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rtinJu (荒谬人生)》之铭言:
: ※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 : 四念处不是像你说的这样修,你这样修是很容易修成 四处想 而非 四念处。
: : 为什么说会修成四处想,因为你将觉支以为是修的方法,容易会变成用想去趋近。
: : 这样去修,是永远修不成四念处的慧观功夫。
: : 七觉支是修念住慧观时,在证果前会有的七种阶段,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自然发生的。
: https://agama.buddhason.org/SA/SA0714.htm
: 佛陀直接说心微劣、掉心生适合修什么,不适合修什么
: 并没有说限定证果前
: 把经文说的扭曲成变成我说的,经文没说的你自己乱加
: 在没解脱前我才不敢乱搞自己的修行
你这样是误解经文,我讲的就是实际修行慧观的情况。
如前回复推文,觉支必须在慧观中体验过才能直接修习,没有慧观是体验不到觉支的。
慧观是念住的如实知见,不是用想的。
如果你没慧观功夫,就自以为是修觉支,结果就是会用想的去创造体验,但那非真实法。
: :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313.htm
: : 修行七觉支就像要盖七层楼,一定要由一楼开始逐层盖到七楼。
: : 当盖好七楼后,就可以任运到某楼境界安住。
: https://agama.buddhason.org/SA/SA0714.htm
: 北传:杂阿含714经 南传:相应部46相应53经
: 这是佛陀说的
: 有些人状态不适合修定
: 有些人脑袋状态乱七八糟时以为自己脑袋清楚
: 不可以用自己想法去修择法觉支,不然自以为是在说正法,其实在修邪见
: 若你不在乎这杂阿含和相应部的经文,我不再回应
有慧观功夫的人,业缘所致而在日常生活也会有心状态不佳的时候。
所以针对不同心境,适合用不同觉支状态去应对。
: :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314.htm
: : 所以佛陀在讲的,不是说可以直接修习某觉支,而是在已有慧观功夫下的修习觉支。
: : 如果你没有真正四念处的慧观功夫,就想直接修成觉支,就会容易用想的,就不是慧观。
: ^^^^^^^^^^^^
: 短短几个字真的看得出来你并没有实修
: 观(毘婆舍那)不完全等同智慧
慧根必然要经由观(毘婆舍那),才能如实知见诸法。
没有观(毘婆舍那),就无法生起慧根。
: 而且在南传在教导仅靠四念处解脱的《大念处经》中
: 佛陀一共教导了二十一种禅修业处
: 其中
: 身念处有十四种
: 受念处和心念处各一种
: 法念处有五种
: 一、身念处
: 1. 入出息念(ànàpànassati)
: 2. 威仪路(iriyàpatha)——行立坐卧
: 3. 正知(sampajàna)
: 4. 厌恶作意(pañikålamanasikàra)——三十二身分
: 5. 界作意(dhàtumanasikàra)——四界差别
: 6-14. 九墓地观(navasivathika)
: 二、受念处
: 三、心念处
: 四、法念处
: 1. 五盖(pa¤ca nãvaraõàni)
: 2. 五取蕴(pa¤cupàdànakkhandhà)
: 3. 十二处(dvàdasàyatanàni)
: 4. 七觉支(satta sambojjhaïgà)
: 真正的四念处,有止有观,只是偏向观修而已,需要有一定的禅修基础
慧一定要基于定,观一定要基于止;慧观的止就是基于念住功夫。
四念住不是偏向观修,而是四念住就是观修。
: : 七觉支其实就相关对应于十六观智,只是没有完全对应,十六观智是后世佛学开创。
: 七觉支有止有观,当然不是十六观智
: 念觉支:止、观
: 择法觉支:观
: 精进觉支:观
: 喜觉支:观
: 轻安觉支:止
: 定觉支:止
: 舍觉支:止
严格来说,觉支都是属观慧,禅支才是属止定。觉支与禅支会有对应关系。
实际修行慧观时,就是念住如实知见诸法,不会还在区分止观。
以念住为止,不断深入观察诸法,就会生起慧根。
: : 念觉支 (念) 对应 第一观智 名色分别智
: : 择法觉支 (寻) 对应 第二观智 缘摄受智
: : 活力觉支 (伺) 对应 第三观智 法印思维智
: : 喜觉支 (喜) 对应 第四观智 生灭随观智(未熟)
: : 宁静觉支 (乐) 对应 第四观智 生灭随观智(成熟)
: : 定觉支 (壹) 对应 第五观智 坏灭随观智
: 有些人顶多是把定当成止(奢摩他)
: 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我认为在教学方面的简化我还可以认同
: 把禅定当成观(毘婆舍那),你是认真的吗?
: 你是根据哪篇经文说这种话的
觉支属慧,禅支属定,两者有对应关系;因为都在专注对象,两者都是专注功夫的程度。
慧的专注对象是不断生灭变动的诸法,定的专注对象是不变的概念。
南传上座部现在流行是用禅支在讲观智,可见于南传佛法著作,如班迪达大师著作。
: : 平静觉支 (舍) 对应 十一观智 行舍智