶舍,西域人,刘宋时代的译经家。他博通阿毗昙、律部,尤其精通禅观,常以三昧正受传化诸国。刘宋文帝元嘉(四二四~四五三)初年,他前往建业(今南京),住在钟山的道林精舍,译出《观无量寿经》、《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元嘉十九年(四四二),西游岷蜀(四川),弘道四方,学禅者一时之间蜂拥而来。
本经内容主要叙述佛陀应韦提希夫人所请,示现西方极乐净土,并为他说明修三福行、十六观法以及九品往生的因果等,往生西方净土的方法。十六观中,第九阿弥陀佛真身观是最重要的观行;也清楚说明了九品往生的因果。
4.《往生论》
全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又称《净土论》、《无量寿经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经论》、《愿生偈》。优婆提舍,即是“论义”的意思。
本论的作者是世亲(又作天亲)菩萨,北印度人。他原本在一切有部出家,盛弘小乘,造五百部小乘论等,常在论中诋毁大乘。他的哥哥无著菩萨忧心不已,于是以善巧引导,使其回小向大,从此研读大乘经教,撰述《俱舍论》、《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大乘成业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颂》、《大乘百法明门论》等五百部大乘经论,有“千部论师”的美称。
本论的翻译者是北魏的菩提流支。他是北天竺人,大乘瑜伽系的行者。资质聪慧,遍晓三藏,精通咒术,怀有广弘佛法的志愿。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五〇八)至洛阳,受到宣武帝的敬重,敕住在永宁寺译经。他所翻译的经论有《楞伽经》、《十地经论》、《金刚般若经》、《佛名经》、《法华经论》等。菩提流支因翻译《十地经论》,而被尊为地论宗祖师。他所作的《往生论注》,对净土的弘扬贡献远大。
本论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赞叹极乐净土的庄严,阐说修习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五念门,劝人往生西方。全文是由偈颂和长行组织而成。其中,偈颂共有二十四颂;偈颂后的长行则是以问答论议方式解释“偈颂”的内容。
(二)弥勒净土
1.《弥勒上生经》
全称《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又称《观弥勒上生经》、《上生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观弥勒经》、《弥勒菩萨般涅槃经》。一卷。
译者是刘宋的沮渠京声,匈奴人,为北凉王沮渠蒙逊的堂弟。他博闻强识,涉猎群书,善于谈论。年少时,曾度过流沙到于阗国,一位天竺法师佛陀斯那面授他《禅要祕密治病经》。宋元嘉十六年(四三九),他南奔到宋国,开始翻译经典。所译经书现存的有《禅要祕密治病经》、《八关斋经》等。
本经主要叙述弥勒菩萨命终后往生兜率陀天,为了教化诸天,昼夜六时说法;天宫的庄严妙丽,清净快乐及往生兜率陀天所须具备的资粮、称念弥勒菩萨名号的功德利益等。
2.《佛说弥勒下生经》
又称《观弥勒菩萨下生经》、《观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弥勒当来下生经》、《下生经》。一卷。
译者是西晋的竺法护,月支人,世居敦煌。他八岁出家,师事竺高座。秉性纯良而好学,每日诵经数万言,并博览六经,涉猎百家。那时,关内京城虽然有寺庙、图像,但各种大乘经典尚未齐备。竺法护于是慨然发愤,矢志弘扬大道,随其师往西行,学通西域三十六国语文,携回大批梵本经文,后来居住长安、洛阳,专心从事译经工作。所译经典有《光赞般若》、《正法华》等大乘经典。是西晋时代最伟大的译经家,世称“敦煌菩萨”。
本经内容主要叙述弥勒菩萨下生、成道、说法等事蹟。
(三)琉璃净土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略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经》、《药师经》。一卷。
译者是唐代玄奘(六〇二~六六四)。他是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精通经、律、论三藏,世称唐三藏。是中国杰出的译经家,法相宗的创始人。贞观三年(六二九,一作贞观元年),他孤身涉险,历尽艰难,到印度求法,游学十七年,行程五万里。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回到长安,请回佛经梵文原典五二〇夹六五七部,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
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佛陀因曼殊室利的启请,而为在毗舍离国乐音树下的大比丘、大菩萨、国王、大臣等,陈述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的名号、本愿功德,并详说药师如来在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
取自《星云大师全集》
经义☆谈净土法门
https://i.imgur.com/SmOiWE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